03.01 教懂三岁孩子,“好说歹说不如不说”

最近和我分享育儿经的妈妈越来越多!有很多育儿理念相当前卫的妈妈,也有很多妈妈被一些看似很小但是很普遍的问题困扰!发现好多家庭都遇到相同的问题,对孩子的某个特别问题束手无策,比如说大小便训练、饮食习惯、睡眠规律性等,而这几个家庭都是在教育上花了不少心力,不论是看书、收集资料、和亲友请教等,为了孩子尽心的程度不在话下,但到最后为什么都还是没有达到效果?

就我侧面的了解发现都是因为和孩子“说太多”。也可以是理解为太“啰嗦”


教懂三岁孩子,“好说歹说不如不说”


我们这代的父母收到太多资讯是要尊重孩子、要和孩子沟通讨论,要快乐育儿,总是希望能照顾孩子各方面尤其是心理的需求(辛苦啊!),因此当孩子偏差的行为产生时,总不断的努力说服孩子,希望孩子最终能明白,自己愿意主动配合,正可谓是皆大欢喜的结局啊!

殊不知在幼儿成长的阶段,除了尊重之外纪律更是不能忽略的,尤其是在两到三岁这个“半人半兽期”,幼儿们正在练习运用“不”的力量,有时那个“不”其实是在等待成人更明确的指示与坚持,当成人很确定该怎么做时,如果还继续用“说服”的方式进行(请多使用直述句而非疑问句比如“好不好?”、“要不要?”、“可不可以啊?”),不但太累人也很容易养大他们的胃口,三岁之后就只能怪孩子怎么叫不动、讲不听、意见那么多了。


教懂三岁孩子,“好说歹说不如不说”


记得有一次带豆丁去打疫苗,我早上开车带着豆丁和豆丁奶奶。打针这件事本来可以说让我女儿豆丁的心情已经是糟透了!然后呢在车上,奶奶就问豆丁“我们要不要去上幼儿园啊?”我当时在开车差点没笑出声。其实我已经知道结果,也知道答案了。我没有制止豆丁奶奶。我只是专心的开车往幼儿园方向去。豆丁回答奶奶“我不想去幼儿园!”奶奶一听急了“怎么能不去幼儿园呢?我们要去幼儿园的!”这么一说豆丁直接哇的哭了!其实这些都是我能预判到的结果!但是我不能插嘴,然后我便调转车头回家了!既然选择听取孩子的意见,那就尊重吧!在这个问题上,是家长自己让孩子做选择题的!但是家长其实心里是有答案的!那为什么还要问“要不要呢”?当我们对这个事情已经有答案的同时就不要让孩子做选择题了!温柔而坚定的告诉他结果就好!

一个朋友无奈的告诉我她的孩子其实两岁就已大小便训练成功了,可是几个月后的一次失误尿湿,加上身旁的一些状况没有处理好,孩子从此不肯再脱下尿布,一直到现在三岁半,似乎得了“尿布焦虑症”,一脱下尿布就开始恐慌,好言相劝、绘本故事分享、甚至买了两打的小裤裤让孩子知道尿湿没关系都没用,超过两小时不包就会焦虑到大叫大闹,让他们伤透脑筋。


教懂三岁孩子,“好说歹说不如不说”


告诉这个朋友几个建议发现都试过没有用后,我渐渐看到问题的核心,其实就让孩子尿湿吧!让他大叫、让他焦虑,然后自己去体验其实所有的恐惧都是他自己营造出来的,其他就别再多说,因为说太多的“尿湿没有关系”,都只是在暗示他“尿湿是件很重大的事情”我们很担心(不是担心“尿湿”而是担心孩子的“担心”),因此当好说、歹说都没用时,请就别再说了吧!让整件事情顺其自然起来!过度紧张的情绪会让孩子更加紧张!

就像我之前看过一位讲师分享如何处理幼儿情绪时所说的:“成人该有确定自己的作法与想法的决心,然后帮助孩子转移情境,用意是站在爱孩子、帮助孩子的前提,让孩子去经验自然世界的法则,看在眼里、明在心里、轻描淡写、淡然处之”,情绪再稳一点、话再少说一点、纪律再坚持一些,相信很多的教养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