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1 永不消逝的珠光宝气

大家好,观复博物馆是马未都先生创办的新中国第一家私立博物馆。请关注我们的头条号,我们不定期为粉丝赠送观复博物馆的文创产品。

静笃君按:在古罗马,女人被男人戏称为“行走的珠宝店”。

意大利探险旅行作家德拉瓦拉(P. d. Valle,1586-1652)1615年在埃及孟菲斯萨卡拉旅行的时候,最先发现了“法尤姆肖像画”,他曾将这种木乃伊画像形容为“世上最纤柔的一瞥”。这些画像的主人公都出身高贵,他们大多是年青人,属于当时当地的社会精英阶层,他们基本都是宗教祭司、文武官员、船东、教师及其家庭成员等等。

永不消逝的珠光宝气

▲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埃及木乃伊肖像画

绘于罗马帝国统治时期的埃及

现藏于巴黎卢浮宫

永不消逝的珠光宝气

▲ 古罗马耳饰

现藏于大英博物馆

画中的女人大多佩戴着珍贵珠宝,对她们来说,珠宝是社会地位的象征。对于那些“中产阶级”妇女来说,也至少要佩戴一些珍珠饰品,来证明她们虽不是大富大贵,但对美也是有所追求的,而且至少负担得起珍珠饰品的消费。这就像那些古罗马的暴发户们特别爱穿紫色衣袍,以吸引众人目光看到自己的阶级跃升。

永不消逝的珠光宝气

▲ 戴珍珠项链的少女,埃及木乃伊肖像

绘于罗马帝国统治时期的埃及,公元三世纪早期

现藏于波恩学院艺术博物馆

画中这些首饰也揭示了墓主人的生活年代。对一些没有墓志铭的画像,学者可以根据主人公佩戴的珠宝来确定她所生活的年代,比如下面这幅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的法尤姆肖像画:

永不消逝的珠光宝气

▲ 埃及少女木乃伊肖像画(约公元100-120年)

绘于罗马帝国统治时期的埃及

现藏于大英博物馆

灰色背景前,这位少女穿着淡紫色的长袍,肩上披着淡紫色的披风。她戴着镶有三颗圆形绿宝石的金耳坠和两层项链,上层项链是长条绿宝石和金珠相间串起,下层项链则是紫水晶小珠和金珠串起,中央是一枚巨大的金镶祖母绿吊坠,坠子下面还垂有两颗珍珠。这种样式的首饰主要流行于公元二世纪早期的罗马帝国时期,研究者据此确定这幅画大约完成于公元100年至120年。

再让我们看看下面这幅画中的女人,她戴着金球耳坠,这是典型的是公元一世纪后期的饰品:

永不消逝的珠光宝气

▲ 埃及少妇木乃伊肖像画(约公元55-70年)

绘于罗马帝国统治时期的埃及

现藏于大英博物馆

此外,有时根据主人公的发型也可以判断绘制年代,比如下面这幅肖像女主人公的发型在安东尼王朝时的罗马宫廷中兴起,流行于罗马帝国,这使肖像的历史可追溯到大约公元170年至200年:

永不消逝的珠光宝气

▲ 埃及少妇木乃伊肖像画(约公元170-200年)

绘于罗马帝国统治时期的埃及

现藏美国盖蒂中心

而下面画中这位妇女的头型和大皇帝尼禄的母亲小阿格里皮娜(Iulia Agrippina,15-59)的发型几乎一摸一样,由此推断出这幅画大约绘制于公元一世纪中期:

永不消逝的珠光宝气

▲ 埃及妇女木乃伊肖像画(约公元54-68年)

绘于罗马帝国统治时期的埃及,属于著名的“法尤姆肖像”

现藏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永不消逝的珠光宝气

▲ 雕塑《小阿格里皮娜为儿子尼禄冠冕月桂花环》(约54-59)

佚名 作

现藏于土耳其阿佛洛狄西亚博物馆

我们每天发表历史艺术文物相关文章及马未都录制的视频,同时发送馆藏品照片,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转发到朋友圈和朋友们一起分享吧!谢谢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