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0 中國“獨特”酒桌文化——不喝酒就是不給面子?

中國“獨特”酒桌文化——不喝酒就是不給面子?

中國“獨特”酒桌文化——不喝酒就是不給面子?

中國傳統佳節中秋節快到了,大多數人恐怕少不了要來一場轟轟烈烈的酒局連環戰。其實免不了會受到來自他人的強迫式敬酒,你是否會硬著頭皮喝呢?

在當代中國,勸酒文化並沒有隨著中國的國際化而有所收斂,反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上升而越來越嚴重。越是靠近政治權力的地方,這種風氣越嚴重,反而是經濟相對發達的沿海地區,這種風氣相對弱一些。如,河南、西安等傳統政治中心,以及北京及其周邊的東北、山東、河北等省市地區,勸酒、逼酒的風氣極為盛行,因為逼酒構成刑事犯罪的不勝枚舉;江浙嶺南一帶,勸酒風氣相對弱很多。

與古時候一樣,現在的敬酒、勸酒也都是具有強制性的行為,多發生在官場、商場。酒桌上的勸酒、敬酒、罰酒把人際關係搞得極為複雜,處處險象環生。為了混跡這些酒場,國內很多人練就了虛偽、陰險、狡詐的應對手段,做出了很多極為庸俗的行為。很多人犧牲自己的健康,以獲得別人的肯定與認可。原本簡單的人際交往,因為特殊的酒文化搞得複雜難測。

現在意義上的敬酒與罰酒,政治強制性弱了,但卻內化為中國人的價值、習俗與習慣。敬酒成了對他人的尊重,不接受就是瞧不起人。如果不回敬更是沒有教養的表現。既然成了習俗,人們也就習慣了,習慣了就成為社會規則。很多人即便是不能喝,礙於所謂的習俗、習慣,也不得不硬著頭皮上。整個社會風氣因為這種敬酒、勸酒的習俗,搞得烏煙瘴氣。

即便是當代中國,酒與釀酒產業依然是政府把控的產業。當代酒文化有著政治的烙印。改革開放之前,酒還是奢侈品,要憑糧票領取。改革開放之後,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酒才慢慢進入平常百姓的生活中,成為普通的消費品。由於需求旺盛,中國釀酒業發展迅速,現已成為世界頭號產酒大國。很多地方將釀酒當場支柱產業,如中國最為貧窮的西南地區佔據中國白酒市場三分之二的份額。從世界範圍看,文明程度相對高的國家,酒的市場佔有率則相對低,所以中國的酒產業折射的是中國現代文明的落後。

酒的消費與釀造一樣,也有政治烙印。改革開放後的中國飲酒風氣,是從體制內蔓延出來的。體制內出於政治活動的考慮,有特供酒。酒一直在“三公”消費中佔據極為重要的地位。體制內的喝酒、勸酒、逼酒與古代沒有區別,是強制性的行為。再者,中國改革開放後的商業行為與政治有著難解的關係。當代的酒文化更多是從官場到商場,再到普通百姓的生活,一路蔓延下來。

酒桌這個交際場所,是挺考驗人的。你不能喝酒,最好學會拒酒。別讓那些勸酒、逼酒那麼早該淘汰的糟粕酒文化,害苦了你!

中國“獨特”酒桌文化——不喝酒就是不給面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