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4 工作中学会用“六正”与“六邪”分辨人

工作中学会用“六正”与“六邪”分辨人

【人臣之行。有六正则荣。犯六邪则辱。】这一句话出自《群书治要》卷四十三《说苑》。

工作中学会用“六正”与“六邪”分辨人

作为人臣的操守,遵从『六正』就会获得荣宠,触犯『六邪』就会自取其辱。何谓“六正、六邪”?首先我们看六正:

“一曰萌牙未动,形兆未见,昭然独见,存亡之机,得失之要,豫禁乎未然之前,使主超然立乎显荣之处,如此者,圣臣也。”就是事物的萌芽未发,迹象征兆还未显现,只有他能够清楚地看见存亡的机运、得失的关键,在事态恶化之前就能预先制止,使君王能够超然居于显贵尊荣的位置,像这样的人就是圣臣。

“二曰虚心白意,进善通道,勉主以礼义,谕主以长策。将顺其美,匡救其恶,如此者,良臣也。” 二是胸怀宽广、思想纯洁、进奏善言、通达道义,用礼义来勉励君主,用良策来启示君主,顺从君主的美善,纠正、补救君主的不良行为,像这样的人就是良臣。

像我们在《史记》中看到的晏子。晏子名婴,东莱人,曾在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朝为臣。为什么三朝为臣都受到尊敬,做得不错?因为他节俭朴素,又能够尽力办事,因而受到齐国人的尊重。他在处理政务的时候,国君对他说到的事,他就直言己见,直言不讳地陈述自己的见解;没有说到的事,他就正直地去办。国君的命令有道理,他就服从命令;没有道理,他就反覆斟酌,看看是不是应该去办,因此连续三朝,他的名声传扬于各诸侯国。太史公说:“我读《晏子春秋》,关于晏婴的事迹,书中记载得多么详尽,至于晏婴的直言进谏,敢于冒犯君王的威严,这就是所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的人吧!”这样的臣,可以说是良臣。

“三曰夙兴夜寐,进贤不懈,数称于往古之行事,以厉主意,如此者,忠臣也。”夙兴夜寐就是早起晚睡,推荐贤士从不懈怠。一个人之所以能够推荐贤士,就是因为自己没有私心,希望德才兼备的人层出不穷,这样才能够给这个团队带来生机、带来希望。经常援引古代圣君贤王的行为事迹,来激励君王的意志。就像魏征之所以受到唐太宗的尊重,就是因为他读了很多的历史书,对历史上这些贤君的风范非常地了解,所以他进谏的时候都是引经据典,说得有情有理,还有事实来论证,所以太宗听了也不得不服气。像这样的人,就是忠臣。

“四曰明察极,见成败,早防而救之,塞其间,绝其源,转祸以为福,使君终以无忧,如此者,智臣也。”四就是明察事理、预见最终的成败。早做防务并且进行补救,堵塞漏洞,杜绝致乱的根源,转祸为福,使君主最终无忧无虑,像这样的人,就是智臣。这个智臣,就是可以“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这也是有智慧的人才能做到的。

“五曰守文奉法,任官职事,不受赠遗,衣服端齐,食饮节俭,如此者,贞臣也。”

五是能够遵守礼制,不逾越礼法,能够奉行法规,严格依法办事,胜任所在官位的职事,不接受礼物的馈赠,衣冠端庄整齐,生活节俭,像这样的人,就是贞臣。“贞”就是贞洁的意思,他有气节,他不会随意受贿。也就是说,贞臣也很难做到,他对名闻利养这些东西都能够看淡、都能够放下,不损公肥私,以权谋私。

“六曰国家昏乱,所为不谀,敢犯主之严颜,面言主之过失,如此者,直臣也。是谓六正也。”六就是当国家政治昏乱的时候,他的行为不阿谀逢迎,就是国君的行为有偏颇了,他看到他偏颇,他不会顺从他的偏颇去说去做,不阿谀奉承、曲媚巴结,敢于触犯君王的威严,当面指出君王的过失,像这样的人,就是直臣。

工作中学会用“六正”与“六邪”分辨人

何谓六邪?

“一曰安官贪禄,不务公事,与世沉浮,左右观望,如此者,具臣也。”一个人安享官位、贪图俸禄,但是不致力于公事,他的心思根本不在公事之上,随波逐流,做事左右观望,这样的人是具位充数之臣,所以被称为“具臣”。

“二曰主所言皆曰善,主所为皆曰可,隐而求主之所好而进之,以快主之耳目,偷合苟容,与主为乐,不顾其后害,如此者,谀臣也。”“谀臣”的特点就是君主说的话都说好,君主的所作所为都认可;还暗地里去探求君主的喜好,他喜欢什么?他喜欢什么,就把他喜欢的东西进奉给他,以愉悦君主的耳目;一味地苟且迎合君主的意思求得荣身,与君主整天寻欢作乐而不顾及他的后患,这样的人就是阿谀奉承的臣子,被称为“谀臣”。

古人说:“自知者明,知人者智。”一个领导者没有自知之明,不知道自己的智慧不够,还喜欢听阿谀奉承的话,这样的人就很容易被蒙蔽,自己的智慧也不能够得以增长,把自己也置于危险的境地。

“三曰中实险诐,外貌小谨,巧言令色,又心疾贤,所欲进则明其美、隐其恶,所欲退则明其过、匿其美,使主赏罚不当,号令不行,如此者,奸臣也。”他的心中实际上是阴险邪僻,但是外表表现出来却谨小慎微,花言巧语;致饰于伪善,表面给人一种很善的感觉,其实内心嫉贤妒能。对于他要举荐的人,就大大地宣扬他的美德,而隐藏他的过恶;对于他要罢退的人,就大大地宣扬他的过恶,而隐匿他的美善。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使君主赏罚不当,号令不能施行。这样的人被称为“奸臣”,奸猾狡诈,就像狐狸一样。

“四曰智足以饰非,辩足以行说,内离骨肉之亲,外妒乱朝廷,如此者,谗臣也。”他的智慧足以文过饰非,他的口才足以到处游说,在宫内可以离间君主的骨肉至亲,在宫外因为他的妒忌可以使朝廷混乱,这样的臣子称为“谗臣”。换句话说,这个奸臣和谗臣有没有才华?可以说是非常有才华,才华横溢,还有聪明智慧,但是没有把聪明智慧用在正确的方向,没有用这个聪明智慧为国君分忧解难,而是用来谋取私利。而且为了谋取私利,不择手段,还要进奉谗言,使那个真正德才兼备的人不能够被任用。还会怎么样?用自己的口才,离间君主的骨肉。这个君主如果不明智,听到了这样的离间之言,甚至连自己的骨肉至亲都会疏远,甚至使骨肉至亲都遭到杀戮。

“五曰专权擅势,以为轻重,私门成党,以富其家,擅矫主命,以自显贵,如此者,贼臣也。”他独揽大权,自己说了算;巴结权贵,结党营私,为的使自家富裕;擅自篡改君主的命令,为的是使自己显达、富贵,这样的人是“贼臣”。这个贼臣控制欲望很强,为了控制别人,居然敢擅自更改君主的命令,君主的意思明明是这样的,但是经他一诠释,结果就变味了,目的是达到自己的私欲,让别人畏惧他,听他的。

“六曰谄主以邪,坠主于不义,朋党比周,以蔽主明,使白黑无别,是非无闻,使主恶布于境内,闻于四邻,如此者,亡国之臣也。” 使国家灭亡的臣子是什么特点?用邪曲不正的道理谄媚君主,陷君主于不义。就像赵高,他为了独断专权,就劝导秦二世,说这个皇帝,就是只能够听到他的声音,而不能够经常让人见面,这样才能保持君主的威严。结果秦二世就听信了他的话,不经常上朝了。最后导致的就是赵高指鹿为马、独揽大权,这个二世也被蒙蔽了。结党营私、排除异己,蒙蔽君主的视线,使君主黑白混淆、是非不分;使君主的恶名传布于国内,闻于四邻,这样的臣子被称为“亡国之臣”。如果一个国家任用的是亡国之臣,像赵高、易牙等等这样的臣子,就会使国家陷于危亡之境。

最后有一个总结:“贤臣处六正之道,不行六邪之术,故上安而下治,生则见乐,死则见思,此人臣之术也。”在讲了什么是“六正”、什么是“六邪”之后,有一句总结,也是提醒。说贤臣以“六正”的原则处身立世,而不走“六邪”之路,因而“上安而下治”,上能使国家安定,下能够使百姓得到治理。“生则见乐,死则见思”,自己活着的时候,能够安享快乐,死了之后,也会被人们所追思、怀念。“此人臣之术也”,这才是做人臣的方法。

所以我们想,一个人如果学了《群书治要》,他就可以明辨什么样的臣子是真正的忠臣、良臣、圣臣、贤臣,也知道什么样的臣子是贼臣、是亡国之臣,他就知道如何去辨别。

而且自己作为被领导者,他也要去做正事,以六正的原则来处世,这样才能够声名显立、垂范后世,而不会身败名裂。这些道理确实值得我们细细地去学习,并且把它力行在生活之中,这样才不至于走错路。

工作中学会用“六正”与“六邪”分辨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