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什麼樣的普洱茶才值得收藏?

中國茶源地理


對於普洱茶,很多茶友都有“喝老茶,存新茶”的觀念,那麼,該如何去判斷一款新茶是否具有收藏價值呢?

各位茶友,大家好!我是國家高級評茶師 、“普洱教父”白水清嫡傳弟子、世界茶文化交流協會湖北分會會長、桃寶店“普洱藏家”掌櫃魯文鋒。

我自1998年進入普洱茶領域,已經近20年了!現在我攜手“普洱教父”白水清先生,及“中國普洱茶第一人”作者鄧時海先生,把多年研究普洱茶的心得,發表在薇公號:普洱藏家,與眾多茶友分享。

同時,在薇公號“普洱藏家”!還有更多普洱茶選購、收藏、存放等知識,敬請關注!

▲普洱茶湯

❤❤❤1、普洱茶是否有收藏價值——普洱茶湯入口第一印象很重要

滑是最柔和的感受,使人心神比較安適穩定。比較陳舊或熟的普洱茶,其水性比較滑。

早期的普洱圓茶,以及70年代厚磚普洱茶、70年代白針金蓮普洱散茶,其茶湯都表現很滑。

水性滑是普洱茶的一大特色,尤其現在生產的新普洱茶,多半是以熟茶方法制造,水性大多能表現醇滑,隨著陳化時間越長,表現得越為優異,最後達到化的境界。

▲普洱茶湯

❤❤❤2、普洱茶是否有收藏價值——普洱茶滋味是苦去甘來

入口即化:同樣是陳年好茶和好酒的表徵,普洱生茶的水性要達到化的境界。

通常必須要貯放六七十年以上,雖然把茶湯喝到口腔裡,好像渴酒一樣,立刻化為一股昇華之氣。

但喝酒只感受一陣酒氣向上顎衝起,而後漸漸揮發過去。普洱茶的化勁,遠比酒的化勁柔和而寧靜,不會有那股燻腦的難過。

酒氣的化勁會使人自我膨脹,心神恍忽,醉言失態。普洱的化勁則令人清神明智。

▲酒

❤❤❤3、普洱茶是否有收藏價值——普洱茶湯是否有層次感

所謂的層次感,這個詞,說起來覺得很飄渺,茶友在喝茶的時候,特別是新茶,可能不會注意。

茶湯入口,在舌尖是一個滋味,在舌面又會是另個滋味,舌根又會不同。

隨著沖泡次數的增加,茶湯口感也是會有變化的,如果一泡到底,從舌尖到喉部都是一個滋味,這樣的新茶,在後面也不會有多出彩的表現。

舉個例子,入口,舌尖清苦,停留一會,在舌面會有微微苦感,嚥下茶湯,舌根的甜味,喉間呼吸有清香的氣韻溢出。回憶,感受一下,手上的新茶,是不是有這樣的感覺。

▲茶湯是否有層次感

❤❤❤4、普洱茶是否有收藏價值——普洱茶香是否豐富多變

茶湯在一定的強度,溶於水中物質成份較多的,在口感上覺得會比較混厚稠密。

越稠密者稱之越厚,或越稠。濃是沖泡技術上的影響,同樣一泡茶,茶葉浸泡在熱水中越長,茶湯就越濃,也就是茶湯的強度增加了。

相反的如浸泡時間很短,茶湯便會顯得淡淡的,與水性厚薄無關。

往往厚、重以及殷實都是相伴共存的,所以有說茶湯水性很厚重或很厚實,其意思就是指水性有厚之感。

茶湯水性都很厚重。厚的茶湯水性,使人感到飽滿而實在,帶給品茗者有較平和穩定的心境。

▲普洱茶湯

❤❤❤5、普洱茶是否有收藏價值——普洱茶湯口感順暢

活潑的水性,是各茶種品茗者一貫重視的茶湯優美的表現,在口腔中生成一種活的感受。

活的口感如同陳韻一樣,是偏重於比較抽象性,也都是靠個人多次實際品茗中,培養出鑑別能力,無法以文字或言語描述,非從實際體驗而難以言傳。

在普洱茶行列裡,幹倉普洱生茶茶湯,有較強的活性品味。

▲普洱生茶茶湯

很多時候,我自己在試新茶的時候,茶湯自己入口就會跳過舌尖,直接滑到舌根部,流進喉部,不會有粗糙,卡喉刮舌的感覺。

而有些則不會,這是一個奇妙且很細小的細節,茶友可以用心留意一下。

以上就是我的經驗分享,歡迎愛茶的茶友來薇公號:普洱藏家,一起交流探討~


普洱藏家


值得收藏的普洱茶,首先得經得起存放。由於普洱茶陳化的特點,只要後期倉儲環節把握好,普洱茶都是有存放價值的,只是由於原料和工藝上的差異,存放價值有大有小罷了。但前提還是要做到。

有存放價值的前提

第一,原料無缺陷和品質問題,沒有遭受病蟲害。

通常茶樹機體衰弱、營養不足、採摘粗糙或遭病蟲感染,表現為芽葉瘦薄、身骨輕飄、色澤暗淡、葉底褶皺、病斑蟲葉等等。

第二,加工工藝到位。

沒有“煙、焦、酸、餿”等汙染,餅茶沒有“八病”。

八病

普洱茶的“八病”,一般是針對普洱茶七子餅茶中的生餅而言的。但也對普洱茶工藝的判斷有一定的借鑑意義。“八病”是指:

入雜

:指茶中夾雜了非茶類物質。

烏蒂:即“馬蹄葉”。優質餅茶應剔除馬蹄葉。因為馬蹄葉含梗量大,是茶樹生長勢弱、樹體老化、受乾旱、病蟲影響嚴重的表現。

白合:就是“對夾葉”、“對開葉”。是茶樹新梢上萌發的對生兩葉抱一小芽的芽葉。

過熟:指鮮葉加工不及時使鮮葉堆積變紅,或加工中殺青過度,或茶胚攤涼不及時、溼熱悶黃;或制餅時“蒸茶”過度,使葉底粘稠、黃而柔軟,滋味平淡,香氣不透,水悶味重的餅茶。

煙焦:指餅茶被煙味和焦味所汙染。原因主要是曬青毛茶加工中茶青被炒焦或殺青機爐灶漏煙。

新鐵:指被新的金屬製茶器具汙染的餅茶。新的製茶器具有鐵腥味且鐵屑容易串入茶中,鐵與茶汁中的多酚類物質結合使茶變黑而腥味。

澄泥:指壓餅時壓力過大,茶汁外溢,餅面光滑,堅硬難解的餅茶。

竹籜(tuò):指壓餅不結實,破散松疏、脫落嚴重的餅茶。

其實關於普洱茶的存放價值,涉及到的方面是非常之多的。普洱茶因其強烈地域性和歷史、文化特性,從而具有了文化價值;又在市場的驅動下形成了它的經濟價值。所以一款普洱茶是否有存放價值,不僅跟茶品質有關,還受其附加價值的影響,但這些我們無法衡量。迴歸到茶葉本身,普洱茶的存放價值,當然還是要建立在品質和工藝的基礎上


懂茶帝


普洱茶,越陳越香,被譽為“可以喝的古董”。

據瞭解,從近年來的趨勢看,高端普洱茶的平均價格增幅在年均 20% 以上,這一收益遠高於很多行業,甚至比炒房的收益都要高。

而普洱茶的價值衡量標準已不僅僅是喝,市場的認可度也是關鍵。

“品飲價值”

原料

原料是茶之根本。理論上來說,年歲久一點的茶樹,根系也更深一些,內質積累也更豐富,品飲和收藏價值也都相應得偏高一點。

茶料的採摘時間,也應順應時節。雨季茶葉水分過高,內含物遠不如春秋季,而春季茶又因經過一個冬天的孕育,成為上等原料。

(2011年易武正山)

日光曬青

日光曬青是普洱製作流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是一個常溫狀態下,藉助日光自然萎凋的過程。它使新葉完成走水的同時,又很好的保存茶葉的活性,和有益菌的存活,為後續地轉化提供基礎。

如果說殺青工藝的火候還有後期轉化可以彌補的話,“曬青”則是乾燥工藝的唯一的選擇。

經曬青製作的普洱,細聞、淺嘗均能感受到陽光的味道。比起市面上一些採用烘乾或者晾棚烘青的普洱,日光曬青後期的轉化空間更大,更具收藏的潛力。

(八八青餅)

倉儲正宗

普洱茶的存放講究“相對密封、偶爾通風”。

幹倉密封存放的茶品,偶爾在空氣乾燥、純度高時,也會做短暫的通風處理,讓新鮮空氣注入後再行密封保存,助其緩慢轉化。

這樣的茶品,沒有異味,轉化得也更細膩。

(辛亥革命典藏紀念餅)

“市場價值”

市場走勢和市場需求決定了普洱茶收藏和投資的增值空間。

從2002年開始, 廣州茶葉市場中烏龍茶銷量開始下降,普洱茶銷量逐步上升。到2004年,廣州茶葉市場中幾乎每家都會有普洱茶銷售。近一年間,珠三角地區普洱茶總銷量突破1.5萬噸,比一年前增長40%。

這種情況同樣發生在全國其它市場,不管在上海這個綠茶消費為主的市場,還是山東、北京花茶消費為主的市場,普洱茶都開始有了一席之地。

(70年代廣雲貢餅)

普洱茶是後發酵茶,存放的年份越久,品質越好。

隨著普洱茶保健功能和文化內涵的不斷豐富,以及政府支持力度加大和民間資本的助推,普洱茶市場自南向北逐漸擴展至全國,“收藏普洱”、“茶飲普洱”成為時尚。

衛生部門研究普洱茶有降血脂、瘦身、抗癌的功能,尤其是保存越久的普洱茶越有效能,所以價格的變動也相當劇烈。品質好的普洱茶,通常每年能以10%至30%的增長率升值。


燕風茶刀


眾所周知,“越陳越香”的特性,決定了普洱茶具備極高的“收藏”價值。隨著“陳化”時間的增加,優質普洱茶的口感會從青澀濃烈逐漸變得內斂醇厚,茶品本身的收藏價值根本是“品飲價值的昇華”,這在某種意義上來說與紅酒很接近。那麼什麼樣的普洱才值得收藏?或許是當下很多普洱茶愛好者、消費者都想探究的熱點問題。


現代普洱茶的價值衡量標準已不僅僅是喝,市場的認可度也是關鍵,所以我們必須從“品飲價值”和“市場價值”兩方面來分析。


“品飲價值”的關鍵:原料、工藝

“品飲價值”的提升是茶品的根本,研究“品飲價值”還得普洱茶的本質概念出發:選材雲南優質大葉種、必須經過陽光曬青工藝,這樣製成的具有後發酵作用(陳化)的茶才叫普洱茶。



原料(關鍵詞:雲南大葉種,春秋兩季)

具有“優質基因”的原料是普洱茶後期轉化質量的最基礎保障。普洱茶在陳化過程中內含物質必然會有一定的流失,內含物質豐富的雲南大葉種茶,是普洱茶實現越陳越香的基礎。雲南大葉種是總稱,主要包括勐庫大葉種、鳳慶大葉種和勐海大葉種等。原產雲南省西南部和南部瀾滄江流域,主要分佈在該省雙江、瀾滄、勐海、鳳慶、昌寧、雲縣、保山、元江等縣(市)。


例如,雲南雙江縣勐庫鎮的“勐庫大葉種”茶已享譽全球,素有“大葉英豪”、“普洱茶之味精”等美譽,被業界稱作最適合製作普洱茶的原料。據檢測,優質大葉種的春秋兩季茶葉果膠、氨基酸、茶多酚、兒茶素等含量最高(茶浸出物可達40%以上),這樣具有“優質內涵”的原料才是讓普洱茶各時期呈現出各種迷人味道的根本原因,才是是老茶之所以醇厚飽滿的根本原因。


季節也很重要,春秋茶與夏茶的最大區分還是因為雨水,雨季茶葉水分過高,內含物遠不如春秋季,而明前春季又因經過一個冬天的孕育而為上等原料。


工藝(關鍵詞:曬青)

如果說殺青工藝的火候還有後期轉化可以彌補的話,“曬青”則是是乾燥工藝的唯一的選擇。人為的“烘青”工藝會破壞茶葉中的“酶”,而“酶”恰恰是是後期轉化的必要因子之一,“酶”被破壞,那麼茶品也就沒有任何的“陳化”價值可言。


反之,“曬青”工藝在最大程度保留茶葉的“多酚類”和“酶”的情況下,能同時降低“酶”活性,並保留一定的“水分”,讓“酶”處於“半睡半醒”的狀態。在隨後的漫長時間裡,普洱生茶中的“多酚類”和“酶”之間的氧化聚合作用(即酶促作用),以十分緩慢的方式產生,這才是普洱茶後續陳化的關鍵所在。




如果說您購買普洱茶的初衷只考慮茶品“品飲價值”有一個良好的提升空間,那麼以上部分已經可以作為一款茶是否值得存放的基本標準,當然古樹或是名山也許會有更好的表現,這些需要您具備更深層的鑑別能力。


但是大部分藏客還是會綜合考慮茶品價值的提升,畢竟藏量不小,自己也無法喝完,待合適的時機還要考慮到出手。那除了“品飲價值”以外,茶品未來的“市場價值”也是需要考量的。


“市場價值”的核心:品牌

普洱茶歸根結底是食品、是消耗品。唯有經過消費者檢驗,具備市場認可度的普洱茶才有可能變成有真正有價值的“藏品”,才能流通、出手。而市場的流通,消費者的買單背後,是對品牌的認可和信賴。


品牌(關鍵詞:定位、潛力、長遠發展)

目前來說,選品牌還是選品牌定位,選品牌成長潛力。目前茶葉品牌魚目混雜,還沒有真正的名牌,那在當下,我們至少可以看看一個品牌是否有過硬的標準和精確的定位,再加上有長遠的發展思路,那麼還是值得期待的。這樣的品牌之下的茶品,“市場價值”會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負面品牌(關鍵詞:無定位、炒作)

一些沒有品質定位、沒有長遠規劃,甚至連最基本的品質標準、延續性都沒有的品牌,很難想象若干年以後“市場價值”層面會有何提升,這些茶品或許只有“品飲價值”可以做適當評估,要出手、要市場去認可或許有些難度了。


更甚者,那些始終“躺在倉庫”的普洱茶,已儼然成為了某些品牌“金融炒作”的載體。這完全脫離了普洱茶收藏的初衷:“品飲價值”。由於過度炒作,提前透支了“市場價值”,一旦運作崩盤,那連最基本的“品飲價值”都不敢保證,這傷害的不只是消費者,對整個普洱茶行業的健康發展來講都是百害而無一利的。


藏茶結語

總體來說,普洱茶收藏注重的是茶品在未來的“升值空間”。在挑選茶品時主要從兩方面著眼:首先,“品飲價值”是前提,良好的產品品質才能保證一款茶的生命力,粗製濫造的產品是無法依靠時間或是品牌包裝的力量脫胎換骨的;其次是品牌帶來的“市場價值”。通常而言,品牌作用是更為廣泛的認知,好的品牌之下的茶品增值潛力和空間也更值得期待,而對於成長型的精品品牌來說,早入手就意味著購買了“潛力股”。




延展閱讀

除了品質、品牌,兩大決定普洱茶收藏價值的關鍵“內因”之外,一些客觀的外部因素對普洱茶收藏的後續價值也有非常大的影響。在此我們給出部分細節建議,以供茶友參考。


倉儲要求(相對封閉、量足)

倉儲環境,則是普洱茶“陳化”的關鍵。一定要有意識的進行“專業化”普洱茶倉儲。對於普洱茶“收藏陳化”來說,環境溫溼度很重要,這裡就不贅述。而量方面則是越大越好,每一個老茶倉,每一件老茶,每一筒老茶,陳化到一定時間都會產生一個“微生物生態系統”。


“藏茶量”建議以完整紙箱包裝的“件”為最低收藏單位,紙箱在小範圍內扮演了“茶倉”的角色。“片”為單位收藏會很危險,缺少筍葉、紙箱的聚合,光靠一層棉紙茶品內含物直接損失會加快,另外可供長期對比品飲的量也不夠,收藏意義並不大。“片”為單位購買一般以即時品飲為主。


品類選擇(生茶品藏,熟茶品飲)

經過專業倉儲,自然發酵的普洱生茶,其價值要遠高於經過人工發酵的普洱熟茶。熟茶已經過渥堆發酵,雖然也會隨時間提升品質,但口感變化不大。生茶則更具收藏價值和升值空間,生茶選料標準一般會比熟茶高得多,初成之時口感苦澀,但在良好的儲藏環境中,茶氣和茶質的變化有非常大的空間。





形態選擇(緊壓茶)

相比散茶,緊壓茶更適合收藏:它與空氣接觸面小,有利於凝聚發酵的微生物群,利於普洱茶的後發酵。再者緊壓茶體積小,有規則,一般有筍葉包裹,易於存放。


單品建議

精確到單品來說,每個品牌都會有基礎款茶品、主打茶品、旗艦茶品和一些特別款產品。建議根據自己喜好做選擇,高品質茶品、特別款茶品具有較高稀缺性,望值高但可能收藏成本大;而基礎款、主打茶品則安全係數大、流通快,適合看重“產區”、“品牌”等大概念的大宗收藏家。


普洱茶收藏展望

綜合來說,收藏茶不拘一格,在以上分析的基礎上,我們建議量體裁衣,理性購買。但可以肯定的是,普洱茶因其稀有、獨特、健康、生態,在未來會有良好的可持續性發展,其必將成為時尚之飲。我們相信,您今天對普洱茶的用心投入,未來一定會得到加倍的回報。


Estrellita


對我來說藏茶是收藏來自己喝的,打著投資升值玩擊鼓傳花的遊戲我不懂也不參與。

藏茶首先要搞清楚茶質的好壞,只有好茶才有收藏價值。垃圾茶藏多久都不會變好茶,浪費的時間永遠不會再回來,如果想等歲月把你收藏的茶越變越好的話,最好收藏茶質好的茶品。

新茶的選擇,茶湯薄厚很重要,茶湯厚代表內含物質豐富,在收藏的後期有很大的轉化空間,反之茶湯薄寡後期轉化空間很小。厚不是指沖泡濃度高,指的是茶湯在口腔裡的飽滿度,在口腔裡有聚合感,影響聚合感的因素有很多,內含物質的多少,香氣的類型和走向,苦澀度的變化等多個當面。各人的體質會有不同,感覺也會有差異,這個需要長期品飲找到自己的標準。茶樹品種多種多樣,相同種類也會因為地域原因在生長的過程中產生變異,找茶時候最忌諱單憑外觀就判斷優劣,一定要品飲試喝後才能判斷。



選茶時候苦澀變化很重要,優質的茶品的共同特點是苦能化澀能退。引發苦味的原因是茶種含有的兒茶素黃酮類,多酚類物質,苦能化指的是茶湯入口後感受到苦味,吞嚥後苦味要能夠很快消失並轉化為甘甜,如果茶湯吞嚥後苦味停留很長時間不消退並引發身體的不適感的就要多注意了,例如吃黃連或苦味化學物質。苦茶最出名的老曼峨苦味也只能化的。

引發澀味的原因是茶葉中含有的茶鹼,酯型兒茶素等,因產地差異,各地的茶澀味差別也會很大,澀味在口腔中分為粗糙的和細膩的,優質的茶湯入口後澀味細膩不會引發舌苔變厚,反之茶湯入口粗糙舌苔變厚並長久不化,口腔和喉嚨乾燥無回甘生津的也要多注意。



普洱茶新茶的香味多種多樣,蘭香,花香,梅香,蘑菇香等等,豆香和栗子香是綠茶類的香味。普洱茶工藝是低溫殺青,普洱生茶出現此類香氣說明殺青溫度太高,活性物質已經基本被殺死了,製作工藝出問題,後期沒有轉化空間,這類茶不易長期保存。

優質的普洱茶新茶時候茶湯就已經油潤透亮,看上去會有油質感,隨著時間的轉化會越來越好。反之茶湯混濁或寡薄說明製作工藝出現了問題或茶質不佳。



藏茶時一定要注意寧幹勿溼,溼度過高容易引起茶葉的黴變。同時茶葉容易吸味,生茶熟茶存放要分開保存,保存的容器和環境不能有異味或怪味。

選茶是一個多方面結合的綜合過程,茶質,價格,自己喜歡的類型,消費能力等當面結合。以上是我個人的一點淺見,解說也不夠全面,希望能夠對大家有少許借鑑。


gjmdk


這樣的茶值得收藏!

現在,普洱茶也跟紅酒一樣講究年份,很多人在購買的時候就會選擇年份高的普洱茶。因此,我們在選購普洱茶時必須學會辨別年份。

第一招:看茶葉外觀

新普洱茶外觀顏色較新鮮,帶有白毫,且味道濃烈;普洱茶經過長時間的後氧化作用後,茶葉外觀會呈棗紅色,白毫也轉成黃褐色。

第二招:區別包裝紙顏色

通常壓制過的陳年普洱茶,其包裝的白紙已隨時間變得陳舊,因而紙質略黃。因此我們可以從紙質手工布紋及印色之老化程度著手。但這隻能作為參考,非絕對依據,因為可能有些不法商人會利用消費者這種心理,以陳黃的包裝紙掉包次級品。

第三招:看懂茶品年份

普洱茶的年份通常劃分如下:

1949年以前我們生產的普洱茶稱為:“古董茶”,如百年宋聘號、百年同興貢品、百年同慶號、同昌老號、宋聘敬號。通常在茶餅內放有一張糯米所做、印有如上名稱的紙,稱為“內飛”。

1949~1967年中國茶業生產印級改由各茶品,也就是在包裝紙的茶字上,以不同顏色標示,紅印為第一批,綠印為第二批,黃印為第三批。

1968年以後生產的茶餅包裝不再印上中國茶業公司的字號,改由各茶廠自選生產,統稱“雲南七子餅”。它包括:雪印青餅、73青餅、大口中小綠印、小黃印等。


茶葉網


百花吟,茶生活倡導品牌。關注百花吟茶學院,每天與您分享茶知識。好好喝茶,好好生活!

越陳越香,一直是普洱茶的魅力所在。可飲可藏的雙重特性,使得不少茶友都願存上一批普洱,隨時間流逝,慢慢品嚐其味道、香氣,口感的不斷變化。

原料上乘且倉儲正確的普洱茶,茶品的陳韻和飽滿度都會隨著倉儲年限的增加而增加。

什麼樣的普洱才有收藏價值?

按時節採摘鮮葉

茶料的採摘必須順應時節,提前採摘的原料就如未成熟便採摘的水果一樣,澀味重,甜味低。

古樹茶的採摘是在每年的三月二十號左右,留以充足的生長時間讓茶葉成熟,其內含物質會更為豐富,苦澀度低,耐泡度高,更為值得收藏。

採用傳統工藝曬青

普洱製作最重要的一點便是日光晾曬--曬青。曬青是一個低溫烘乾的過程,很好的保存了茶葉的活性,和有益菌的存活,為後續地轉化提過基礎。

經曬青製作的普洱,細聞、淺嘗均能感受到陽光的味道。市面上一些採用烘乾或者晾棚烘青的普洱,不通風,也不經陽光直曬,轉化不理想,便不具收藏價值。

在適宜的條件下,幹倉儲藏

普洱茶的存放講究“相對密封、偶爾通風”。普洱茶須密封存放,在空氣乾燥、純度高時,需做短暫通風處理,讓新鮮空氣注入後再密封保存。

更多普洱茶專業知識,如沖泡、儲存、品飲購買等,請添加百花吟茶藝師青衫微號:ynbaihua(長按複製)


百里遙茶學院


從製作工藝上來看生茶和熟茶之分:

生茶的存放期大約在60年以內最為佳,熟茶的存放期為不超過20年為好。生茶與熟茶收藏時最好分開房間並且幹倉存放,不然會影響兩種茶的品質和口感。古樹熟茶也就是利用古樹茶曬青原料進行發酵的熟茶。


品質的挑選尤其重要:

質量極別差的茶,存放再多年都是毫無意義的,朽木不可雕,其增值的空間也不會大。目前一說到古樹熟茶,大多人都嗤之以鼻不相信會有人用古樹曬青毛茶去發酵。陳放較久,經過長時間的後氧化作用,茶性變得較溫和無刺激,芳香誘人,醇香回甘。


當下市場是存在古樹熟茶的,不過一般都不會用最好的古樹原料去發酵:首先是古樹原料稀少,其次是發酵古樹熟茶風險高,最重要的是賣不上價格。

一般普洱熟茶收藏下去只會去火味、去堆味、去水味。收藏下去並沒有很大的價值,熟茶的產生就是為了現飲需求,所以幾種原因一綜合,導致大家都認為古樹熟茶不可能是古樹發酵的


普洱茶又分為古樹、喬木、臺地,目前為止升值潛力較大的為古樹茶和喬木樹,這兩種茶的轉化比臺地茶快,而且回甘強,口感層次豐富。

大樹茶古樹茶建議收藏生餅茶。如班章,冰島,彎弓,倚邦,革登,賀開,颳風寨,麻黑,攸樂山,景邁,無量山,南糯山,那卡,邦威等等山頭,都有好茶,不一而足。


南詔茶童


普洱茶好不好,有沒有收藏的價值,單單通過眼睛和鼻子是看不出來的,畢竟這是喝進嘴的東西,就應該沖泡出來才下結論。

  普洱茶的茶湯要清

  對於普洱茶來說,新的生茶它的湯色是金黃色的;年份越長的青餅湯色越會向紅色靠攏,十年左右的老生茶,泡出來的是一種亮紅色,年份更長的會呈現慄紅色;熟茶則無論新舊都呈現慄紅色出來。幹倉儲存的茶的茶湯都是清明透亮的,如果茶湯渾濁的話,就有可能是溼倉,也可能是在比較潮溼的環境裡面存放過。

  普洱茶的香氣要純

  好的的普洱香氣應該是純正而沒有雜味的,純就是指香氣,用鼻子聞、嘴巴嘗,不會有任何古怪的或刺激性的氣味出來,而是一種純然的茶香。比如:樟香、梅子香、蘭香、棗香、荷香等等。

 普洱茶的存儲要正

  是指存儲的倉環境,如果不是幹倉、又或者倉裡面或附近有異味,就會被茶吸了進來,而在沖泡時就會從茶味中顯示出來的。當然,看茶是不是正宗的幹倉,還要看茶葉本身有沒有黴點。

 普洱茶的茶氣要濃

  茶氣就是茶的滋味濃厚程度。茶的滋味越濃厚,在口腔內留香越持久,表示茶氣越十足。這是最容易感受卻又是最抽象的,唯有多試好茶才會感受得到。茶氣足的茶,藏茶的潛力就高。

  鑑別普洱的方法各式各樣,但都離不開最基本的四個特質:清、純、正、氣,具備這四個特質的就是好茶、不具備的則有所缺陷。想要收藏普洱茶的茶友們,普洱茶只有具備了以上的特質就是值得入手和收藏購買的好茶。


孤獨丨旅行者


普洱茶越陳越香,被譽為“可以喝的古董”,普洱茶價格自2007年虛高崩盤之後,從2011年開始逐漸回升,如今的市場現狀如何?據不完全統計,珠三角地區共有近20萬普洱茶收藏者,這個數據靠譜嗎?那麼到底什麼樣的普洱茶才值得收藏?日前,記者就普洱茶收藏這一話題採訪了順德享有“茶王”之稱的梁昆倫及多家茶商。

  普洱茶越陳越香,被譽為“可以喝的古董”,具有巨大的收藏價值和增值空間,5年前的泡沫破滅雖然對行業造成了近乎毀滅性打擊,但客觀上讓消費者逐漸認識和了解普洱茶的品質,如今,普洱茶已走出了當年暴跌的陰影,價格逐漸回升,多位茶商在接受記者採訪中均表示,如今普洱茶收藏鮮見炒作,市場已迴歸理性。

  普洱茶收藏鮮見炒作,市場迴歸理性

  在順德茶葉界享有美譽的梁昆倫,是北滘一茶葉公司的董事長,其從事茶葉行業已逾三十年,在他名片上,還印有“高級評茶師、國家高級茶藝師、廣東省茶葉行業協會副會長”等頭銜。其公司所制的普洱自2001年連續四屆奪得廣東省茶博會“金獎”,並且出品的“宮廷禮普”在2001年第四屆“中茶杯”全國名優茶評比中還榮獲過“特等獎”。

  記者採訪梁昆倫的當日,正好是廣州茶博會的前一天,他要趕著去廣州布展,記者一同前往,並在來回的路上對其進行了採訪。“據稱,在珠三角地區共有近20萬普洱茶收藏者,這個數據靠譜嗎?”記者問道,梁昆倫稱,這並不出奇,收藏一千幾百件的是收藏,收藏幾十件的也是收藏,在順德就有很多大客戶,他們本身喜歡飲茶,有的人甚至一次買一千多萬元的普洱茶當作投資。據其介紹,茶作為世界三大飲料之首,不僅對身體健康有益,而普洱茶除了“飲用價值”外,更重要的是還具有增值空間,放上十年八年,價格能翻好幾倍。他說,幾十年前收藏的古董茶,如今價格“飛”起,如一桶“雙獅同慶”炒到300多萬元,還有上世紀八十年代至2000年以前的勐海茶廠7542青餅炒到一萬多元甚至幾萬元一餅。

  梁昆倫說,有閒錢去投資普洱茶沒問題,若是錢只夠吃飯,則沒必要盲目投資,但是如果夠眼光,貸款都沒問題。他說,與幾年前的盲目炒作不同,如今普洱茶市場已迴歸理性,以前不管是好茶、差茶,大家都搶著買,現在大家則會挑選品種來收藏。

  勐海班章茶葉公司營銷總部總經理趙先生說,尤其在廣東地區,很多人幾千萬、幾千萬地收藏普洱茶,放個五年十年再出手,就像買股票一樣,但是風險卻比股市小很多,就算價格下跌,因為物價上漲,也不會虧,如果不是很高的價位去買,基本上沒什麼風險。並且收藏普洱茶不同於買股票,這有“貨真價實”的實物在手。相比於其他古董收藏,梁昆倫說,古董崩了爛了就沒價值了,但是普洱茶餅即使爛了還可以飲,只不過價值低一些而已,還可以再消費。

  什麼樣的普洱茶才值得收藏

  那麼,什麼樣的普洱茶才值得收藏?普洱茶是不是越陳越香?是不是時間越長,價值越高?是不是價格越高,升值空間越大?

  梁昆倫反覆強調,只有“靚”的普洱茶才值得收藏。一要看外觀、茶質,觀湯色、品茶味、還有口感也很重要。一般好的茶飽滿順滑回甘快,老韻帶樟香,還有就是一定要耐泡,好茶一般能衝二十泡,若是衝個兩三泡就沒什麼茶味的話,這種茶放多少年也沒什麼價值。他說,若是儲存得當,普洱茶確實越陳越香,靚茶年代越久價格越高,口感越好。

  廣州一茶業公司的郭小姐告訴記者,好的茶葉線條優美,衝出來茶葉呈一片一片狀,聞起來有清香味,至於口感,則要自己去飲去比較。她說:“現在人更看重茶底,覺得古樹茶好”。近年,如老班章、易武山等古樹茶因受到市場青睞漲幅較大。而勐海班章茶葉有限公司營銷總部總經理趙先生則認為,喬木以上的值得收藏,並且選擇著名品牌,因質量有保證,升值空間也更大一些。據其介紹,中高端的茶每年漲幅在30-50%左右,而價位低一點的茶升值則慢一點,漲幅大約在10%左右。

  談到普洱茶的收藏,勐海縣巖海一茶廠的施小姐說:“收藏什麼價位的普洱茶,關鍵看你的預算。普洱茶既有幾十元的,也有幾百上千元的。還有就是看你自己的口味,這麼多種茶,每個人的口味都不同。”

  那麼收藏生茶好一點還是熟茶好一點?幾位茶商幾乎一致認為生茶的升值空間大一點。有人認為若是短線投資收藏熟茶好一些,若是長線投資不妨收藏生茶,生茶漲幅空間大,變化空間也更大,也有人認為可兩種一起收藏,一邊收藏一邊飲。

  至於普洱茶的存放,茶商們說其實很簡單,只需要將茶品放置在乾燥通風處即可。不要放置在冰箱裡,不要放在密封、真空罐,更不要將茶品裝箱置放固定不通風處,更重要的是,存放之處不能有異味,茶葉一旦吸收了異味,茶味便改變了。

  正如一位茶友所言,對於真正愛普洱茶的人來說,收藏其實也是一個學無止境的過程。普洱茶的魅力也在於這個過程中:你無法在某一個時間很全面細緻地瞭解透它。因為它是變化的,同樣的茶,不同人手裡,不同環境和地域儲存,不同器具、不同的水、不同的泡法,也許都會有不同的味道。這與人的一生的體驗、經歷,其實很契合的。

  普洱好茶四字訣

  質:即原料好,通俗的說法就是茶底好,這是任何優質茶的第一基本要素!很多賣茶的用年限來忽悠,其實如果茶底不好,放多少年也沒有用的。其次是工藝,再次才是年份!

  形:即茶葉的外形,普洱茶屬大葉茶種,追求外形粗黑壯碩、黝黑樸素與秀潤可人為上。不追求越細越嫩越好。色:注意看餅面之色和茶湯之色。餅面之色,無論老新生熟,油潤感好為上;茶湯之色,無論老新生熟,依然是通透明亮為上,不渾濁,有油潤感為上。

  色:注意看餅面之色和茶湯之色。餅面之色,無論老新生熟,油潤感好為上;茶湯之色,無論老新生熟,依然是通透明亮為上,不渾濁,有油潤感為上。

  香:無論是茶餅還是茶湯,杯蓋還是杯底、冷香還是聞香,皆以含蓄清淡為上。好普洱之香,忌浮,忌膩,忌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