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融媒体景德镇之行第一天:亮点多,变化大

融媒体景德镇之行第一天:亮点多,变化大

融媒体景德镇之行第一天:亮点多,变化大

景德镇在线讯(记者 张敏)5月21日,景德镇“陶瓷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融媒体宣传活动第一天采访参观中,融媒体记者走进了景德镇御窑厂、御窑博物馆、三宝蓬、愚窑、名坊园、航空小镇、荷塘乡优飞科技、陶溪川等具有景德镇特色的地方。感受景德镇传统与现代、艺术与技术、文化与经济、事业也产业、民族与世界的有机统一。

融媒体景德镇之行第一天:亮点多,变化大

央广网江西频道负责人 王一凡

已经五年没来景德镇了,以前参加过景德镇的瓷博会,这是第三次来景德镇,第一天的采访参观就让人特别吃惊。比如说陶溪川,原先来的时候还是一个相对落寞的工厂,今天看到,陶溪川已经形成了陶瓷文化产业群。设备、建筑、陶瓷的附属产品都已经非常具有规模,同时也给市民提供了一个这么具有文艺气息的休闲地方。感觉景德镇没有固守以前陶瓷上做出的成绩,景德镇不断地在思考、进取、变革。如何把景德镇的陶瓷文化发扬光大,怎么样与时俱进,继承与发扬,如何把景德镇的陶瓷文化做大做强。正是有了景德镇人的精神,陶瓷文化在景德镇乃至中国会生生不息。今天行程中,感触最深的是荷塘精神,当年荷塘农垦的精神觉悟非常让人感动,作为媒体人,我们要把这种精神宣扬出去,它不仅让我们有义务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江西不仅有井冈山精神,还有群众基础的荷塘精神。之前来景德镇,和如今相比,完全变了样,陶瓷设备也好,产量也好,以及这些艺术家们再创作也好,还有民营、国营企业也好,对陶瓷都有着独到的见解,在参观三宝蓬时觉得,这个地方聚集了大量的景漂,让人感觉耳目一新,有别样的文化气息,正是他们的聚集,让景德镇的声誉与日俱增,不仅是传统文化意义的文化,更是一种中国文化的象征。

融媒体景德镇之行第一天:亮点多,变化大

这次融媒体走进景德镇采访,亮点多,形式非常新颖。首先,能够把线上线下结合起来,把省内省外结合起来,把中央和地方结合起来,对于更好的宣传景德镇经济发展,宣传景德镇的亮点特色都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尝试。今天一天下来参观了景德镇的御窑、三宝、直升机产业园等地方,对景德镇的认识又加深了。景德镇作为江西省的一个地方名片,人们对景德镇的感官印象还保留在过去的那个概念上。通过今天的采访,我们感觉,景德镇真正做到了在传承中创新。我个人觉得,尤其是景德镇的瓷文化,“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的盛景正在景德镇复兴;其次,景德镇在当下的一些新兴产业上,也有比较大的亮点,特别是航空产业,做得既有规模又有特色。在今天参观的路线中,对三宝的印象特别深刻,觉得三宝是一个典型“景漂”的一个艺术聚落。以前,大家熟知的有“北漂”“海漂”,现在又多了“景漂”,人才的聚集,往往意味着文化的复兴和产业的兴旺,这一点是让人对景德镇产生信心的地方。通过对景德镇传统的文物景点也好,或现代产业发展平台也少,都能帮助我们中国人树立文化自信,特别让我们江西人树立文化自信。

融媒体景德镇之行第一天:亮点多,变化大

凤凰网文化频道主编 曾悦之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算是景德镇的常客,所以景德镇这些年的变化,我以一个媒体人的角度来说,都”看在眼里”。这里的历史文化传承创新与产业的变革让人惊叹,比如今天我们去的通用航空江西直升机有限公司、昌飞公司、它们的工业化程度、技术水平、企业影响力都走在全国前列。在三宝村,你会觉得,这就是都市人一直以来所渴望的田园生活,所以我觉得三宝是景德镇诗意生活的一种存在。而陶溪川青年造梦的故事,年轻人在那里追梦的故事令人感动,某种程度上,陶溪川的造梦故事就是当前景德镇的精神面貌的真实写照,这里的故事之所以精彩,就在于每一个来到景德镇人都能在这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

融媒体景德镇之行第一天:亮点多,变化大

网络大V 段郎说事

第二次来景德镇了,景德镇这几年的变化让人耳目一新。今天一下来去了很多地方,时间有点紧凑,即便这样,都让人流连忘返。此次融媒体的宣传,规模大、层次高,央媒、省媒、地方媒、自媒汇聚一起进行宣传,方式很新颖。尤其是新媒体的加入让宣传推介锦上添花,景德镇有很多的“宝贝”没有发掘,这次参观的第一天就有很多收获,景德镇应该利用自身的宝贵资源,加大陶瓷创新之路,加大宣传力度,挖掘属于景德镇自己的独特“宝贝”,让家喻户晓。此次来景德镇,让我深深感觉景德镇的陶瓷文化品位、城市面貌都非常的有朝气,这个具有千年陶瓷文化底蕴的城市正在找准属于自己的路子往前冲,绽放着属于景德镇独有的光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