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6 週末讀史丨彭德懷鮮為人知的故事

彭德懷是開國十大元帥之一,為新中國的成立立下了汗馬功勞,他的人生中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呢?一起來看看彭德懷的外孫張峰寫的這篇文章,緬懷這位開國元勳。

↓↓↓

彭德懷沒有子女,弟兄三人裡他排行老大,是我的大外公。我外公叫彭金華,是他的二弟。三外公名叫彭榮華。我母親彭梅魁是彭金華的女兒,她既是被彭德懷撫養的人,也是在彭德懷的晚年照顧和侍奉他的人。

我沒有見過親外公,而是一出生就在大外公家住,家人談論最多的也是他,所以我心目中的外公就是大外公彭德懷。今天我想說說外公的幾個愛。

週末讀史丨彭德懷鮮為人知的故事

1955年,周恩來和彭德懷在全軍射擊與體育檢閱大會開幕式上

忠心愛黨,犧牲了兩位最親的人

1938年4月我外公彭金華從延安抗大畢業,有一天,彭德懷找到我外公:“金華呀,聽說你畢業後組織上安排你留在延安工作,你有什麼想法?”我外公說:“延安是革命的根據地,能在這裡工作鍛鍊是我最大的願望,我會珍惜這個機會的。”大外公停頓了一下,語重心長地說:“現在咱們家 鄉白色恐怖很嚴重,我們黨的工作很薄弱,急需發展黨員,建立黨組織。”我外公說:“你的意思是?”“我希望你能回老家去發動群眾,我們共產黨員要為勞苦大眾著想……”“哥,我知道你的意思了,我回去。”就這樣,我外公回到了老家湖南省湘潭縣烏石村。當年10月,家鄉的第一個黨組織——中共彭家圍子特別支部成立,外公彭金華是第一任書記,外婆周淑身是第一任婦女主任。

當時雖然是國共合作時期,但國民黨仍限制著共產黨的公開活動,不斷尋找各種藉口製造摩擦,捕殺共產黨員和破壞黨的各級組織。1939年8月,國民黨湖南省政府主席薛嶽下令加緊捕殺共產黨員,在一份抓捕名單裡就有我外公彭金華。

1940年10月4日,當彭德懷正在華北抗擊日寇、指揮著名的百團大戰時,國民黨潭株警備隊利用黑夜,於凌晨摸進了烏石村,包圍了我外公家。

那時的農村很落後,沒有電燈,農民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太陽落山後,村裡就很少有人走動了。大批潭株警備隊員荷槍實彈悄悄進了村,不僅驚醒了全村百姓,連狗也都被驚嚇得亂叫起來。

狗的狂叫聲讓外公預感到了事態的緊急,因擔心黨組織的文件落到敵人手裡,在急忙囑咐外婆照顧好我 12歲的母親和年僅2歲的舅舅彭康白後,外公快步走進屋後的紅薯窖,燒燬了所有黨組織的文件、黨支部的材料以及黨員名單,並從爐灶裡剷出灶灰掩埋了遺留的紙灰。就在他燒燬文件時,東屋外響起了槍聲,我的三外公彭榮華慘遭敵人殺害。當外公走進東屋查看情況時,潭株警備隊員破門而入……7 天后, 外公等8名共產黨員在易家灣鳳形山龍古坡被槍殺。

槍殺案後第二天,外婆和鄉親們在荒草中找到了外公的遺體。他遍體鱗傷,十個手指尖已經被鋼針扎得稀爛,手指也被打斷。敵人為了讓外公背叛黨組織、背叛彭德懷用盡了酷刑,但最終也沒能使他屈服。

本來國民黨反動派還打算暴屍示眾,但湖南10月份的天氣還比較熱,加上烈士們被敵人的酷刑折 磨得血肉模糊、衣不遮體,招來的蒼蠅、蚊蟲使遺體很快腐爛,第三天,反動派們被迫同意親屬收屍。外婆在鄉親們的幫助下,將外公的遺體抬回家。3天后,外公彭金華和三外公彭榮華被合葬在屋後的山坡上。那一年,外公40歲,三外公年僅37歲。

如果外公1938 年留在延安,那麼他工作的危險程度要相對小很多,但彭德懷為了黨的事業,為了黨組織的建設和發展,讓外公去了最危險的地方,從事最危險的工作,直至犧牲。彭德懷也為了黨的事業,失去了兩位最親的人。

抗日戰爭時期的朱德與彭德懷

憂民愛民,願做掃把服務人民

外公常用“掃把”和“泥菩薩”來形容黨和軍隊與老百姓的關係。他常指著泥菩薩和掃把對身邊的人說:“我們共產黨員要像掃把一樣為人民服務,供人民使用,而不要像泥菩薩一樣讓人民恭敬我們、稱讚我們、抬高我們、害怕我們。泥菩薩看起來很威嚴嚇人,可是它經不起掃把的摔打。掃把雖是小物件,但每一家都離不開它。”

在戎馬征戰的一生中,無論走到哪裡,外公都會和當地老百姓坐在一起嘮家常,傾聽他們的疾苦,幫助他們解決困難。

自1959年廬山會議被罷官後,外公在北京西郊的掛甲屯吳家花園居住了6年(1959年9月30日——1965年11月28日),在這6年時間裡,他關心幫助了很多屯裡的百姓,從用電照明到吃水,事無鉅細。

一天晚飯後,外公散步到鄰居季大嬸家,發現她的兩個孩子正趴在昏暗的油燈下看書寫字,他擔心孩子的眼睛會近視,就用火柴棍撥亮了燈花。這件事讓外公開始惦記村裡的照明問題。第二天,兩根從吳家花園拉出的電線越牆而過,季大嬸家從此有了電燈。後來,外公又自掏腰包買了電線電柱,為周圍14戶群眾裝上了電燈。最後,在當地領導和百姓的共同努力下,全村人都用上了電。

外公初到吳家花園時,村民喝的是小土井裡積存的不潔淨的地表水,旱天見井底,雨天見井滿。為了解決村民吃水難的問題,外公先是招呼村民來吳家花園的機井裡接水,但警衛戰士考慮到由此會帶來安全保衛隱患,很快便不再允許村民進入花園。不久,外公想出一個好辦法:在牆角掏個洞,把水引到牆外,這樣大家不用進來也能接水喝。後來,還是在他和當地領導以及群眾的共同努力下,村民吃水難問題得到了解決,大家喝上了乾淨的飲用水,再也不用每天排著隊來吳家花園接水了。

1961年的夏天,雨水格外得多,一天夜裡,暴雨傾盆,外公因為擔心村裡80多戶村民的房子經不起大雨的狂擊,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他一會兒站起來在屋裡來回踱步,一會兒又躺回床上惦記著村裡的危舊房屋,一直熬到凌晨三四點鐘,再也躺不住了,他穿上雨衣抄起手電,叫上警衛戰士拿著草簾子、席子疾步進村查看險情。他一邊把住在危房裡的老百姓安置到吳家花園,一邊指揮著戰士和青壯年群眾對危房進行緊急加固。老百姓在擔心驚恐中看到外公來了,心中頓時燃起希望,自覺地服從指揮並加入到防汛抗災的隊伍中去。

天亮了,雨停了,忙碌了半晚上的外公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到吳家花園看望安置在這裡的危房群眾。當大家因為把他的房間弄髒弄亂而不停道歉並執意要走時,外公趕緊讓戰士熬了一大鍋薑湯,親眼看著鄉親們喝完,才讓他們回村。那年,他已經是63歲的老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