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9 河南一小村莊,專家在此調查挖掘後,發現一國寶

眾所周知,我國的陝西、山西、河南三地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許多朝代在此建都,所以這三地的文物資源特別豐富,而考古工作就是在與盜墓者以及自然環境對文物影響在做鬥爭。

考古就是對人類文明的保護與搶救。

河南一小村莊,專家在此調查挖掘後,發現一國寶

59年前,河南,一個小村莊裡,來了一批人,這批人改變了世界對中國夏文化的認識。

1959年的夏天,已經72歲的中國著名考古家徐旭生老先生帶著一隊人來到了河南省的西部,在這裡進行“夏墟”的田野調查,經過對二里頭、下馮、告成等遺址的發掘,徐旭生老先生證明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夏朝的存在,回應了外國專家對夏朝的質疑。

河南一小村莊,專家在此調查挖掘後,發現一國寶

徐旭生和發掘工地上的工人們同吃同住同勞動,每天不管白天多累,晚上還要記錄調查的收穫和心得,有時遇到大雨,徐老光著腳在泥路上行走,徐老不愧是治學嚴謹的學者。

河南一小村莊,專家在此調查挖掘後,發現一國寶

二里頭遺址的發現證明了夏朝的真實存在,許多歷史文獻也從側面證明了這一點。

像是史記中夏本紀中記載:

太康居斟鄩、羿亦居之,桀又居之"。羿即后羿,為東方夷族的一個首領,他乘太康無道、夏民怨憤,入居斟鄩,執政,拒太康於外。太康卒,扶仲康即王位,仍居斟鄩。

其中的斟鄩就是現在二里頭遺址的所在地。

對二里頭遺址的發掘分為了三個階段,其中在第三階段的2002年,專家在洛陽偃師二里頭遺址中的一座墓葬中,發現了一個綠松石龍形器

河南一小村莊,專家在此調查挖掘後,發現一國寶

這件龍形器形體大,巨頭蜷尾,龍身曲伏有致,形象生動傳神,而龍圖騰是華夏文明的象徵,專家將其命名為“中國龍”,這件超級國寶的發現,為中華民族的龍圖騰找到了最直接的記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