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現在美國滿世界賣F35, 就不怕F135發動機的技術外洩嗎?

c陳斌


F-35,是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設計並生產的一款單座單發戰鬥機/聯合攻擊機。其有三種衍生型號,基礎的F-35A、短距/垂直起降的F-35B以及艦載型F-35C。 美國是現在唯一一個同時有兩款五代機服役的國家。至於為什麼美國選擇大批量出口F-35且不擔心被竊取技術,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F-35並非美國一個國家的項目。美國的“聯合攻擊戰鬥機”計劃除了美國之外,還有英國、意大利、荷蘭、加拿大、挪威、丹麥、澳大利亞和土耳其的投資。而且,參與國也負責了一部分的研發工作,這就意味著,對夥伴國保密的難度非常大。美國不自研的原因在於F-35的研發成本十分高昂,且歐洲盟友確實有這方面的需求(英國的“海鷂”需要更換為更先進的平臺,其他盟國的F-16也需要更新)。此外,盟友的使用可以為F-35提供更為廣闊的市場,有利於進一步降低成本。所以,在其他國家深度參與研發的情況下(即使不參與研發,大量裝備也是需要獲知一些數據的),美國不得不出口,且很難做到百分之百技術保密。 第二,美國並沒有“滿世界”賣F-35。從目前獲知的數據看,F-35的最大用戶依然是美國海空軍及海軍陸戰隊,總訂單量接近2000架。與龐大的國內需求相比,出口的數量就顯得小巫見大巫了。此外,縱觀F-35的國際客戶,基本都是美國的鐵桿盟友,不是美國盟友的國家基本不可能獲得F-35,連與美國關係頗為緊密的沙特求購都遭到了美國的拒絕,可見,美國在買賣軍火上還是非常謹慎的。 第三,F-35的國際客戶基本沒有自研戰鬥機的能力。選擇與別國共同研發武器的國家,基本上自己的工業和研發體系就存在著問題。而參與研製F-35的幾個國家,均不具備自研戰鬥機的能力(日本不久前放棄了他們心心念唸的“心神”項目轉而專注於購買F-35。至於伊朗的F-313,恐怕業界沒幾個人把他當作五代機)。也就是說,即使他們“偷”到了美國的發動機技術,也沒有很大的實際作用。除了中俄,世界上沒有其他的美國需要擔心的國家,在體量上如此,在五代機上亦如此。而美國是絕對不會向中俄出口F-35的,所以美國並不需要擔心。 第四,F-35的發動機技術並不好“偷”。F-35所採用的發動機是普惠公司研製的F119-PW-100發動機,F119-PW-100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型推重比超過10的航空動力系統。這樣一款發動機想要仿製,對國家的工業能力要求非常之高,一般國家根本無法仿製。 綜上所述,美國基本無需擔心F-35的技術外洩問題,反而因為F-35的大量裝備得以大規模生產(據估計,現在的年產量達到200架),進而進一步降低成本。




陳定定教授


還真不怕,之前的回答大體說了一下,F-35是有一個叫做健康管理系統的軟件模塊會將每架F-35的運行狀況直接上傳到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服務器上,在對戰機故障預警之餘也對戰機的不安全行為進行審計。

上個回答說了健康管理系統,那麼在這個回答裡面W君就重點說說發動機技術吧。

F-35所使用的發動機是普拉特惠特尼公司生產的F135發動機。對應到不同型號的F-35戰機分別為100、400和600型。

在F-35B上這臺發動機通過離合器接駁了一個升力渦輪風扇。整體的發動機核心沒有變化。

從工廠現場施工照片中看即便是安裝在非垂直起降的F-35型號上面的F135發動機也是保留了旁路歧管的,只不過用圓形的蓋子進行了簡單封閉。從這一點看F135發動機的通用性是相當強悍的。

發動機最主要的技術有兩點第一是輕量化,第二就是燃燒效率。

先說輕量化,用於F-35A戰鬥機上的F135-PW-100發動機僅僅重1.71噸,就可以提供191.35千牛的推動力。推重比達到了11.46這是一個十分驚人的數據。相對於當年用在F-14、F-15、F-16上面的F-110發動機(最大推力142千牛、1.84噸、推重比7.9)來說就是一個質的飛躍了。飛機發動機的輕量化在於減小結構重量用更薄更輕的材料,但問題來了在高溫高壓下工作的發動機葉片和噴管能不能承受住發動機的上千度高溫和巨大的壓力就是一個挑戰。而且在常溫狀態下的葉片和噴管加熱到高溫狀態下熱膨脹和離心力的造成的變形是一個沒有發動機製造經驗的企業所不能掌握的數據。眾泰皮尺部不能在高溫高速下進行測量的。

因此即便是將發動機拆成靜態的零件也無法進行準確的複製。

第二點燃燒效率,剛剛提到了F135-PW發動機可以達到191千牛的推力,但是這臺發動機並不費油,可以做到250克·千牛/秒的油耗,也就是說在最大推力的工作狀況下每秒才會消耗47.75千克的燃料。以F-35A戰鬥機8.3噸的載油量來說,可以維持3分多鐘的最大推力。對比F-14的F110發動機來說,在F-14開到最大加力推力的時候僅僅35秒就會耗光所有7.3噸的機內燃料。

發動機的油耗控制和發動機結構相關,但更多的在於軟件控制,F135發動機配套的控油軟件也是極其強悍的。但軍用軟件的破解難度不像我們破解一個軟件加密的序列號那麼簡單,也是像重新編寫一樣困難的存在。


因此即便是拿到了F135發動機對於普通的國家來說如果複製還不如重新制作一款發動機來得實在。至於性能能不能達到F135那麼彪悍就全靠禪意了。


軍武數據庫


洩密肯定怕,這個毋庸置疑!

別忘了中國第一艘核潛艇外型設計借鑑的可是美國核潛艇的模型。至於冷戰時候蘇聯和美國直接的借鑑數不勝數,例如氫彈架構歐美都是一個原理,只有中國是自己的架構。

時至今日歐美對我們國家的高新技術封鎖和武器禁運一直存著著。

基礎材料科學借鑑不了,但是原理和外觀應用的意義其實也一樣巨大,汽車都是四個圓形輪子,誰見過六邊形輪子?再看看蘋果手機帶來的革新和變化,iOS模仿不了,但是CPU、指紋解鎖、人工智能、屏幕都在互相借鑑,都在朝前跑,先來的不是唯一就能來的!高通、蘋果、三星、華為的專利互訴案件少嗎?

都是朝一個方向發展,能解決一個問題必然少一個問題,這樣可以節約太多成本和時間!

牛頓和愛因斯坦的理論已經給了這個世界上每一個人,能真正付諸實踐的還需要一個強大國家的理論基礎和經濟基礎來支持!

至於美國的F22、B2其餘國家想都不要想!可曾見過福特級、甚至慢慢退役的尼米茲級核航母外銷?甚至於美國有了福特級電磁彈射後尼米茲級的蒸汽彈射技術有幾個國家能擁有?

出口的都是能把控的甚至閹割的版本!別忘了韓國和日本最厲害的是宙斯盾雷達、反潛機、聲吶等等只是美國的眼睛與耳朵,利益面前各取所需,北約不就是為了對抗蘇聯而成立的!

什麼是是黑暗森林法則?

弱國無外交就是,沒武器那連國和家都不會有,當今世界一樣是弱肉強食,只是用手吃改為了戴著領帶拿著刀叉來吃!


0知不知0


購買時有合約有前題的。一,不能用它針對美國及其盟國,明確告訴你戰機有後門。二,不能私自打開維修,必須由美國技師維修。三,不得轉賣轉借和向其它國家展示和透露技術參數。

我國購買波音客機時都必須簽定不用於軍事用途的保證合約。


鑄劍為犁666


我是音響人 我以仿冒到濫街的音響來說吧 不管皮尺部一比一仿箱體 仿喇叭 仿分頻器 還是抄板狗掃描極的一比一製版 對零件參數 外觀是仿了 聲音都謬以千里 仿製 也是技術活啊 甚至吹毛求疵地要結果都一比一 難度比自主創造一個方案更難 畢竟 我自己長帥很容易 要我長得跟彭于晏一毛一樣 臣(沒有妾)做不到鴨


HIFI教父


美國滿世界賣F35,就不怕發動機F135洩密嗎?當然不會。因為發動機工業是工業上的明珠,是技術制高點,是無密可洩的,即使美國洩密了,別人知道嗎?

發動機工業都是高技術,涉及到機械設計,工業工藝,原材料,這些本身就是機密,合起來就是密上加密。如果不是原創人告訴人們其中的秘密,別人是不會知道的。

F35作為飛機我們只能遠看或者只能看到圖片,人們覺得有可能洩露秘密嗎?看看你身邊的手機、電腦賣到全世界,就不怕洩密嗎?他們裡面的CPU是技術核心,不怕洩密嗎?美國的微軟和高通產品暢銷全世界,不怕洩密嗎?

中國被外國人稱為山寨大家,山寨大國都仿製不出來,還怕其他國家去仿製嗎?我國著名的科學家王淦昌先生說過,先進技術不是靠引進的,所以中國在努力研發。所以美國最怕的就是中國這一點,所以中國提出了製造2025,所以美國才和中國打貿易戰。只要中國回到從前,只生產第低端技術產品,只來料加工,中國只你打工仔,貿易戰就會自然而然的消失了,而且美國還會大讚有加。

所以這就是現實,美國總是說中國讓美國洩密,中國盜竊高科技,高科技那麼容易盜竊嗎?那純粹是無稽之談。這只是美國高技術侵略中國的藉口,所以中國奮力還擊,所以中國不怕,因為中國有自己獨立研發的高技術。以後不要再說中國是山寨大國了,山寨只能在低端,高端仿製純粹是瞎忽悠世界的,山寨不過那麼簡單,別人也是山寨一個來看看!



大志遠思想空間


高精尖的工業品、讓你照著做都做不出來,如:尖端發動機、尖端芯片、尖端顯卡、高精度傳感器、尖端軸承等。

比如,偏遠農村、甲說“別讓乙看到鋤頭,免得被仿造……”,其實乙已經大規模使用農機了。

同理,咱們研發出特別高精尖的發動機,領先他們50年以上,就是讓他們看著做,他們也做不出來,即便做出來也是貌合神離。

這些高精尖工業產品都是國力的積累、綜合科技的積累、高級人才的積累……

這些方面故步自封、自以為是、浮誇自大最終是誤人誤己。

全球化的時代,綜合科技強則國強,工業強則國強。

美國也害怕別國仿製,但也有後手,即便你花很大力氣仿製出相似的了,人家新一代又出來了,並且賣這些工藝品(飛機)已經獲得了鉅額利益。

科技即講投入,也要得到鉅額回報,只投入卻回報小、其實是一條非常畸形的道路。

我國的鐵路、高鐵、公路、橋樑就是一條非常陽光的大道,利民、利國、利世界。希望發動機機芯片行業也能這樣。


風清雲淡水天一色


美國真正的壓箱底是F22,別看F22比F35老,但是很多先進的東西都裝在了F22上,再說F35單噴能強哪去,從性能來講,F22屬於空優型戰鬥機,基本上沒有對地擊打能力或者說比F35要弱,但是隱身能力和格鬥能力不是35能比的,35的優點可以垂直起降有較強的對地能力,雖然35也可以超音速巡航但是22可以在超音速狀態下發射導彈35確不能


最愛中古車


說不怕的都是扯淡,也不看看F35都賣給誰了,不是親密盟友是買不到的,給錢也買不到,F22這種老款都買不到。

這種高科技產品洩密有兩種應用可能,

一、被拆解,然後仿製,有人可能說了這種產品,給你你也看不懂,呵呵,可能不一定吃透,但是可以借鑑利用吧,就像隱身圖層,機身構造,等等這麼大的傢伙總有能被利用到科技吧。

二、產品性能被反覆測試,任何武器都是有缺點的,F35,F22,一旦被反覆測試,發現他們的弱點和缺點還是很容易的。這也是為什麼美國有一款隱身戰略轟炸機只部署在美國本土,就是為了保持其神秘,減少外界探測他的弱點。這也就不難理解隱身戰機為啥訓練時攜帶放大器,增大雷達反射面積。


嫑烎383


首先很明確的說明,美國並沒有滿世界賣F35,能夠優先得到F35的都是那些在研發中提供了資金的9個國家,而真正擁有F35組裝生產線的則只有意大利和日本兩個國家,這些國家無一例外都是美國的盟國。而土耳其雖然也是初始參與國,但是因為近年來與美國交惡,也基本上喪失了F35的採購權。所以說,即使是賣飛機,美國也是看人的,如果和自己關係不好,你壓根別想著買到美國的先進武器,因此滿世界賣F35一說從根本上不成立。
▲F35機身上9國國旗標誌

其次,軍事貿易中都會事先簽訂一些協議,這些協議中會明確規定採購國的義務和權力,例如不準將自己的F35提供給其他國家,不準洩漏F35的核心參數等等,而其中最重要的則是不準隨意拆解F35並且進行仿製,這一協議就從根本上否定了F35發動機被仿製的可能性。一旦有某些國家想要違反規定對F35進行技術處理,美國馬上就會對其進行施壓,迫使其放棄這一企圖。一想到未來可能失去零部件供應以及和美國關係破裂,這些美國的附庸國也就不會動這些歪心思了。
▲荷蘭F35

正所謂吃人嘴短,拿人手軟,也正是因為美國在軍購貿易中設置了重重障礙,也讓許多國家對F35望而卻步,美國多次遊說德國購買F35,但是德國不想自己的領空被美國人所控制,因此直到今天也仍舊以老舊的狂風三代機作為主力,在近兩年甚至提出了和法國共同研製歐洲自己五代機的主張。
▲法國德國五代機方案

除了協議上行不通之外,事實上購買F35的國家也沒有仿製F135發動機的動力。無論是日本、意大利、韓國、荷蘭,他們都與美國是軍事盟友,安全上依賴美國保障,只要有錢,想要的武器都可以從美國購買。既然國防上需求不大,幹嘛要費時費力地去仿製發動機呢?直接從美國買不香嗎?


▲美日聯合軍演

當然了,最主要的還是技術原因,F135最大推力超過18噸,是目前世界上最為先進的軍用渦扇發動機,如果說沒有人覬覦它的技術還是不可能的。購買了F35戰鬥機的國家中,諸如澳大利亞、韓國、意大利、新加坡等都沒有強大的航空工業體系作為支撐,唯一有實力仿製的只有英國,而英國是美國鐵桿堂兄弟,自己羅羅公司的發動機也不差,完全沒必要去仿製美國發動機。
▲F135發動機


航空發動機特別是大推力渦扇發動機被稱作現代工業的皇冠,其內部渦輪葉片、線路佈置、整體構造紛繁複雜,尤其是高溫合金材料要求極高,如果只是單純的逆向測繪仿製,只要稍微有一絲一毫的差錯,最後的結果就可能是機毀人亡,仿製失敗。仿製航空發動機短則數年,長則十數年,這樣的時間完全足夠研製一款自己的新型航空發動機,從精力上來說,完全得不償失,所以有點理想的國家一般也是進行自主研製生產,仿製高性能航空發動機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如果不是逼不得已,沒有幾個國家會去嘗試。
▲F135發動機紛繁複雜的結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