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 “裸辞56天后,我的心态崩了”

“裸辞56天后,我的心态崩了”

文丨UniCareer

来源丨UniCareer

每10个白领中就有7个在为跳槽行动

一个职场人,平均每2.5天

就会产生一次「裸辞」的冲动

对于90后来说

这种冲动似乎来得更频繁一些

知名谈话节目《圆桌派》其中一期中

讨论「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这么喜欢跳槽?」

其中一个观点是:

“裸辞56天后,我的心态崩了”

虽然很扎心,但也不无道理

而对于「裸辞」人群来说

冲动之下还有一个原因就是

——不愿委屈自己

那么裸辞之后的90后,过的都怎么样呢?

“裸辞56天后,我的心态崩了”

“裸辞56天之后,我的心态崩了”

拿到年终奖就裸辞了,本来觉得之前的履历还不错,工作经历能够写满两页,信心满满觉得能很快找到新工作。结果处处碰壁,想要的岗位没有消息,收到的offer又不想去。

拖拖拉拉快3个月了,心态完全崩了。

——歇斯底里的小菲

第一个月爽,第二个月找,第三个月慌……

最后随便入职了一家公司,准备骑驴找马了……

——明天不能赖床

工作的时候每天都想着炒老板有多爽多爽,真炒了之后发现还是太冲动。别人离职后可以有钱出去旅游一圈,而我是从出了公司大门那一刻就开始焦虑。

——哈勒磊科

裸辞后的我是这样的:兴奋(终于爬出了巨坑)→ 冷静(银行余额已不足)→ 找工作(我有3年经验,不怕)→ 失望(被拒绝,各种看不上)→ 怀疑人生(焦虑、失眠、觉得自己是个废物)→ 深夜痛哭(没钱了)

以上循环两圈,一个正常人就该废了。

——人来人往的荒唐

“裸辞56天后,我的心态崩了”

(图片来源:看客,人物:蛰居者Sumito Yokoyama)

“裸辞56天后,我的心态崩了”

有钱人都不敢裸辞,何况你不是

1、裸辞不如被炒?招聘鄙视链了解一下

加利福利亚大学安德森管理学院做过一次实验:

请来50位企业招聘专家,要求他们模拟为公司招聘一位市场经理,根据候选人的履历打分。

提供给招聘专家们的候选人履历几乎完全一致,唯一的区别是一半招聘官拿到的简历上,候选人目前在职;而另一半招聘官看到的是候选人目前失业,上一份工作一个月前结束。

结果发现,尽管履历相同,在职候选人获得的评分要显著高于失业候选人。

“裸辞56天后,我的心态崩了”

对失业和裸辞的歧视,我们能够预见到,但调研结果依然让人意外:我们通常以为只有长期失业才会招致招聘企业的歧视,但实际上这种歧视居然是离职瞬间立即生效的。

这公平吗?不公平。但这是现实。

2、15,000,000竞争者,你只有3秒的机会

2018年,大学毕业生有820万,加上每年的离职跳槽群体,你大概有1500万左右的竞争者。曾有一位行业内排名很靠前的科技公司HR透露,1年内收到近50000份简历,邀请其中600人面试,最终录取30人。

对于一个经验丰富的HR来说,通常只需要3秒钟就能判断手里的这份简历合不合适。在简历筛选这一关,会拦下一大半的求职者。至于是不是被「冤死」的,没有人会在意。

“裸辞56天后,我的心态崩了”

3、2页的工作经历,HR可能直接放弃阅读

简历不是越全越好,而是必须简洁且有说服力。事无巨细的2大页内容,一眼看过去又毫无亮点,与应聘岗位没有多匹配,那么HR可能会毫不犹豫的丢进垃圾桶。

如果你没办法把内容简明扼要地表述出来,那么看的人难免就会认为:你的编辑归纳能力有问题。你要做的就是在一页纸之内,告诉HR:我就是你们要找的人!

“裸辞56天后,我的心态崩了”

3个步骤教你把裸辞危机变职场转机

1、如何在「赤贫」之前找到心仪下家?

裸辞之后最大的问题是,生活变得没有规律,求职的事情一拖再拖,如果再碰上求职不顺,很容易心态崩塌,怀疑自己。

所以建议大家在裸辞空窗期,一定要合理规划生活,除了必要的休息和充电,还要把找工作这件事提升日程。

比如给自己设定时间线,最少要1个月内找到工作,然后倒推回来,给每个星期,甚至每天安排内容:花1周时间找心仪企业,1周打磨简历,1周准备面试,1周时间准备入职等等。

总之,一定要紧着一根弦,不能放任自己。

2、没有亮眼经历,如何写出亮眼简历?

  • 关键词匹配


越是针对性强的简历越容易受到认可,理解JD里的key words,是customize简历的基础。每个职位都有自己对技能的关键词要求,但通常行业内部都大同小异。

比如Financial Industry要求Analytical Skills,Consulting需要一定的Market Research Skills。但是所有Recruiters都看重的技能有:Problem Solving Skills,Team Player,Leadership Skills,Communication Skills,Time Management Skills等。

这就告诉我们,写简历的时候,一定要把HR公布的岗位描述和能力要求放在手边!对照着来描述你的经历和成绩!对照岗位描述的关键词,与对方要求越吻合越好!

  • 善用数字,让成绩更直观

先用一句话概括做了什么事情,取得什么成绩,最好用数字量化。

比如:担任上海图书馆志愿者活动团体负责人,任职期间,所带团队获上图志愿“先进集体”称号,个人获“优秀组织者”称号。

然后用STAR法则将动作分解,让小事更具体。但是在实操中,很多同学分不清什么是situation,什么是task等等。所以最简单的解决办法就是学习句型直接套用,这里的经典句型就是:

做了啥,已达到什么目的,最后达成什么结果

做了啥,通过什么技能和手段,最后达成什么结果

做了啥,最后达成什么结果

3、如何导演一场HR满意的面试?

  • 反客为主

在面试中,面试官往往先在很短的时间内(通常不到30秒)产生一个“偏见”,再去寻找证据证实自己的“偏见”:「你看他果然不错……果然很适合……」或者

「我就觉得他不行,果然不行」。

所以如何让HR在面试自己的时候进入一个「肯定」→ 「验证肯定」的良性过程?对于求职者来说,有一个以不变应万变的方法:反客为主。

即在面试的过程中将话语的主导权向自己这边靠拢,将面试官的每一个问题都作为展现自己专业见解和知识的机会,最终“掌控”面试。

注意,这和喧宾夺主不一样。反客为主的关键在于紧紧围绕面试官的核心问题,然后进行循序渐进的延展,在这个延展的过程中植入自己的观点,最终回答的落脚点依然要回到问题本身,自圆其说。

  • 让故事更动人

前面我们强调了STAR法则的重要性,但是讲故事更高级的方法,不是结构缜密的流水账,而是能打动别人。

就像国际知名广告专业人西蒙·斯涅克(Simon Sinek)在他的TED《伟大的领袖如何激励行动 How great leaders inspire action》中,分享的「黄金圈法则」一样:

“裸辞56天后,我的心态崩了”

你需要从内往外的思考(Why - How - What),讲出你的故事,才有可能打动别人。

比如在故事开始之前,你可以先告诉面试官,我为什么要讲这个故事:因为在这次经历中,我的领导组织能力很突出/业绩完成的非常好/团队配合很默契……

然后再按照正常顺序说出事情经过,详细讲解每个阶段的目标,以及完成目标的方式、结果等等。

事实上,后面说什么已经不重要了,面试官会跟着你的设定走进你的故事,自己去寻找理由,验证你前面说的那个“Why”。

“裸辞56天后,我的心态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