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8 被遺忘的將軍,以七千戰五十萬

陳慶之(公元484——539年),南朝梁人,“本非將種,又非豪家”(梁武帝蕭衍在褒獎陳慶之時,給他的評價)的他前半生默默無聞,是宮中的一名侍從。當時梁朝政府的最高領導人是梁武帝蕭衍,蕭衍這個人有點意思,前半子活得還算明白,可臨老了卻犯起了糊塗。他犯的第一件糊塗事是對佛教痴迷到了近乎瘋狂的程度,而且是個言行一致,說幹就幹的人,為了籌資修造寺廟,竟然跑到寺院出家,讓大臣們湊錢把他從佛家的世界裡贖出來。第二件是浮山築堰,準備水淹壽陽城,結果三築三敗,純粹是倔強小孩玩的遊戲。第三件是聽信讒言,杷太子蕭統給活活氣死。

被遺忘的將軍,以七千戰五十萬

陳慶之就是跟在這樣一位領導身邊,陪領導下了幾十年的棋,“高祖性好棋,每從夜達旦不輟,等輩皆倦寐,惟慶之不寢,聞呼即至,甚見親賞。”,因此他的履歷非常簡單,簡單到一目瞭然。

在領導身邊工作最大的好處就是,不定哪天領導一高興,會給你個意想不到的驚喜或者給個機會讓你展示一下。現在陳慶之就得到了這樣一個機會,時間是公元525年(南朝梁普通六年、北魏正光六年),這年他已經42歲。機會是晚了點,可有機會總比沒機會強。他這次領到的任務是和其他將領一起去迎接北魏的徐州刺史元法僧棄暗投明,投誠到梁朝政府這邊來,為了提高規格,凡是前去迎接的人員都封了一個頭銜,陳慶之的頭銜是武威將軍,這是他向軍界邁出的第一步。

被遺忘的將軍,以七千戰五十萬

隨後,蕭衍又任命陳慶之為宣猛將、文德主率領二千兵馬護送豫章王蕭宗去接管徐州。北魏方面當然不肯就此拱手讓出徐州這塊戰略要地,就派出兩位宗親元延明和元彧率兩萬部隊在陟口紮下營寨準備進擊。聽到報告的陳慶之二話不說,帶隊逼近敵人就揮師猛擊。兵力對比:一比十,這是陳慶之平生第一次領兵打仗,也是他整個軍事生涯中兵力對比與敵人最接近的一次。戰鬥結果,陳慶之一輪衝鋒就把北魏兩萬人馬打得潰不成軍,狼狽逃竄。

本來戰鬥的勝負已定,沒想到突生變故,陳慶之的頂頭上司、這次護送的對象蕭宗出了毛病。原因是蕭宗他媽吳淑妃原本是齊末代皇帝蕭寶卷眾多嬪妃中的一個,被蕭衍收編之後七個月就生下了蕭宗。“宮中多疑之者”,吳淑妃自己也鬧不清楚,只是含糊其詞告訴蕭宗,他是個早產兒。

蕭宗從此有了一個心結,為了弄清楚自己的身世,他就按照當時的民俗,偷偷挖開蕭寶卷的墳墓,用自己的血滴在蕭寶卷的骨頭上,“以生者血瀝死者骨,滲,即為父子”,結果,血的確滲進了骨頭裡。蕭宗還是心有不甘,為了確保萬無一失,他不惜犧牲一個兒子,“取其骨試之”,結果又滲進去了。在“事實”面前他得出結論:蕭寶卷是自己的親爹!當年蕭衍的哥哥全家被蕭寶卷所殺,蕭寶卷全家又被蕭衍所殺,那蕭衍就是他蕭宗不共戴天的殺父仇人!

被遺忘的將軍,以七千戰五十萬

蕭寶卷的弟弟蕭寶寅此時正在北魏政府做鎮東將軍、雍州刺史和開國公。蕭宗既已認定蕭寶卷是的爹,那蕭寶寅就是自己親叔叔,逮著機會連夜就投奔元延明的大帳而去。主帥臨陣倒戈,陳慶之無可奈何之下,只好邊打邊撤。雖然打了敗仗,可陳慶之的大名卻讓雙方牢牢印在了腦海裡。

公元527年(南朝梁普通八年),陳慶之作為監軍隨曹仲宗攻打渦陽(今安徽蒙城),北魏方面派元昭率十五萬大軍救援,前鋒部隊抵達駝澗,大戰一觸即發,當時陳慶之手上只有兩百親兵,他準備在夜裡去襲擊敵人,另一將領韋放認為敵人的前鋒部隊都是精銳,此舉太過於冒險。陳慶之發了點政治脾氣,說你們要是怕死不去,那我就帶著我手上兩百人自己去。

隨後,陳慶之果真帶領兩百人長途奔襲四十里,在一夜之間滅了北魏的先頭部隊。這種“百翎貫寨”的事情甘寧也做過,可那是搔擾,陳慶之則純粹是以閃電戰的方式打了一場殲滅戰。北魏的大部隊聽說先頭部隊立足未穩就被人家給滅了,軍心大震,士氣頓銼。

被遺忘的將軍,以七千戰五十萬

雖然陳慶之取得全殲敵先頭部隊的勝利,可由於實力太過懸殊,而梁軍主帥又不是陳慶之本人,雙方在渦陽打成了持家戰,拖了一年。隨著戰爭的推移,人多勢眾的北魏已經繞到梁軍後方,並在那裡築起了營壘,形成前後夾擊的態勢。曹仲宗見形勢不妙,就打算撤退,陳慶之手持節仗站在大營門口堵住去路,大聲說道:“我們來這打了一年,耗費國家那麼多錢糧,各位不思進取,反而打退堂鼓,我這裡可是帶著皇上的密詔的,誰要敢違反,我可就要按密詔懲治了!”

陳慶之心裡清楚,自己手上根本沒有什麼密詔,可他玩的這手確實把曹仲宗他們唬住了,乾脆把指揮權交給他,你牛,你來呀!陳慶之也不客氣,即刻率領精銳利用夜色掩護,對北魏軍自認為堅不可摧的十三座營壘發起襲擊,打了敵人一個瘁不及防,一夜就撥掉四座營壘,渦陽守將王緯絕望之餘只好繳械投降。韋放釋放了30名魏軍戰俘,讓他們分別回到魏軍各營壘報告渦陽陷落的消息。陳慶之則率軍跟隨在釋放的魏軍士兵的屁股後面,擂鼓吶喊攻擊。在梁軍的凌厲攻勢下,魏軍剩下的9座城堡也先後潰敗。梁軍乘勢追擊,打得魏軍滿地亂竄,屍首把淮水的支流都給淤塞了。

公元529年(南朝梁大通三年),北魏發生內訌,有實力的諸如蕭寶寅、葛榮、爾朱榮等紛紛另起爐灶,搞起了武裝割據,沒有實力的像北海王元顥等,只能像春秋戰國時那樣自託他國,藉助外國勢力去爭奪本國的皇位。元顥選擇的是梁國,請梁朝出兵幫助他稱帝。出於戰略上的考慮,蕭衍就派飈勇將軍陳慶之率七千兵馬護送元顥上洛陽稱帝。

這簡直是開國際玩笑,要是區區七千人能打下牆高城深,又有重兵把守的魏都洛陽,北魏早就被南梁滅了,還用得著他元顥來借兵?其實蕭衍心裡壓根就不相信把元顥扶上北魏的皇座,自己能從中撈取多少好處,這世道翻臉比翻書還快,蕭寶寅就是活生生的教材,北魏對他可謂仁至義盡,可他說反就反了,把侄子蕭宗的一條小命搭上也在所不惜。所以蕭衍暗中交代陳慶之:比劃兩下就得了,千萬別當真,差不多就往回撤。

元顥也沒指望梁軍真的能打下洛陽,他在行軍途中,走到半道就在睢陽稱帝了。給陳慶之封了使持節、鎮北將軍、護軍、前軍大都督等等一堆的官職,同時給了陳慶之很大的自主權:自行決斷進退。至此,被衝昏了頭的陳慶之竟把蕭衍的交代忘了個一乾二淨,開始了以區區七千人馬,征伐北魏百萬大軍的神奇之旅。

被遺忘的將軍,以七千戰五十萬

陳慶之首先拿下蒙城,再進軍睢陽(今河南商丘)。睢陽守將叫丘大千,就是陳慶之第一次打仗時,被打得屁滾尿流的那個先鋒官。現在當年的一幕又再重演,七千對七萬,又是一比十,又是兵力少的進攻,兵力多的防守。丘大千是個吃一塹長一智的人,有了上次的教訓,他連築了九座營壘進行防守,結果陳慶之只化費了半個工作日的功夫就破了三座,令丘大千鬥志全失,乾脆認輸投降。

接下來倒黴的人叫元暉業,他率領兩萬御林軍據守考城(今河南民權東北)。考城的地勢非常特殊,環城四面被水包圍。元暉業自恃天險,看你陳慶之區區七千人如何攻打考城。沒想到陳慶之在水上築起浮壘,沒費多大力氣就拿下考城,活捉元暉業,繳獲大量輜重,光戰車就有七千八百輛。

攻克考城之後,陳慶之繼續揮師向西進發,魏軍暫時沒人敢阻擋這位牛人將軍和他的七千神兵,而且他所過之處,不少地方望風歸降。稍稍穩定下來的北魏才開始重新正視起這支執著得近乎瘋狂的部隊來。曾經同樣以七千精騎兵在鄴城剿滅了葛榮幾十萬起義軍,又打敗了轄據長安的蕭寶寅的平叛功臣爾朱榮,本身也是一員猛將,論騎兵戰術從沒讓過人,他怎麼能容忍這支小部隊在自己的地盤撒野?歷來北人騎馬,南人剩船,你陳慶之一個南方人居然領著區區七千人殺進北魏的腹地,這在爾朱榮看來簡直是奇恥大辱!爾朱榮調集二十萬大軍,分別由驍將元天穆、爾朱吐沒兒、魯安等人率領,分前後左右,從四面包圍了正在全力攻打滎陽的陳慶之。滎陽城內有守軍七萬,守軍將領是北魏左僕射楊昱,二十七萬對七千,爾朱榮心想你陳慶之就是插翅也難飛了。

被遺忘的將軍,以七千戰五十萬

可沒料想,魏軍援兵那邊剛剛形成包圍圈,還沒有來得及發起進攻,陳慶之這邊已經打下了七萬守軍的滎陽城。原來在北魏援軍還沒抵達之前,陳慶之的滎陽戰役進展並不順利,沒能像以前那樣一鼓作氣摧毀敵方的防禦。當最先趕到的元天穆援軍出在梁軍背後時,梁軍看到腹背受敵,大家都有點慌亂,陳慶之趁機作了一番慷慨激昂的戰前動員:“我們一路打過來,殺死人家的父子兄弟,搶掠了人家的妻子女兒,元天穆手下的人馬與我們不共戴天。現在我們的人馬只有七千,而敵人接近三十萬,我們只有抱定決一死戰的決心了。北魏來的都是騎兵,如果在平原交戰,我們必死無疑,現在唯一的生機就是趁援軍沒有發起進攻之前拿下滎陽,否則我們只有等人宰割的份了。”

將士情緒激昂,陳慶之親自擂鼓,一通鼓才擂完,先頭部隊已經登上了城頭。佔據了滎陽城的陳慶之根本就沒打算守城,他挑選三千精騎,趁元天穆立腳未穩馬上反撲過去。魏軍做夢也沒料到剛剛浴血奮戰、疲憊不堪的梁軍居然敢放棄固守滎陽的有利條件,主動向數倍於自己的敵人發起進攻。也許是陳慶之的做法太出人意料,總之是打得魏軍措手不及,元天穆幾萬人馬一下被打散架了,元天穆帶著十幾個人奪路狂奔,接著是整個魏軍全面潰退。

這一仗下來,人們腦中的“北人騎馬,南人坐船”的觀念被陳慶之徹底打破,他以七千人打退了北魏的二十萬大軍,史載“魯安於陣乞降、元天穆、爾朱吐沒兒單騎獲免”。

被遺忘的將軍,以七千戰五十萬

陳慶之乘勝奔馳虎牢關,手握一萬精兵,據險而守的爾朱世隆聽說陳慶之挾擊敗近三十萬大軍之威,奔自己而來,嚇尿了一褲子的他毫不猶豫地棄關而逃。此時,陳慶之離洛陽僅一步之遙了,可是他卻沒有機會攻打洛陽城了。

因為在北魏人的心中,陳慶之已經成了不可戰勝的天神。北魏孝莊帝倉皇逃往河內(今河南沁陽),留守洛陽的守將元彧、元延明及一班眾臣很識相地迎接元顥進入洛陽。於是元景大模大樣地坐在龍椅上,又給了陳慶之一大堆官銜。然後就像其他國君一樣,屁事不管,沉湎在花天酒地中去了。

那個被陳慶之打得一敗塗地的元天穆倒還有點血性,他重整旗鼓,又組織起一支四萬人的部隊,在洛陽附近不停地搔擾,陳慶之出兵進剿,沒打兩下,元天穆的手下基本上變成了陳慶之的士兵。元天穆只好再次帶著十幾隨從北渡黃河,逃竄而去了。

從陳慶之出發算起,到他進入洛陽城,經歷了大約一百四十天的長途奔襲,一路披荊斬棘,攻城撥寨,以不敗的戰績,拿下了三十二座城池,大小四十七仗。而他那七千人的部隊幾乎沒受什麼損失,由於這支能打仗、打勝仗的鐵軍身披白色戰袍,當時的洛陽流行了一句童謠:“大將名師莫自牢,千軍萬馬避白袍。”告訴人們,不管你有多牛,有多少人馬,見到這支隊伍最好繞著點。

接到前方一連串戰敗消息的爾朱榮終於坐不住了,決定親自出馬,這次他集結起當時北魏能控制的所有部隊,號稱百萬,殺奔洛陽而來。洛陽周邊的的小城看見爾朱榮人多勢眾,又再次倒戈,回到北魏的懷抱。在元顥的心裡,雖然陳慶之功高蓋世,但他並不打算兌現當初答應南梁的條件,因此,他只是把陳慶之當槍使,並沒有真正拿他當自己人。陳慶之也很清楚,所以就主動提出到黃河以北的門戶中郎城去拒敵。

陳慶之帶領自己的七千子弟兵渡過黃河,駐守中郎城,爾朱榮是個意氣用事的人,他決心要與陳慶之這個後起之秀一決高下,就一股腦地攻打陳慶之。陳慶之的部隊在中郎城下三天打了十一仗,七千人的部隊打得號稱百萬的魏軍死傷慘重,爾朱榮都快要崩潰了,只好下令退兵。

被遺忘的將軍,以七千戰五十萬

爾朱榮有個隨軍的星相學家劉助,他勸爾朱榮不要退兵,說咱拿陳慶之沒辦法,可抄元顥的老窩還是有把握的。果然,爾朱榮雖然打不過陳慶之,可打元顥卻綽綽有餘,洛陽城破,元景被殺。

失去後勤保障的陳慶之只好撤退,爾朱榮見有便宜可撿,就親自帶隊追擊,可魏軍實在是被打怕了,愣是不敢衝上去接戰。這場追擊戰與其說是追擊,倒不如說是送別,追近了怕捱揍,追遠了等於沒追。簡直是“千里相送”!一直送到黃河邊上,陳慶之有條不紊地指揮部隊渡河,可一場突如其來的山洪無情地捲走了他那百戰百勝的部隊。

這可能是陳慶之戰死沙場的唯一機會了,可惜得很,魏軍當中沒人能抓住這個天賜良機,竟然讓他跑了。不知道追到黃河邊的爾朱榮面對滔滔的山洪,心裡作何感想,這種“勝利”對他又有什麼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