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0 治咳嗽, “懷中抱月”形狀的川貝為上品

川貝母不僅在古代頗有盛名,在現代更是被當成一種養生保養品,尤其是川貝的藥用價值和保健價值更是深受眾人的喜愛。

   川貝母是一種路人皆知的止咳良藥,具有潤肺止咳化痰平喘,清熱化痰功效,有名的成藥也很多,例如川貝枇杷止咳露等,許多患者還自己去藥店買來燉梨吃。

目前常用的貝母包括川貝和浙貝,川貝更有名也更貴。川貝母因貝母品種的不同,又分別習稱為松貝、青貝、爐貝,其形態特徵以松貝為代表,而松貝又是川貝中的珍品。

怎麼辨別道地的川貝母?

治咳嗽, “懷中抱月”形狀的川貝為上品

  川貝母呈類圓錐形或近球形,表面類白色。外層鱗葉2瓣,大小懸殊,大瓣緊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習稱懷中抱月;頂部閉合,內有類圓柱形、頂端稍尖的心芽和小鱗葉1~2枚;先端鈍圓或稍尖,底部平,微凹入,貝母尾端有胎泥,初學者往往笑稱:“屁股有胎泥的就是川貝”。質硬而脆,斷面白色,富粉性。氣微,味微苦。

  青貝為最常用的品種,主產青海、四川和雲南交界處,品質亦優。青貝呈扁球形或圓錐形,與松貝最大的區別是外層兩瓣大小相近,相對抱合,俗稱“觀音坐簾”,放在桌上也能立得住。

  川貝母價格比較昂貴,有些商家也會拿價格便宜的平貝來冒充川貝,平貝主產東北,個頭比川貝要大,扁平不圓,色黃味苦,也沒有松貝的懷中抱月形。老百姓在選擇川貝母時要特別注意區別。

川貝母的正確用法

治咳嗽, “懷中抱月”形狀的川貝為上品

  川貝止咳化痰之效較強,且有潤肺的功效,患者表現為咳嗽,伴有痰少、口鼻乾燥、咽乾口渴等不適症狀,此時就可用川貝燉梨吃。如果患者表現為發熱、痰多、舌紅口乾等症狀時,可選擇浙貝母,因為浙貝母瀉火的功效強於川貝母。

總的來說,風熱咳嗽患者,既可選擇川貝,又可選擇浙貝。但因川貝藥性比較和緩,氣味不濃,適用於更多的人群。此外,還需注意的是,如果是由風寒引起咳嗽的患者,咳嗽時伴有鼻塞、流清涕等症狀,應該服用一些溫性的藥物以溫肺痰。貝母是寒性的藥物,此時服用無異於“雪上加霜”,會加重病情。


川貝母的食用禁忌

  脾胃虛寒及寒痰、溼痰者慎服。不可以與烏頭工共同服用。

川貝母的用法用量

  一歲之內的嬰兒一天一克以內,連續服用3天;兒童一天3至5克。成年人一天6克左右。

治咳嗽, “懷中抱月”形狀的川貝為上品

川貝燉雪梨

功效:清熱潤肺,化痰止咳。川貝母粉味苦,性微寒,歸肺經,其主要功用適用於外感風熱咳嗽、肺虛久咳、痰少咽燥等症。

原料:雪梨1個,冰糖25克,川貝少許。

做法:

  1、雪梨洗淨削皮切開去核掏空,成一個梨盅。

2、冰糖和川貝,分別用工具搗碎,越細越好。也可以購買成品的川貝母粉,更方便哦。

3、梨盅裡放入川貝和冰糖,蓋上梨蓋,用牙籤固定。

4、準備適量涼水,加入到雪梨盅和燉盅裡,再蓋好已經切下來的雪梨蓋,可以用牙籤固定住(注:雪梨內可以不加水)

3、隔水蒸30分鐘即可。如果想喝的濃一點少一點就少加水,小火隔水蒸燉1小時左右。

食用方法:梨本身也會出水的,5g川貝和雪梨燉出的水是孩子一天的用量,可以將燉出來的汁讓孩子分2-3次喝完。

  1、治咳嗽:貝母(大者去心麩炒令黃)十枚阿膠(炙燥)、甘草(炙銼)各半兩。上三味搗羅為細散每服二錢匕臨臥煎糯米飲調下。(貝母散)

  2、治肺熱咳嗽多痰咽喉中幹:貝母(去心)、杏仁(湯浸去皮、尖炒)各一兩半。上二味搗羅為末煉蜜丸如彈子大,含化咽津。(貝母丸)

  3、小兒咳嗽喘悶:貝母(去心麩炒)半兩甘草(炙)一分。上二味搗羅為散。如二三歲兒每一錢匕水七分煎至四分去滓入牛黃末少許食後溫分二服更量兒大小加減。(貝母散。1~3方出自《聖濟總錄》)

  4、治百日咳:白花蛇5g貝母10g生甘草10g。以上三味粉碎過篩混合均勻。口服1次1.5~3g1日3次。〔《安徽中醫學院學報》19843(4):43〕

  5、治吐血、衄血或發或止皆心經積熱所致:貝母(炮製令黃)一兩。搗細羅為散不計時候以溫漿調下二錢。(《聖惠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