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4 为什么大众能在中国能达到独孤求败的境界呢?

长久以来,大众汽车一直雄踞国内汽车销量的榜首,且遥遥领先,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交相辉映,在企业销量榜前五名中稳占两席。2018年前四个月大众汽车全球销量突破两百万,仅中国市场就贡献了一半销量,到底为何大众在中国能达到独孤求败的境界呢?

为什么大众能在中国能达到独孤求败的境界呢?

大众在政府支持下很早进入中国,占据了天时地利,累积的保有量和安全、耐用口碑使其地位难以撼动。但真正让它在中国站稳脚跟的原因,是其对中国人消费心理的深刻揣摩,都说大众研究中国,此话并非空穴来风。国人买车仍以面子和高级感为首要追求,大众又是如何利用这些心理捕获中国消费者?下面,疆哥就来跟大家分析一下。

为什么大众能在中国能达到独孤求败的境界呢?

一、中国“特供车”为国人量身打造

二十一世纪初,大众面临美日车系的低价冲击,首次出现亏损,大众也想方设法开发更低价的车型,于是大众创造了中国“特供车”的概念,在市场上投入了几款专门针对中国国情设计的汽车。这些车尺寸大、价格低,完全针对中国人喜好定制,一经推出便迅速走红,诸如新宝来、朗逸这些大众神车都是中国特供车型。

为什么大众能在中国能达到独孤求败的境界呢?

其实所谓的特供车,只不过利用大众在国外换代淘汰的平台,采用老旧的发动机,将老车型加长、加宽、加大后换个名字继续销售,但它恰恰又满足了国人的刚需,大众也因此获得丰厚的回报。比如现款朗逸即是老掉牙的PQ34平台,但仍收获无数订单。

为什么大众能在中国能达到独孤求败的境界呢?

二、大打概念牌营造先进感

十年前,全世界的车企都还在用着大排量自吸发动机,大众却在涡轮增压发动机+双离合变速器的道路上踽踽独行,并率先将这套动力包装为黄金动力组合。不曾想,如今TSI+DSG真的成为了主流,曾经固执于自吸的美系日系品牌都开始投入到研究涡轮增压的行列里,大众成功将涡轮增压和双离合推广开来。

为什么大众能在中国能达到独孤求败的境界呢?

实际上,大众推广TSI+DSG技术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压制成本。涡轮增压+双离合比自吸+AT实现更好动力和油耗表现而成本更低,这个低成本方案符合排放政策,大众也没必要花钱去研发不擅长的小排量自吸发动机。关键的是,这个概念成功打响了,大众车与黄金动力组合划了等号,给不明真相的消费者一种先进感!

为什么大众能在中国能达到独孤求败的境界呢?

三、用扭矩数值掩盖低排量

相比于大排量自吸发动机,大众的涡轮增压发动机的排量较小,在竞争对手多数在用大排量的自吸发动机时,大众的主力车型普及1.4T/1.8T发动机,中国人历来有大排量车更高级的观念,对于国人来说,车不是工具,是一个男人的脸面,老老实实将排量做在尾标上恐怕就卖不出去了。

为什么大众能在中国能达到独孤求败的境界呢?

因此深谙中国人心理的大众在14年宣布将在华产品的尾标将变更为扭矩标识,1.4T变成了230TSI,1.8T改为330TSI,不懂行的看不出排量,数字上百瞬间就有了一种高级感。

为什么大众能在中国能达到独孤求败的境界呢?

四、套娃设计让低端车型沾光

汽车在我国更像是标榜社会地位的象征,因此国人对汽车的高级感的要求很强,十万的车也希望有二十万的车的感觉。而大众这几年最厉害的,就是让价格下探的同时保持了汽车的高级感。

为什么大众能在中国能达到独孤求败的境界呢?

虽然外形一直被诟病为套娃,但大众的包豪斯设计风格非常耐看,不管什么价位的车同样的脸,拉升了低价位大众车的逼格。大众家族式前脸经常被网友调侃,但这副自上到下的克隆脸,恰好让庞大的大众A级车车主享受了大众高端车型的设计红利。

为什么大众能在中国能达到独孤求败的境界呢?

外观上最直观的是大众的漆面工艺,亮度高,所有的拼接缝也都处理的很巧妙。内在用料也很讲究,简单而传统的内饰设给人老干部的大气感。

为什么大众能在中国能达到独孤求败的境界呢?

中国老一辈买车喜欢通过车门声买车。于是大众车总能有一种沉稳的关门声,让你感觉到它的与众不同。同时,大众车偏沉的方向盘手感也无形中给买家一种高级感。

为什么大众能在中国能达到独孤求败的境界呢?

五、巧妙的减配

价格要降低必定要减配,而大众在减配方面就深知中国消费者买车多数只看外在,通常在消费者不注意或者“看不见”的地方上减配。比如新捷达、桑塔纳等车型就曾减配了“看不见”的后部防撞梁,速腾减配了“看不见”的隔音阻燃材料。

为什么大众能在中国能达到独孤求败的境界呢?

而在看得见的减配上,大众也很讲究“艺术”。例如全新朗逸PLUS,现款朗逸的低配版中控至少还有块水墨液晶屏,新款只用一块塑料板代替了。但熟知中国人手机不离手的大众又加了一个手机支架,同时车机支持和手机联机,可以直接用手机代替中控屏幕。它确实在减配,可留的这一手机支架却又实在让人佩服大众对中国人的了解。

为什么大众能在中国能达到独孤求败的境界呢?

六、产品线丰富

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对应的需求也往往比别国复杂。大众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所以推出了非常多的产品,消费者的选择极多。面对大热的SUV市场,最近的“大众之夜”上,大众又发布了一系列SUV车型,填补了产品线上的空白,可以说现在在任何车型上,大众都有不同档次的产品提供。

为什么大众能在中国能达到独孤求败的境界呢?

例如单单A级车区间就细分出桑塔纳,捷达,宝来,速腾,朗逸,7到18万区间每隔两万都有一款重量级产品。而尽管销量不佳,大众的高端车辉腾、辉昂和途锐等都曾经或仍在市场上苦苦支撑,给大众品牌维护高级感。

为什么大众能在中国能达到独孤求败的境界呢?

人红是非多,大众一直以来遭受了各种非议,大众在某些方面确实也是昧了良心,但在研究国人消费心理和需求方面,大众确实把其他品牌远远甩在身后。不过,类似的套路,现在在很多品牌上也能看的到,或许这已经成为汽车界公开的秘密。不过仔细想想,掌握了天时地利,又深耕人和,它不火谁火?但是,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随着竞争的白热化,就不知道这些套路还“灵不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