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1 華龍“三變”出“三新”——濮陽市華龍區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與探索

□河南日報農村版記者段寶生通訊員宗永剛張輝

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是集體資產管理方式、經營方式和分配方式的重大變革,堪稱農村改革的“深水區”和“硬骨頭”。

華龍區是濮陽市的經濟、文化中心和中原油田總部所在地,所轄兩個鄉鎮,9個街道辦事處,40餘個行政村。該區積極貫徹落實國家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政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喚醒了沉睡的農村資產,激活了一池春水,當地農村正悄然發生著一場鉅變。

從2015年9月起,一場前所未有的改革,在華龍區的農村悄然啟幕。按照“試點先行、示範帶動、全面鋪開”的工作思路,選取了馬呼、謝莊、波頭集3個試點村進行股改,探索推行“十五步工作法”。2016年6月,華龍區改革全面啟動,12月,華龍區被認定為全國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示範縣(區);2017年6月,被確定為“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縣(區)”。2017年12月29日,為全區59個村集體經濟組織發放了農村經濟組織登記證書,華龍區成為全國100個試點中第一個全面完成農村集體經濟股份合作制改革的縣(區)。

家底清查,讓“模糊賬”變“明白賬”

華龍區把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作為深化農村改革的重中之重來抓,成立了由區委書記任組長,區直17個相關單位“一把手”為成員的領導小組,健全了區、鄉鎮辦、村三級股改工作推進組織。先後15次召開區委常委會、區政府常務會議,研究部署相關工作,多次組織有關人員到股權改革全國試點縣(區)交流經驗。研究出臺了《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實施方案》《村級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示範章程》等一系列文件,印製了股份合作制改革問題解答、資料彙編和操作手冊等,規範指導全區改革工作穩步推進。抽調精幹人員成立政策宣傳、資產清查、人員排查等專業小組,進駐股改一線全天候指導推進。

華龍區產權制度改革,涉及農戶25275戶108507人。核查清資產、界定清成員、設置清股權“三清”是產權制度改革的關鍵環節,事關改革的成敗。華龍區抓住了牽動全局的牛鼻子,實現了整體突破。

核查清楚資產是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基礎。華龍區從有利於管理和社會穩定出發,堅持“程序規範、過程公開、專業清查、群眾參與、賬內清查、賬外核實”的基本原則,出臺了《華龍區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指導意見》等文件,編制出村集體經濟組織“三資”清查“一冊十五表”,實事求是地對屬於村集體經濟組織全體成員的經營性資產和非經營性資產、資源性資產進行全面細緻的清理。對清產核資結果,及時召開成員代表大會進行確認,同時張榜公佈接受群眾監督。

量化折股,讓村(居)民變股東

把成員邊界搞清楚,是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重中之重,也是改革最為複雜的一項工作。華龍區在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界定上,按照“尊重歷史、兼顧現實、程序規範、群眾認可”的原則,出臺了《華龍區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確認的指導意見》,採取複雜問題簡單化的策略,抓大放小、單刀直入。如,馬呼村將1998年第二次耕地延包時分有土地的村民確定為原始股東;謝莊村以改制基準日實際在冊的人口情況登記為基礎,以人員排查摸底數據為依據,對股權享受對象進行了界定。多數村由人口排查小組逐戶進行排查,填寫《人口摸底表》,戶主簽字確認後,再進行張榜公示。

產權流轉,讓資產變“資本”

對股權設置,華龍區改革領導小組明確基本原則,要求各改革村遵從,但可根據自身實際選擇不盲從。對股權管理實行不隨人口增減變動而調整的靜態方式。集體資產的股權主要有成員股和集體股兩種,股權設置原則上以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設置成員股為主,其他股權是否設置,由村(居)依據實際情況民主討論決定。華龍區改革尊重多數村民選擇,只設立成員股,不保留集體股,改革不留尾巴,避免了今後圍繞集體資產這塊蛋糕產生新的矛盾。改革村對以後新增人口,通過股權轉讓和增資擴股進行股權調整,得到了絕大多數村民的認可,確保了改革任務的總體完成。

華龍區嚴格“四議兩公開”程序和“七榜公示”制度,確保農民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

通過改革,該區實現了“資產變股權、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三變”改革目標,界定股東25029戶、106336人,量化資產31676.96萬元;建成了濮陽市第一家土地權屬電子數據庫,建成了“華龍區農村產權交易平臺”和農村集體“三資”監管平臺,開發了手機APP和微信公眾號,全區覆蓋率達100%,農民群眾可以隨時隨地瞭解交易信息;建立起了“歸屬清晰、權責明確、利益共享、監管有力”的農村集體經濟產權制度。

產權制度改革,改出了“三資”管理的新模式

新模式實行“三管、二審、一監控”方式對“三資”進行管理,即:農村集體“三資”監管中心受村(居)委託,管資金、管資產、管資源,村審議、鄉審計,區網絡平臺監控。全區統一監管農村集體資金1.115億元,集體資產1.605億元,集體資源1006.5畝。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規範化軌道。

產權制度改革,改出了集體經濟的新活力。全區農村集體經濟的規模不斷壯大,群眾在發展中得到了實惠。大慶辦趙村集體投資7000萬元建起了濮陽市東建材市場,集體經濟規模達到3.4億元,村年分紅300多萬元。孟軻鄉魏寨村改革後,進行了棚戶區改造,村民安置到東湖灣小區,集體購買商業門市房4000平方米,盤活集體資產達7000餘萬元。

產權制度改革,改出了農業農村的新面貌。改革迅速激活了沉寂的鄉村,申莊村、辛廟村由村集體經濟合作社打造寧安農業園區,成為市民休閒採摘的好去處;馬呼屯村與豫龍農業科技公司合作建設豫龍農莊,發展觀光農業;東北莊、東田村依託中國雜技之鄉的文化優勢,大力開展旅遊特色村建設,舉辦油菜花節、向日葵節、雜技旅遊季等活動,繪就了一幅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新畫卷。

鄉村振興戰略繪新景,產權制度改革勇當先。黨的十九大對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提出了明確要求,華龍區將乘著十九大東風,克難攻堅,破浪前行,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農村改革勇闖新路、再立新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