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2 精讀5│北大金融課:關於金融的財經常識(二)

— 為你精讀《北大金融課》

的第四篇文章 —

1.前言:寫給每個中國人的通俗金融學

2.貨幣的財經常識(一)

3.貨幣的財經常識(二)

4.金融的財經常識(一)

第二章

關於金融的財經常識

(四)在生活中學習金融

小麥大學畢業後進入企業工作,一年下來工作逐漸穩定,在自己日常開銷之餘還能存下一筆錢來。

跟月光族和啃老族姑娘不同的是,她想學習投資理財,多賺些錢以便將來分擔買房的負擔,或者留作貼補家用也好。

於是,她就學習一些投資理財的知識,從此接觸金融市場。第一次跟著別人看股票市場大盤,花花綠綠的數字讓小麥頭暈目眩。

但是最後賬戶的資金變動讓小麥很驚奇,師傅選的那隻股票當天就幾乎要漲停,兩萬塊的資本,在漲勢最好的兩個小時內就漲了接近一千塊!她已經被金融市場深深地吸引了。

關於對金融的瞭解,我們可以先來做一個關於金融素質的小測驗。假設你要買臺3000塊的新電腦,打算貸款來買。你的選擇如下:

(a)分期付款,每月支付300,共償還12個月;

(b)按20%的年利率貸款,也就是說一年後償還3600。

哪種做法更省錢,你選哪個?

在金融行業的老手一眼就知道選什麼,剛接觸金融的初學者已經拿起紙筆開始計算FV、A、PV,而金融盲則是相互討論著到底選哪個更省錢。

答案揭曉:B。選項A中,分期付款隱藏著欺騙性的高利率,由於本金幾乎是馬上就開始償還,而總利息仍為600,因此真實利率遠高於20%。你選對了嗎?

不過,即使答錯也別擔心。金融學教授、金融掃盲中心主任安娜瑪利亞·盧薩爾迪稱,93%的美國人不能答對。她還補充說,

金融盲現象在國際上也很普遍。即使比這還淺顯的金融問題也會難住大多數人。

精讀5│北大金融課:關於金融的財經常識(二)

金融,看似高深,實則並不全然屬於機構或專家行為。

金融,看似抽象,實則並不超然於日常生活之上,換以“理財”表述,恰與普通民眾有著切實關聯。

正因如此,一年前,美國國會眾議院以決議形式規定,把每年4月確定為“金融普及月”,或可稱作“金融掃盲月”。

由於金融知識的不普及,近幾年來犯罪分子利用假存單、假支票、假貨幣等形式大肆進行金融詐騙活動,金融案件頻繁發生。

歷史上許多次的金融危機都源於民眾的金融盲,使得最初的金融危機,然後變成經濟危機,最後成為信任危機。實際上,經濟危機是一種價值觀念的危機。所以“金融掃盲”迫在眉睫。

由此可見,無論是生活還是經營,都離不開金融的力量。金融已經深入我們生活中的每個部分,並且對我們的生活影響很大。瞭解金融常識、運用金融學原理,才能幫助我們在金融時代裡生活得更加美好、富足。

精讀5│北大金融課:關於金融的財經常識(二)

(五)學會運用金融知識理財

金融是什麼?金融是很高深的學問嗎?金融學只有進行專業的學習才能掌握嗎?

非也,金融學無處不在,經濟學無處不在,理財無處不在,它們就在我們的生活裡

對於普通民眾來說,金融是什麼?

金融就是理財。

至於很專業很高深的術語和研究,對普通民眾的效益也許不那麼大、也不是必要的,但是瞭解投資理財則對每個人都有好處。

說一個簡單理財的例子。

小顧和小費三年前相識並結婚,在父母資助首付的情況下在上海浦東購買了新房,目前有約70萬元的房貸,典型的80後小房奴。

兩人年收入約18萬,每月需繳納3000元按揭,算下去約17年還清貸款。因買新房裝修,存款用掉大部分,目前活期存款不多。

這時候家裡又有了小寶寶,這等於是有三座大山:上有老下有小,還有房貸沒還了。於是,兩人決定通過理財來早日告別房奴身份。

精讀5│北大金融課:關於金融的財經常識(二)

首先是節流。年輕人對品牌總有一定的追求,這個時候兩個人開始控制。

當然更重要的是和老人家合計之後,父母搬來同夫妻同住,這樣白天小孩還可以由父母照看,保姆就不用請了。另外,父母住的老房子用來出租,又多了一筆收入。

預留好未來半年的開支之後,夫妻二人將剩餘的資金都用來投資,購買理財產品了。

首先拿一部分進行基金定投,約佔3000元左右。其中有一定的股票基金,也有一定的債券型基金,按前者10%的年收益率,後者5%的年收益率,每年收入都能穩定增長。

另外,購買保險夫妻二人拿出結餘的6000元為孩子買了兒童醫療保險和兒童教育保險等,為孩子的教育掃清後顧之憂,提供穩定保障。

通過這樣的規劃,到10年後預期收入能達到70多萬,基本上可以提早告別房奴生活了。

所以說,金融理財是個好玩意兒,生活中處處可以用到。投資理財做得好,能惠及買房投資、養育小孩以及所有的吃穿住用行。

所以,多留心一些,學習理財源於生活,又惠及生活,它能為生活壓力巨大的我們帶來很大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