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5 天下父母心,我如何知道是在控制,还是在支持孩子发展自己

从我孩子出生不到1岁起,我开始学习育儿,看书,听各种课程,到现在孩子11岁半,在育儿的路上我走了10多年。后来我接触到心理学,成长自我并将心理学运用在育儿方面。现在我是一名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在成长自我以及做咨询的过程中,关于育儿,我有很多的体验,今日分享的这个主题,其实是特别困扰家长的一个话题。


以前我在听一些老师讲课时,经常会听老师说:家长不能太能干,太能干把事都做了,孩子自然就不做了。然后就有人问:那么家长要怎么做才行。老师就说:家长要学会装傻装笨。然后人家就拿着老师说的这些东西回家育儿了,我也是这些人当中的一个。

走到现在,我要说:这么说的老师真是害人啊。我想我们都听过一句话“假戏成真”吧,装久了,我们自身的一部分能力真的就被我们“装”没了。

那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孩子的内在干净通透,家长只要装,孩子必定是知道的,只是孩子不懂得表达,也不会分辨。且在孩子的心里,家长象山一样,家长是这么做的,孩子也就跟着学会了。然后我们就会看到那些学会“装”的孩子,也装傻装笨了。

且不会解析“装”的背后是什么。单是从孩子这部分来说,感受到的是家长的无力和虚假,带给孩子的是不安全。

那么我们倒底要怎么做才能又支持到孩子,又使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不被压抑呢?

最早的孩子的自主能力发展是:动手,动脚,啃手啃脚,这也是触觉的发展,这个时期对孩子非常重要。触觉是孩子一生发展其他感知觉的基础,千万不要阻止孩子。

天下父母心,我如何知道是在控制,还是在支持孩子发展自己

到后来的翻身,学走路,这些都是孩子发展日后自主能力的基础。比如孩子在学走路期间,我们在家里可以给孩子摆上各种高低不同的凳子,让孩子可以扶着它们逐步学会走路。

现在我还看到很多家长带着孩子出来时,用带子牵着孩子,或是拎着孩子衣服上的帽子,这样的孩子,连最基本的走路自由都没有了,更别提日后的独立自主了。

从孩子会走路开始,家长在与孩子一起吃东西或玩耍之后,可以带着孩子一起扔垃圾,一起收拾,同时唱些歌曲。孩子天生很喜欢有韵律的歌曲,家长自己唱给孩子听,会很好。

好。接下来说说大些的孩子。家长常见的困扰是:屋子乱了不收拾,孩子不好好写字,写作业比较拖拉。。。。。。遇到这些问题,我们首先要记住:每个人孩子内在都有天生的想做好的动力。

接下来观察孩子,比如:屋子乱了不收拾是什么原因,东西太多?从小就没学会收拾?懒得收拾?

前两种情况:不管孩子多大了,家长都需要和孩子一起去收拾屋子,并且要持续的多次的和孩子一起收拾,慢慢过度到孩子自己收拾。

后一种情况:需要家长坚定的界限,给孩子留出收拾的时间,然后坚定地要孩子去执行,要是持续的一个时期,直到孩子养成习惯。

至于孩子不好好写字,写作业比较拖拉,通常都是在这个过程中遇到困难了,我在前一篇文章里曾经写过这时候家长怎么做能支持到孩子。

点击查看:生活中看不见的那塑形那双手

那么,家长怎么知道什么时候是家长在控制孩子,什么时候是支持孩子呢?

天下父母心,我如何知道是在控制,还是在支持孩子发展自己

特别简单一个区分是:观察在和孩子一起工作时,自己的内心是不是平静的。你想想平时,你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心里是什么状态的?所以如果你是帮助孩子给到支持的,你的内心也是平静。但如果你在过程中出现了情绪,那么请记住是你内在的东西在升起了,你想要控制你的孩子让他按你的要求去做了,这与孩子无关。此时,可以告诉孩子:我现在有自己的问题要处理,这与你无关,我需要自己呆一会。然后离开孩子,回归自己的内在去陪伴自己。

看到孩子的问题,你如果特别忍不住想去帮孩子做。那么这个“忍不住”就是一个判断标准,你是在通过帮孩子做满足你内心的需要。

天下父母心,我如何知道是在控制,还是在支持孩子发展自己

为父母,我们很爱自己的孩子,爱到常常分不清哪些是孩子要负责的,哪些是自己要负责的,什么时候是孩子需要我们支持的时候。愿你是一个善于学习的父母,不断的进步就会越来越清晰的知道自己要怎么做了。


曹春艳:二级心理咨询师,个人成长体验超过1000小时,参加的团体课程超1000小时。动力取向,擅长运用身心疗法、萨提亚模式、完形、积极想象、催眠、释梦等梳理个人情绪问题、情感问题、亲子关系问题,擅长个人成长及发现自我。以人为本,温润,包容,陪伴,擅长抓住问题关键点进行工作,将不利资源转化为有效资源用于生活。

我们是心理咨询师,我们可以和你一起改变你的生活,让你的生活变得积极、喜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