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9 这个药店常见药,服用等于吸毒?!

服用甘草片就等同于吸毒?有科学依据吗?

近日,阿片类药物引起了笔者重视,缘起于看到的一则媒体报道

这个药店常见药,服用等于吸毒?!

查阅后发现,其实这是早年间的一则旧闻,事件当然是真实发生的,央视新闻也曾做过报道。但为何最近又在朋友圈之间再次传播呢?服用含有有毒成分的中药就等于吸毒吗?

这个药店常见药,服用等于吸毒?!

其实,近几年内药物因为不良反应屡次曝光的案例并不少见,公众才开始对用药安全比过去更为关注,那么,服用甘草片是在吸毒吗?

首先分析事件起因,携带16瓶复方甘草片被限,原因何在?

其实美国海关没有搞错,全因为复方甘草片中含有成份“阿片粉”!

而“阿片”是什么?就是俗称的鸦片(大烟)。

根据复方甘草片说明书,该药主要用于镇咳祛痰,其说明书上写着:内含甘草流浸膏粉、阿片粉、樟脑、八角茴香油、苯甲酸钠。

其中,甘草流浸膏为保护性镇咳祛痰剂;阿片粉有较强镇咳作用;樟脑及八角茴香油能刺激支气管黏膜,反射性地增加腺体分泌,稀释痰液,使痰易于咳出;苯甲酸钠为防腐剂。

那么,服用甘草片或者类似的阿片类药物,就等同于吸毒吗?

我们知道,抛开剂量和成分间的相互作用来谈药物机理都是不负责任的说法,更不够科学严谨,在我国很多中药的辨证施治理论中也都有所体现。

但随着公众对用药安全的进一步关注,“含有毒成分的中药使用中,究竟是否能和吸毒划等号?”也成为公众关心的话题。

根据说明书,以复方甘草片为例,每片药物中含有阿片粉4毫克,在我国属于处方类药物,整理公开资料发现临床也确有长期服用复方甘草片成瘾的案例,此类药物长期服用会形成药物依赖,在药店购买时需要出示身份证登记,

但是,这并不能说明:服用此类药物就等同于吸毒。

根据云南网报道,相关专家是这么解释的:复方甘草片的确含有阿片粉,因此具有较强的镇咳作用。

“但是该药物系处方药,不可随意购买与服用。药物是治疗病情的,肯定有利有弊。其实更应该去查查为何吴先生能获得这么多处方药。”

同时专家表示,复方甘草片的主要成分为甘草浸膏粉、阿片粉等。这些成分组成复方制剂,有镇咳祛痰的协同作用。

“尤其是镇咳效果很好,因为 阿片粉活性成分是吗啡类生物碱,可通过抑制咳嗽中枢起到止咳效果,但它也是一种易使人体引起依赖性的药物。”

“这种药是处方药,一般情况下不可能如同网上流传的那样容易获得,如果按照医嘱服用是不会出现依赖的,只有连续(超过7天)大剂量用药,才可能诱发成瘾症状。因此,复方甘草片不能长期吃。”专家讲到。

我们知道,在我国阿片类药物主要用于抑制痛觉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的传导,达到镇痛作用。阿片类药物可分为弱阿片类药物和强阿片类药物。

阿片类止痛片也常被用于中到重度疼痛的治疗中(例如癌痛),而其不良反应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个体差异、年龄因素、肝肾功能、药物剂量、药物相互作用等。实际应用中需要听从医嘱,而不是因为药物的单一成份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就此问题专家解释说:使用阿片类药物,其实是件极其慎重的事,一般用于缓解癌症患者的剧烈疼痛,或是某些无法抑制的咳嗽等严重情况。

“如同癌症患者疼痛需要服用吗啡止疼一样,你能说这名患者也是吸毒吗?”专家认为,吃复方甘草片就是吸毒的说法有些骇人听闻。

其实由于国情文化和相关法律的差异,我们对美国海关的做法可以理解,出国入境时建议大家对随身携带的药物,特别是处方药物,在处方证明、携带药量、包装拆封、入境申报时向相关部门做一些咨询。

而最关键的是,同样被误解的药物还不止复方甘草片一种, “牛黄解毒片”也类似。

曾有媒体报道牛黄解毒片不仅不能“解毒”,反而有可能中毒,因为其中含有雄黄!“并称中国药典2015版中规定,雄黄的每日使用限量为0.05~0.1克。国内常见的牛黄解毒片,每片通常含有雄黄50毫克(0.05克),仅仅吃一片,就达到了限定值的下限。并表示牛黄解毒片中的有毒成分是严重超标的。”

而根据专家介绍:以上说法显然是对药典的误解,根据中国药典2015版,翻到雄黄与牛黄解毒的释义表示,药典中规定,雄黄的使用限量为0.05~0.1克。“并不是每天,而是每片牛黄解毒片的含量。因此牛黄解毒片的说明书上 一次3片,一日2~3次 的服用量没有超出规定常用量。而且,雄黄的牛黄解毒片也是处方药,不能随意吃。”

因此,抛开使用剂量、成份间相互作用、以及个体差异等等原因,单独拿药物中某一种成份来“说事儿”的说法并不值得推敲,在实际用药中,听从医嘱,对症下药,结合自身用药常识科学看待药物治疗过程,才是需要牢记的。

这个药店常见药,服用等于吸毒?!

订阅我们掌握更多行业动态!“赛柏蓝”是医药行业最大的新媒体平台,拥有百万微信关注人群。如果您对行业相关题材也有心得/见解,欢迎撰稿,稿费=200元+阅读量*0.01元。商务合作、投稿[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