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9 重慶最後一代掏糞工

重慶最後一代掏糞工

唐繼全是我市第一批掏糞工

重庆最后一代掏粪工

為不讓公交車上的市民聞到臭味,他喜歡下班後徒步回家。

重庆最后一代掏粪工

這是份需要體力的工作

重庆最后一代掏粪工

儉樸的他最愛穿解放鞋

重庆最后一代掏粪工

他和工友在糞車上架好跳板,準備將糞水挑上去。

再過兩個多月,唐繼全就退休了。

唐繼全是重慶市首批掏糞工人,也是重慶最後一代清掏工,一干就是42年。他一生幹著“最有味道”的工作——掏糞。

他也是重慶首個自掏腰包印名片的掏糞工人,向他求助的市民一律免費……人生五件事吃喝拉撒睡,老唐很欣慰自己負責了兩件。

他說,從18歲幹到現在,42年了,從未後悔。相反,還覺得自己幸運:能為重慶城的廁所變遷出力,能見證旱廁向水衝式廁所轉變為城市帶來的潔淨。

重慶清掏一哥

老唐今年60歲,南岸區環境衛生管理處的糞便清掏工,今年6月退休。

上週五午後,南岸區彈子石高峰寺公廁。這裡緊臨洋人街,上班的日子如廁的每天約3000人。週末,如廁的每天能達1萬人以上。

這裡是老唐勞作的公廁之一。

吸糞車駛來,停在公廁旁的排汙窨井。老唐來到車尾,麻利地把那根50多公斤重、7米長的吸糞軟管扛在肩頭,走向井口。軟管一端連著裝糞水的吸糞車槽罐,另一端靠人力抱著送進窨井。

揭開井蓋,一股能夠想到的味道瀰漫開來,讓人作嘔。老唐不為所動,他盯著井內的眼神,以及不時把軟管往井下緩推的動作,都表明他正在幹技術活兒。

為保證吸糞管不亂動,還須用手緊緊壓住。

“只能插進約一個拳頭的深度,糞水才會聽話,任你往車上吸。”他解釋緩緩推軟管的原理:插太深,軟管會被淹死;深度不及拳頭,吸進一半空氣一半糞水,對吸糞車來說是資源浪費。

他講,吸糞是清掏工作中的清,講究一看(打旋)二聽(咕咚聲)三推(軟管)的火候拿捏。熟練掌握後,活兒幹得快,運走的糞便自然也多。

與清相比,清掏工的基本功是掏。老唐無疑是這個行道的佼佼者,同事說他是重慶城糞便清掏的一哥,沒有之一。

自費印3盒名片

老唐的本領得到社會高度認可,是他一哥地位的直觀佐證。

1992年至2011年,他先後被授予南岸區先進標兵、重慶市十佳美容師、重慶市優秀共產黨員等10多項榮譽稱號。

跟糞便打交道的歲月,老唐幹了件重慶城所有清掏工都沒幹過的事:2000年起,他先後自費印了3盒名片,上面有24小時開機的手機號。

3盒名片共300張,有人向他索要電話,他就發出去。六七年後,名片發完了,帶來的效應卻延續至今。

“上個月,南坪花園路的一個居民給我打電話,說他家的廁所堵了,找了幾波‘通通通’來都找不到原因。”他去了才知,這家人住三樓,樓下鄰居剛裝修,不願打開廁所管道供檢查,被堵的這家人只好連續兩天去外面的公廁,說起這事就不停嘆氣。

廁所蹲坑的落水管是標準尺寸,內徑10釐米。老唐戲稱,上天給了他一雙適合掏糞的手。細看,他手確實小,五指併攏後近乎鵝蛋大小。他做出伸手進落水管模樣,講述當時疏通的細節。

趴在蹲口,他的小臂完全伸進去後,指尖摸到一個球狀異物堵住了排水管,表面光滑無法著力。這是什麼?老唐問主人,主人突然想起可能是孩子的地球儀玩具,並補充說球面上有個小孔。慢慢轉球,終於摸到了小孔。但孔太小,手指頭無法附著使力。主人找來一把小螺絲刀,幾經努力,他把刀插進小孔,借巧力總算把球取了出來。

廁所通了,主人感激不盡,執意給報酬,老唐拒收。“給個人疏通廁所或掏糞,肯定不能收費。這個規矩我立了10多年,不可能打破。”他話鋒一轉,說做人應守誠信,當年的名片說了對居民免費,就永遠不能收費。

而名片帶來的效應把他的清掏範圍擴大到南岸區以外。從2000年起,他或他帶團隊的清掏足跡,延伸到渝中區以及江北區。求助者除個人外還有單位,有企業宿舍、銀行金庫,甚至政府部門。

家人最初反對

老唐是18歲從事環衛工作的,當時沒有環境衛生管理處,屬南岸區防疫站代管,籠統叫法是清潔隊。隊上,辦公室僅兩人,一個是會計,另一個從事廁所設計,而他與約20個同事就在外負責街面保潔。工作1年多後,他調到了新成立的糞便清掏隊。

“那時,南岸區有77座旱廁,最初掏糞的兩三天,說實話,確實噁心想吐。當工具無法完成清掏時,真要靠手去抓或刨,這樣就真的會吐了。”他一點不迴避當年幹掏糞工的感受:站在旱廁糞池,伸手進蹲坑刨糞的手法不熟練,臉上被濺星星點點的糞渣,喉頭一癢,當場就吐了……

吐掉嘴裡的酸水、抬手用袖子擦去臉上的糞渣,緩了兩三分鐘的氣後,他又繼續刨糞。

“最初的適應階段,我有四五頓沒吃下飯。”他補充,從掃街到掏糞,他沒有對家人講過。下班後,吐得腹中空空的他回到家假裝很累,倒頭就睡,絕不說被糞便燻得噁心嘔吐造成的無精打采。

兩三天後,他逐漸適應,技術也熟練起來。然而,每天回家,一身糞臭的工作服還是讓家人猜到他沒掃大街了。“掃大街哪裡不好?為啥非要去掏糞?”母親問。“如果大家都不幹,這個城市難道任糞水在街上流嗎?”最終,他得到了父母的理解和支持。

朋友圈僅13人

“對外人,工作上的事,能不說的我都不說。”老唐說。

5年前,老唐的妻子退休了。妻子說,丈夫很少跟她講工作上的事,也幾乎沒社會朋友。

結婚32年來,她每天要做同一件事:替丈夫晾洗淨的工作服。老唐下班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脫下工作服,然後撒洗衣粉浸泡去臭味,最後再洗澡。等他洗完澡,妻子已把工作服洗淨晾好。

現在,老唐用的手機號碼仍是當年名片上的號碼。他的微信通訊錄裡,也僅有13人。從去年1月1日到現在,他在微信朋友圈僅發過3條信息。他說,這3條信息都是妻子玩他手機時發的。老唐坦言,他確實沒朋友,甚至連他這個年齡段的人熱衷的同學會都沒去參加過一次。

老唐的女兒32歲,無業,在家帶2歲的女兒。女婿是外地人,在主城一家房產銷售公司打工。妻子退休後在家當主婦。

女兒對他的工作如何看?他說,或許是他認為“工作上的事,能不說都不說”的潛在影響,“女兒很少問我工作的事”,即使提到,也是淺嘗輒止。

老唐坦言,沒有朋友的另一個原因跟自己主動減少了社交有關。每天凌晨幹活、天亮下班,是掏糞工的工作規律,初衷是減少糞臭擾民。下班後拖著疲憊的身體,距家近就不坐公交車,距離遠時多走幾站路,待臭味消散些後,脫下工作服裝進隨身帶的塑料袋,紮緊。然後,上車挑人少的地方站著……減少身上臭味對車內乘客的影響。

掏糞工體力消耗大,餓得也快。很多次,大家下班回家前商量去街邊吃豆花飯。走到店門口,誰都不願進,“哪個願意跟一身臭味的人坐在一張桌子吃飯嘛?別人不說,但是我們要自覺。”

就這樣,老唐的朋友越來越少,甚至一些老同學都不再往來了。

一句口頭禪救了一個人

沒有朋友,不代表老唐不善與人溝通。相反,他是個心細、多言且有善心的人。去年,他用口頭禪“你懂不懂嘛”,還救了一條命。

這句口頭禪,老唐用得爛熟。如果仔細聽他說話你會發現,他的10句話裡,“你懂不懂嘛”至少會有8句。他救的那條命,是他帶了10多年的徒弟王朝明。

“師父幹起活來,每句話裡都有‘你懂不懂嘛’。有時候,他要是聽不到回話又看不到你的話,就會馬上過來找你。”王朝明講,去年夏天的一個凌晨,他與老唐去公廁吸糞。兩人合力把軟管抬到化糞池邊後,老唐就回駕駛室操作。王朝明把軟管插進池裡時,耳邊照例響起了“注意安全喲,你懂不懂嘛?”他剛回答了一句“要得”,就一腳踏空,摔進了化糞池。

徒弟為啥只說了一句就沒聲了?老唐急了,跳下駕駛室跑過來,見王朝明的腦袋在糞水中沉浮。他趕緊取出車上的清掏工具,把他救了上來。

“掏糞、擔糞及吸糞很費體力,很多時候是凌晨兩三點鐘幹活。天黑人也累,要是有人不停說話,摔倒這類事就少些,主要還是怕掉進化糞池鬧出人命的事。”老唐說,這句口頭禪,是從入行後帶隊擔糞時養成的。那時,他通常要帶五六個人把糞從化糞池擔出,然後上跳板,倒進糞車。這個過程,若人疲了就容易出事。

他是重慶最後一代清掏工

2016年8月底,老唐左手、左腿開始麻木,數天後延伸到左半身,肢體能動卻沒任何知覺。單位立即送他去醫院診治,病情跟太勞累有關。

他住了27天院。這是他參加工作以來唯一的一次病假。

另一次請假是在4年前,當時妻子患子宮肌瘤動手術,他請事假守護5天。妻子回憶,在病房,丈夫每天都念叨,“活路兒積起多,想早點去上班。”

還有2個多月,老唐就退休了。單位考慮到他身體不太好,對他工作微調:主要檢查環衛作業車的車容及車況,偶爾兼顧到公廁指導疏通化糞池或窨井吸糞。

來自南岸區環境衛生管理處的消息表明,老唐的職業生涯,其實是重慶廁所革命變遷的活化石,他也是重慶最後一代掏糞工。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重慶城幾乎都是旱廁,環衛部門專門有一支隊伍從事糞便清掏及擔糞,人數超100人,凌晨至天明前負責清掏和轉運。那個年代,很多家庭沒衛生間,“早晨排隊上公廁、聞著臭味能找到”是奇特景觀。1990年前後,重慶掀起真正意義上的公廁革命,最先吹響號角的是渝中區老群林市場附近的公廁,廁所有了獨立的蹲坑和隔斷……如今,市城管委發佈的消息表明,今明兩年內,重慶將出現一批現代公廁,新增的公廁強調實用、方便和規範,今年還將在部分公廁試點增加WiFi、充電等人性化功能。

需要補充的是,去年7月前,南岸區環境衛生管理處仍是1輛糞車與60輛吸糞等環衛工作車並存的狀況。之後,這輛糞車停擺——因為主幹道兩側,已沒有旱廁供老唐他們掏糞作業了(非主幹道區域的公廁由街道管理),機械吸糞或高壓水衝等現代化方式,已替代了傳統的人力清掏。

“2個多月後,我可能還會繼續印名片,盡力給求助的人解決廁所堵塞的煩惱。”這是老唐退休後的打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