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9 端午忌讳:这些事不能做!

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又到了。

端午节是一个很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特别少的纪念古代文人的一个节日。

因为端午,我们总会想起屈原。

端午忌讳:这些事不能做!

公元前278年5月5日,诗人屈原,心伤楚国郢都为秦军所破,于是以身报国,投汨罗江而死。

后人感其忠烈,衰其不幸,爱其才华,慕其操节,遂定农历5月5日这天为端午节以做纪念。

端午忌讳:这些事不能做!

在说到屈原时,让人首先联想到两个词:离骚、爱国主义诗人。

这两个词,用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的话说就是:“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虽然有部分学者认为端午节的起源和纪念屈原无关,但绝大多数人都愿意相信,也只相信端午节就是为了纪念屈原。

端午忌讳:这些事不能做!

另外,这不仅是纪念屈原的日子,也是一个古人驱邪避毒、祈求祥瑞的节日。

考其名,“端”是初的意思,“午”通“五”, 5月5日是为初五,故名端午。

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邪避毒,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

端午忌讳:这些事不能做!

古人通过内观发现,农历五月时节乃天地交泰、阴阳相争死生分判之时,是为毒月。

其中更有九天是伤身损气耗精元的日子,被古人称为“九毒日”,而端午正是九毒日之首。

古人设置端午节,是在提醒大家注意养生防病,也因此这一天有许多仪式,其中都寓有古德智慧经验的传承。

端午忌讳:这些事不能做!

挂艾叶、菖蒲

端午过后,邪气主要是湿热、秽浊,所以要芳香化湿、化浊,端午节的习俗中总离不开芳香。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

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

艾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菖蒲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

端午忌讳:这些事不能做!

佩戴香囊

端午节佩戴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

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能散发出天然的香气,这种香气具有开窍醒神、化湿醒脾、辟秽悦神等功效。

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做各种不同形状,形形色色,玲珑夺目,寓意吉祥。

端午忌讳:这些事不能做!

吃粽子

端午节这天吃粽子有很多好的寓意。

粽,同中,“中子”,即一矢中的、一索得男、求得贵子之意,也有“高中”之意,提升学业考运。

所以,端午节这天好好的吃上一口粽子,也让好运道与你相伴。

端午忌讳:这些事不能做!

当然,在古代,端午并不仅仅这有这些习俗,还有一些忌讳。

避五毒

民间认为五月是五毒,即蝎子、蛇、蜈蚣、壁虎、蟾蜍出没之时,要用各种方法预防五毒之害。

在屋中贴五毒图,以红纸印画这五种动物,再用五根针刺于五毒之上,寓意五毒物被刺,不能横行了。

在衣饰上绣画五毒图案,也有驱除、预防蛇虫咬人之意。

端午忌讳:这些事不能做!

忌游泳

在许多地方,还有着告诫不要游泳的习俗。

端午节的一个最重要最普遍的内容,就是祭祀先人。

不但祭祀投江自尽的诗人屈原,有的地方还祭祀忠臣伍子婿、孝女曹娥等,有一些地方更有祭奠“溺死鬼”的说法。

所以人们认为端午节当天下水游泳有可能遭遇鬼祟。

端午忌讳:这些事不能做!

忌恶日

由于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所以这一天应以除瘟、驱邪、求吉祥为主,不能做一些大事。

比如类似古代这天又有“躲午”的习俗,即周岁以内的婴儿要送到外婆家去躲藏以逃脱灾祸;

“五月到官,至免不迁”,即五月初五上任当官,得不到升迁;

“五月盖屋,令人头秃”,即五月初五动土盖房,会使家人秃头谢顶。

端午忌讳:这些事不能做!

忌失物

在北方一带,小孩子有佩戴香包的习俗。

小孩子戴的香包是不能丢失,端午节过了以后,小孩子要将所戴的香包扔到水里,这样才能免除火灾。

端午忌讳:这些事不能做!

这几个忌讳在如今看来,虽然有些看似迷信并不可取,但经过上千年依然能够流传下来,必然有其中的吉祥寓意。

当然,每个地方的习俗都不尽相同。

在你们家乡又有哪些独特的端午习俗呢?

来留言区说说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