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2 昆明多渠道建保障房托起安居夢,分配政府統建公租房10.16萬套

昆明多渠道建保障房托起安居夢,分配政府統建公租房10.16萬套

五華區普惠園公租房。記者周密攝

住有所居,關乎廣大市民群眾的民生幸福。黨的十八大以來,昆明不斷加大保障房建設力度,採取政府統建、政企共建、委託代建、購買商品房等多種方式建設籌集保障性住房,並通過各類棚戶區改造、租賃補貼、經適房等補充方式,建設籌集各類保障房45萬套,分配政府統建公共租賃住房10.16萬套。爭取中央、省級補助資金78.83億元,融資貸款398億元,完成投資997.47億元。如今,一幢幢保障房拔地而起,一批又一批竣工交付,市民生活正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托起了昆明人的幸福安居夢。

給保障房一個大大的贊

辛苦了一輩子的汽車修理工朱恆志,去年搬進了普惠園公租房小區。朱恆志有45年工齡,工作10多年後才分到一套房子。房子是上世紀80年代建的,共用衛生間和浴室,生活很不方便,朱恆志一家在那裡一住就是30年。看到公租房的報道後,抱著改善住房條件的心願,試著申請了公租房。申請材料提交了沒過多久,很快就通過審核搬進了新家。

說起住進普惠園的這些日子,朱恆志一家樂呵呵的。雖然公租房的房租和物管費都比市場價要低,但是居住品質並沒有因為低價而低質。住在這裡所享受到的房屋品質、環境品質和服務品質不輸給任何一個商品房小區。“小到我們的一個水龍頭壞了,他們都會馬上來維修;每天很晚很晚,看到他們還在巡邏,就讓人感到住著很安心。”朱恆志說,自己做夢都沒想到可以住上這麼好的新房子,要給保障房一個大大的贊!

昆明多渠道建保障房托起安居夢,分配政府統建公租房10.16萬套

俊福花城

多措並舉加快保障房建設

朱恆志的幸福安居生活僅僅是昆明加快保障房建設給市民生活帶來變化的一個縮影。

安居才能築夢,為解決城市中低收入群體“住房難”,近年來昆明市委、市政府狠抓住房保障工作,將其作為提升民生幸福水平的重要措施來抓。加大財政投入、創新實施政策、持續推進保障房建設,努力幫助市民實現“居者有其屋”。

面對每年的任務目標,市政府及時分解指標,以開工、投資、投用等環節為重點,專題研究落實任務分解、規劃選址、用地報批、資金籌集等相關工作,及時提出具有較強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持續保持高強度建設。

為破解融資難,率先在全省組建保障房專屬平臺公司,開展政府購買棚戶區改造服務,全國首創公租房運營貸款。通過一系列有特色的融資工作,有效保障了工作順利推進。

在完善政策、細化措施、精簡流程、加強租後管理、提升服務水平等方面深入改革,由原來的每年分配1至2次,實現了每月都有房源推出,每月都進行公租房配租。在保障性住房申請、分配過程中,最大化提高工作效率,將22個工作日的審核流程縮短為15天。

為將保障性住房建成讓群眾滿意的“放心房”“安心房”,在加強對質量和安全管理工作的同時,在保障房建設中積極推行綠色建築標準,實現“廉租不廉質”,經濟、適用的目標。特別是以西北片區吉惠園公租房項目為試點,建設了西部地區首個綠色三星建築的公租房項目。今年1月,吉惠園公租房實現分配及入住,開創了昆明綠色保障房的歷史。

創新建立起“五位一體”的保障性住房信息管理平臺,主城區實現了保障性住房申請、審核、公示、輪候、配租和租後的信息化管理。運用“信息化管理平臺+金融服務”,創新推出全國第一張保障性住房類的服務型金融卡——昆明安居卡,累計發放7.6萬張。實現受保障人群電子身份識別、自助選房、自助查詢、房租繳納等多項住房保障業務功能,並能充分享受普惠金融服務功能。

運用“互聯網+政務服務”的理念,“昆明安居網”上線運營,讓市民通過網絡,足不出戶即可便捷地申請公租房。目前,安居網累計註冊14.52萬戶,其中提交保障性住房申請8.68萬戶,通過審核及戶型確認5.65萬戶。

如今,放眼昆明,保障房建設穩步推進,一幢幢樓房拔地而起,昆明人的住房夢不再遙不可及,社區配套不斷完善,一個個配建有幼兒園、中小學、商業設施的“新家園”正逐步走進人們生活,保障性住房建設這一重要“民生工程”,真正建成了“民心工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