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9 大山深处的壮族铜鼓藏着什么秘密?

壮族铜鼓

壮族铜鼓习俗2006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千年铜鼓声声早已融入壮族人的心中,成了他们最难忘却的民族纪念。

有待点评:

每天睡不醒的我决定用铜鼓声当闹钟了。

——有待,有所为,方有所待

大家好,我是老鞠。

铜鼓是我国南方古代濮人、越人创造的一种打击乐器,至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在重要的日子里人们通过打铜鼓来表达情感。

大山深处的壮族铜鼓藏着什么秘密?

铜鼓分鼓面、鼓腰、鼓胸、鼓足四个部分,各部分配以太阳纹、云雷纹、青蛙、龟鸟等各种装饰图案,铜鼓声音洪亮,本身也是一件精美的青铜器艺术品。

在壮族人民的心里,铜鼓是神的象征,它被赋予神力。铜鼓是我国古代青铜文化中的瑰宝,在古代它还常常用于战争中指挥军队进退,也会用于宴会和乐舞中。铜鼓是中国古代悠久而灿烂的文化结晶。

大山深处的壮族铜鼓藏着什么秘密?

广西西北部和贵州南部接壤的红水河流域是保留铜鼓文化最丰富的地区。至今还在使用铜鼓的民族主要有属壮侗语族的壮族、布依族、傣族、侗族、水族。

这些少数民族素来有在节日庆典和喜丧祭祀等日子击打铜鼓来表示庆贺或悼念之情,这一风俗一直沿袭至今。

壮族祖先创造的北流型、灵山型、冷水冲型铜鼓,被称为“铜鼓艺术高峰期代表”。铜鼓是广西壮族群众每年过三月三和春节等节日庆祝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习俗用具。

大山深处的壮族铜鼓藏着什么秘密?

大约在公元前7世纪前后,生活在中国珠江流域的濮人从炊具铜釜中创造了打击乐器铜鼓。此后铜鼓向北传入四川邛都,向东传入贵州和广西、广东,向南传入越南北部,向西传入缅甸、泰国。

大山深处的壮族铜鼓藏着什么秘密?

至今铜鼓已流传了两千多年,在大部分地区和众多的民族中已相继退出历史舞台,只留下某些遗迹和历史的回忆,但仍有一部分地区和民族还保存着使用铜鼓的古老习俗,为绵延千古的铜鼓文化留下了"

活化石"。


铜鼓的外形本身就是一件精美的造型艺术无底腹空,腰曲胸鼓,给人以稳重饱满之感。

鼓面为重点装饰部分,中心常配以太阳纹,外围则以晕圈装饰,与鼓边接近的圈带上铸着精美的圆雕装饰物,最多的是青蛙,其次有骑士、牛橇、龟、鸟等。

大山深处的壮族铜鼓藏着什么秘密?

造型夸张、雄强、有力、庄重耐看。鼓胸、鼓腰也配有许多具有浓郁装饰性的绘画图案。鼓足则空留素底,造成一种疏密、虚实相间,相得益彰的效果。

铜鼓图像在模坯上用镂刻或压印技术制作而成,采用线地浮雕的技法,画像传神简洁,线条刚劲有力。

铜鼓上的各种图饰,都是古老骆越人熟悉的事物。一方面表现了他们的生活场景,一方面表现了他们的独特审美意识,富有很强的浪漫气息,也显示了他们战胜自然的信心。

大山深处的壮族铜鼓藏着什么秘密?

铜鼓声音洪亮,在古代是传递信息、发布号令的重要工具,作为祭祀、赏赐、进贡的重器,它也是权力和财富的标志。

最初铜鼓是作饮器之用。它首先是作为特殊炊具使用,即"行军锅",因为当时的铜釜还属于十分昂贵的高科技产品,尚不可作为百姓的日常生活用具。

大山深处的壮族铜鼓藏着什么秘密?

明清以来,随着社会的变化,它成为一般的娱乐

敲击乐器。人们常在喜庆的节日里敲奏它伴以歌舞,在宗教的活动中祭祀祖先,祈求神灵,人安粮丰。

迄今为止,在广西发现和收藏的铜鼓有500多面。铜鼓用铜铸造,大小不一,最大的直径在100厘米以上,最小的仅十余厘米,重量自数十斤至数百斤不等,体形凝重,制作精致。

大山深处的壮族铜鼓藏着什么秘密?

鼓面有浮雕图案,鼓身全部有花纹围绕。其中一面直径165厘米,高67.5厘米, 重300多公斤,让一个中等身材的人躺在鼓面上伸展四肢也不会露出鼓边之外,堪称“铜鼓之王”。

非遗科普

铜鼓上的青蛙是什么寓意?

壮族同胞在铜鼓上塑有大量的蛙,在壮族民间传说中,癞为天神雷王的儿子,专门了解人间旱雨情况,雷王根据他们的叫声行云播雨。因此人们对癞敬畏如神,见到癞不碰、不打、不戏弄,有的还要绕道回避。这就是壮族人民对铜鼓上的蛙图腾的诠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