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5 苦幹實幹 帶著貧困村變成“別墅村”——記西秀區雙堡鎮大壩村村支書陳大興

初夏,走進西秀區雙堡鎮大壩村,排列整齊的小別墅和漫山遍野的產業田優美如畫,種刺梨、釀果酒、養螞蚱、搞旅遊……在優秀黨支部和村支書陳大興的帶領下,大壩村擺脫過去的傳統農業模式,創造出一片嶄新的天地,貧困村變成了遠近聞名的“別墅村”。

大壩村的華麗蛻變,要從22年前說起。當時,28歲的陳大興接任村支書,開啟了一段嘔心瀝血的發展歷程。

在前16年裡,陳大興是苦幹支書,更是“倒黴”支書。

——上任之初,陳大興同村“兩委”積極發動村民種植烤煙,沒料到1997年全國烤煙斷崖式大跌價,大家積極性遭重創。

——次年,陳大興私人貸款帶領村民承包鄰村的180畝荒山種植中藥材黃柏,套種薏仁米和花生。但由於山上缺水,黃柏長得不好,秋收又正逢雨季,套種的花生大量黴爛。

——1999年,陳大興從織金引種竹蓀5000瓶,當年收入10多萬元。第二年,他帶領6戶村民把竹蓀規模擴大10倍種了55000瓶,但竹蓀價格從上年的每公斤400元跌至90元,頭年掙的錢又全部貼了進去。

創業的辛酸,讓40歲不到的陳大興,滿頭白髮。但他不服輸,越挫越勇。

2007年,朋友邀約陳大興到幹堡林場採摘刺梨。看到長勢喜人的無籽刺梨,激發了陳大興夢想的種子。聽說他想種無籽刺梨,西秀區林業局無償送苗來。

“別人栽花你栽刺。”聽說陳大興要帶領大家種無籽刺梨,村民都說他是瘋子。他就花錢流轉28畝土地試種。

功夫不負有心人,刺梨大豐收,畝產1000公斤。有財大氣粗的水果老闆上門要全部收購,每公斤40元。

“我的刺梨不賣!”還揹著一身債的陳大興說,要留著刺梨開“品嚐會”,打“活廣告”,說服鄉親們發展刺梨產業。

“活廣告”打響了金字招牌,大壩村收到大量金刺梨訂單,2012年,陳大興帶領大壩村成立了延年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村民踴躍加入。短短几年時間,通過支部引領、基地示範、合作社帶動,全村種植了2300畝金刺梨,人均純收入飆升至10000餘元,從空殼村一躍成為遠近聞名的小康村。

“這些年我們走過很多彎路,現在有了支柱產業,我們更要做強優勢,穩住發展勢頭。”苦幹實幹,終於幹出了頭,但大壩村並不安於現狀,發展的腳步片刻不緩。

近年來,金刺梨市場價格有所下跌。面對市場衝擊,陳大興提出了建設酒廠打造金刺梨深加工產業鏈的發展思路。

說幹就幹!陳大興帶領村支部一班人,一邊找上級支持,一邊到處籌集資金、尋找資源,跌跌撞撞走過了幾年,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關心支持下,年產5000噸果酒的“貴州大興延年果酒有限責任公司”投產,主打產品有12度金刺梨乾紅果酒和42度的金刺梨白蘭地,成為貴州最大的果酒生產企業,年產值可達3億元。

完善產業佈局,需以主導產業為中心,多產業並駕齊驅。今年,大壩村開始探索肉牛養殖。村主任盧正學介紹:“整個養牛基地投資500餘萬元修建而成,佔地3000平方米,預計到6月底可實現存欄300頭。每頭牛產值在15000元左右,餵養半年左右即可出欄,同時產生效益的30%將對貧困戶進行分紅,產業發展的同時帶動農戶脫貧致富。”

同時,大壩村配套探索發展了螞蚱養殖產業和黃金菊種植產業。目前,已種植黃金菊100多畝,建設600個螞蚱養殖大棚。

產業興則百業興,村民富了起來,陳大興又琢磨著怎麼讓村莊美起來。

“2012年我到華西村學習,看到家家戶戶住別墅給我很大的震撼。”在華西村學習的時間裡,陳大興徹夜難眠,最後他暗下決心:“大壩村也要像華西村一樣家家住上別墅。”

產業發展興旺,是大壩村修建別墅的底氣。回村後,陳大興給大夥算了一筆賬——一家平均14畝刺梨,投產後每年可收入14萬元以上;新村建起後,依託刺梨園,大壩鄉村旅遊會興起,收入不比賣刺梨少。

在黨支部的帶領下,大壩村的別墅新居建設有序推進。目前已建起了130餘棟風格統一的別墅,新一輪的別墅正在建設之中。藉助村裡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多業態的產業,村“兩委”發動村民打造避暑民俗旅館和農家樂,吸引“兩廣”及重慶、四川等地的遊客來避暑。

“我們要建溫泉村、打造觀光農業、升級鄉村旅遊……”談到未來發展,陳大興信心滿滿:“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我們大壩村一定要抓住這個機遇,再上層樓。”

脫貧攻堅群英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