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歷史上有哪些影響重大的天文異象?

時蜂lelm9585


超新星爆發是歷史上時有記錄的天文異象之一。所謂超新星爆發,實際上就是大質量恆星演化到生命末期發生爆炸,會釋放出巨大的能量,產生驚人的亮度。雖然這是極為罕見的天象,但是人類的歷史上還是有過幾次記載。

比如在《後漢書·天文志》中就有這麼一段「中平二年十月癸亥,客星出南門中,大如半筵,五色喜怒,稍小,至後年六月消。」這是公元185年12月7日在地球上觀測到的超新星SN 185。

再比如天關客星(SN 1054),被記載於宋朝的不少史料中。這一次的超新星爆發在太空中留下了一片眾所周知的絕美星雲——蟹狀星雲

不過,在這寥寥幾次的記載中,最為令人津津樂道的可能要數1572年的那次了。因為這一次的恆星爆炸竟然把我們大天朝至高無上的皇帝也嚇壞了,以至於不得不好好做人。在黃仁宇先生的《萬曆十五年》中就有相關描述。

話說,明朝的萬曆皇帝剛剛登基不滿四個月,這顆恆星就爆了(其實很早就爆了,只是光線這時才傳播到地球),亮瞎了地球人的眼——「有客星出於閣道旁,其大如盞,光芒燭地。」

對於古人來說,這可真是一臉懵逼了。當時人們誠惶誠恐,認為這是老天爺心裡不爽要降災的凶兆,著名的張居正張元輔也深以為然。「按照張先生的教導,萬曆趕緊檢討自己的思想、語言和行動,加以改正,以消除天心的不快。」

年幼的萬曆皇帝自然是不敢怠慢。「這次“星變”延續了兩年之久,皇帝的“修省”也就相應地歷時兩年,並且在今後相當長的時間內,他不得不注意節儉,勤勉誠懇地處理政務和待人接物,力求通過自己的努力化兇為吉。」能把皇帝嚇得如此服服帖帖的,這也沒誰了。

不過,這顆超新星的威懾力有限,萬曆皇帝后來庸政懶政,幾近淪落到罷工的地步,雖然是明朝在位最長的一位皇帝,卻也是一朵十足的奇葩。

值得一提的是,這顆超新星在天文學史上還有著重要的地位,它就是著名的第谷超新星(SN 1572)。丹麥天文學家第谷·布拉赫可謂肉眼觀測之王,用一對明察秋毫的雙眼為天文學做出了巨大貢獻。他於1572年11月11日在仙后座方向上觀測到了這顆超新星,發現它竟比金星還亮。隨後,它慢慢變暗,直到兩年後才在地球人的視野中消失。第谷還就此著成了《論新星》一書,當然他當時並不知道這是一顆恆星爆炸。

進入二十世紀,隨著科技的進步,科學家得以觀測並拍攝到SN 1572爆炸後留下的遺蹟,並推測這可能是Ia型超新星。


三體迷



人類很早就學會觀測星空了,雖然古代的天文觀測很大程度上都是為了占卜和預測,但是無形中也為人類的天文學奠定了基礎,用現在的眼光來看天文學不過是宇宙中的天體運動而已,現代人已經能輕鬆的預測日食月食現象,但這些天文現象往往會讓古人恐懼。

維京人當年認為日食可以靠吼聲來祛除,於是每次日食都會有一群維京人在地上吼,現在我們知道日食的持續時間就那十幾分鍾,不用吼也會消失,但日食和月食雖然罕見,卻還稱不上是重大天文異象。


人類歷史上曾經發生過數次肉眼可見的超新星爆發,這種在現在看來都是極其罕見的天文現象被當時的天文學家們仔細記錄了下來,中國古代一直有專門的司天監,因此我國古代對於天文現象的記錄也非常詳細。

最早記錄的超新星爆發時間是公元185年12月7日,現在名為SN185的超新星就是當時爆炸的產物,因其位置在南門二附近,也被稱為南門客星。

在1066年四月初二,宋朝司天監又遇到了一次超新星爆發,這顆名為周伯星的天體呈現半月狀,亮度足以讓人在夜晚看書寫字,在近三個月的時間裡,古人們沐浴在超新星爆發的光芒之下。


宇宙探索未解之迷



自古以來,人類對天上的星星的關注就沒有停下過,古時的人們認為“天”是至高無上的,“天”不僅賜予了人們賴以生存的土地和衣食住行,還會表現出各種各樣的“異象”。


自古以來發生了什麼大事上天都會顯現出“異象”。這也就造就了很多像熒惑守心、彗星襲月、白虹貫日、天狗食日等等之類的預示天象的詞語,並使得古人都對之堅信不疑。
《竹書紀年》中對殷末周初,周將代殷時的天象也有記載:“孟春六月,五緯聚房。後有鳳凰銜書,遊文王之都。書又曰:殷帝無道,虐亂天下,星命已移,不得復久,靈祇遠離,百神吹去。五星聚房,昭理四海。”



在這些古代文獻的記載中我們可以得知古人對於天象的看重。而像上面的記載所說,五星連珠時都會出現明君治世的盛世,各朝各代的皇帝也以這種天象的顯現為榮,也間接的說明了天現異象的影響力。

喜歡不要忘記關注我們“時間史”哦⊙∀⊙!


時間史


古時卻有天文異象,古人在遇到這種現象時,都會互相之間傳達,因為古人對此無法做出正確的解釋,故把某些實在解釋不了的現象的成因歸結為“神靈”,文人在編撰史書時,就會把流傳於民間的這些趣事記錄下來,以供後人研究。

而司馬光主編的《資治通鑑》便是其中一部,雖然這部史書多是記載政治軍事方面的故事,但是仍有不少篇章是記載著天文、科技方面的故事的。包括“流星”、“隕石,彗星”、“地震”、“旱災”等自然災害以及天文異象。

其中也有令現代人好奇的天文異象......

史書上記載過這次事件,公元前139年,“夏四月,有星如日,夜出”!農曆四月的天,可以說是處於夏天了,在夜晚的時候,有個星星比太陽還亮,究竟什麼樣的東西在夜晚發著比太陽還亮的光呢?難道是超新星爆炸產生的亮光?至今,天文學家也無法給出解釋!

公元301年,“自正月至於是月,五星互經天,縱橫無常”,正月到月末尾,白天天空中經常出現五顆明亮的星星,且互相交錯的亂飛,試想一下,這是正常的天體嗎?肯定不是! 公元314年,“春正月,辛未,有如日隕於地,又有三日相承,出西方而東行。”

公元314年,春天的正月裡,有個像太陽一般明亮的東西墜落於地面,同時又有三顆如太陽般明亮的東西出現在西方天空,然後一起向東面快速飛去。

這是什麼東西?我看先前的那個“太陽”並不是墜落的,而是與另兩個太陽“會面”,然後一起飛走,這個“太陽”究竟是什麼東西?

公元318年,“十一月,乙卯,日夜出,高三丈。”

十一月的天氣,天朗氣清,夜裡,“太陽”出現,且高三丈,難以想象這會是什麼景象,我完全無法構思,高三丈的亮光?怎麼可能?

.......

關於古代天文異象的記錄在此書中還有很多,我只說幾個令人比較困惑的天文異象,關於它的解釋,目前還沒有。你們說,到底是何方神聖在作怪呢?


科學船塢


一:彗星襲月

彗星襲月,即彗星的光芒遮住月亮的天象。古時候也稱彗星為“星孛”、“蓬星”或“長星”,民間多成為“災星”、“掃把星”,人們便把戰爭、瘟疫等災難歸罪於彗星的出現。《春秋》記載,公元前613年,“有星孛入於北斗”,這是世界上公認的首次關於哈雷彗星的確切記錄,比歐洲早630多年。

二:白虹貫日

白虹貫日,即白色的虹霓橫貫太陽。這裡的“虹”並不是彩虹,而是一種“暈”的天象。日、月光線通過雲中冰晶發生折射或(和)反射而產生的位於日、月周圍的光圈、光柱、光弧、光點的總稱。暈的出現常是天氣轉變的一種預兆。天氣諺語中有“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等。古人認為白虹如刀,日為君王,預示著君王被威脅的徵兆。如《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昔者荊軻慕燕丹之義,白虹貫日,太子畏之。”因此白虹貫日作為成語意為將有重大的變革發生。

三:熒惑守心

熒惑指的是太陽系中的火星,因其熒熒似火,行蹤不定,得此稱呼。 “守心”的“心”指二十八星宿中的“心宿”。心宿由三顆星組成,古人認為這三顆星,分別代表了皇帝和皇子,皇室中最重要的成員。“守心”是指火星在順行和逆行的轉折期間看似行進速度較慢,這個緩慢的轉向過程叫做留,留在心宿區域徘徊不去,就是“守心”。火星在東西方文化中都預示著戰爭、殺伐,因此熒惑守心的出現在古人看來並不是吉利的徵兆。輕者天子失位,重者就是皇帝駕崩,丞相下臺。對於“熒惑守心”最著名的記載便是《史記 秦始皇本紀》中記載:“三十六年熒惑守心”。而且巧合的是的確在秦始皇身上應驗了。這也成為熒惑守心這一天象的神秘之處。

四:水星凌日

水星凌日發生的原理與日食相似。由於水星和地球的繞日運行軌道不在同一個平面上,而是有一個7度的傾角。二者只有兩個交點:升交點與降交點。因此,只有水星處於軌道上的這兩個交點附近,而日水地三者又恰好排成一條直線時,在地球上可以觀察到太陽上有一個小黑斑在緩慢移動,這種現象稱為水星凌日。

五:秋星晝見

《資治通鑑》公元前185年

“秋,星晝見。”

在公元前185年的秋季,星星在白晝出現。

星星在白晝出現,這太不可思議了,唯一的可能就是日全食。可是,日全食在書中都有單獨記載的,可見這種情況並非日全食。那麼,這究竟發生了什麼情況?

六:兩月相承

《資治通鑑》公元前32年

八月,有兩月相承,晨見東方。”

公元前32年,八月份,早上東方天際,一上一下,出現了兩個月亮。

晚上同時出現兩個月亮,恐怕是聞所未聞,這種天文現象又該如何解釋?

七:日夜出

《資治通鑑》公元318年

“十一月,乙卯,日夜出,高三丈。”

公元318年,十一月份,太陽在夜晚出現,高度只有三丈!


商海軟件


日食在古代人的眼裡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一旦出現日食,便意味著重大的災難降臨。在我國古代,當日食出現時,人們就認為是因為妖怪將太陽吞到肚子裡了。為了將太陽從妖怪的肚子中解救出來,人們拿起鑼鼓、弓箭等各類物品,不斷朝著天空敲打、射箭,有些還人會搞祭祀活動。

在我國古代,國君都將自己看成是天子,非常重視天象。每一朝每一代,國君都會為自己專門聘請天文學家,讓其幫助自己瞭解上天對給自己的指示。其中一次天文“事故”發生在公元前2世紀,天文觀測者由於沒有正確判斷出日食發生的時間而遭遇殺身之禍。因為在國君看來,彗星是無法預測的,而目食不一樣,完全可以通過觀測事先預測的。所以,出現失誤的天文學家引起國君的盛怒而被砍了頭。

還有一個關於西方人遭遇日全食的故事:那是在公元前585年,當時的米底與呂底亞兩個國家發起了一場戰爭,當兩國人正激烈地戰鬥時,天空突然變得暗了下來,原本正掛在天空的太陽卻突然間消失不見了。看到這種情形,兩國軍隊頓時害怕起來,他們想一定是自己的戰鬥引起了上天的震怒,才以讓太陽消失的方式來警告他們。想到這些,米底與呂底亞兩個國家便停止了戰爭,並建立了兩個國家通婚的友好協議。

公元前600多年時,雅典人正在與另外一個民族發生戰爭。當雅典人準備向對方發起進攻時,卻突然發生了日食,這讓雅典人頓時害怕起來,軍隊不敢繼續前進,貽誤了進攻的時機,最終被對方乘虛而入而吃了敗仗。


天馬行文


天文異象比較經常的是“太白晝見”,太白星就是金星,早晨出現在東方叫啟明,晚上出現在西方叫長庚。如果金星在白天太陽昇起後,用肉眼可以看到,就叫“太白晝見”了。

古時認為,這是不好的徵兆,有可能出現外夷入侵、戰爭等,還有可能女主強勢等等。

最著名的“太白晝見”出現在貞觀初年,史官解釋稱“當有女武王者”,於是,李世民處死了小名為“五娘子”的李君羨。玄武門事變之前,“太白晝見”兩次出現,成為了李世民發動政變的直接動機。

不過,這次我想著重說一個懸案,即明朝的天啟大爆炸,這場爆炸直接將明朝推向滅亡的邊緣。這次爆炸面積達到2.23平方公里,造成約2萬餘人死傷,原因不明、現象奇特、災禍巨大,是古今未有之變。



由於原因不明,很多小說和野史給出了各種奇特的解釋,有認為是外星人現身的,有認為是錦衣衛研究的小型核武器爆炸的,還有認為是隕石之禍的,劉慈欣的《球狀閃電》出版後,不少人認為,天啟大爆炸是遭遇了球狀閃電。


不管原因是什麼,這場可怕的災難之前也是有天文異象出現的。當然,不止天文異象,還有一些神秘的事件發生。如災變前14天,北京遭遇冷害,霜情嚴重,已經5月份了,“白露著樹如垂棉,日中不散”。

前8天,午後天空東北角雲氣似旗,又似關刀,先是白色,後變紅紫;災變前4天,前門角樓上有火光,青色螢火,大如車輪;災變前3天,東北方出現紅赤雲氣;災變前2天,空中有黑色雲氣;災變前4小時,地安門守門的內侍忽然聽到音樂,三疊音樂後,地安門火神廟殿中忽然滾出一個火球,騰空而上;災變前一刻,哈達門火神廟廟祝驚見火神因地殼運動晃動,人們正以為火神顯靈,廟祝哀哭抱住的時候,東城驀地震聲四起。

這次爆炸連乾清宮大殿也嚴重毀壞了,侍奉皇帝進早膳的太監全部殉難,無一人存活,天啟帝的貼身侍衛腦頂被砸裂,天啟帝一人躲到大殿的一張桌子下,不滿週歲的皇太子被砸死。 更為神秘的是這次爆炸後,死傷者均一絲不掛,奇怪的是,有的人毫髮無傷,衣服卻沒了,還有人忽然在一聲巨響後毫無蹤跡。 希望未來能有合理的解釋。


大先生的故紙堆


(一)

說一個著名的星象—熒惑守心,這是古代的大凶之兆,古人認為,它的出現往往意味著天子有難,或者丞相下臺。



在歷史上,據記載的次數是23次,實際上出現過38次,距離今天最近的一次是2016年。最著名的一次事關秦始皇。

秦始皇三十六年,熒惑守心,同時有墜星下落東郡,有人在上面刻“始皇帝死而地分”。另外,早年祭祀河神的玉璧重新歸來,伴隨著“今年祖龍死”的預言。這是秦始皇晚年著名的三大不祥事件。

(二)

什麼是熒惑守心?



“熒惑”指火星,“心”指二十八星宿中的心宿,火星在心宿旁邊逗留,稱“守”。

之所以說“熒惑”指火星,因為火星呈現橘紅色,熒熒似火,加上它的運行軌跡捉摸不定。因而“熒惑”。這是戰爭與死亡的代表,不祥之星,往往給人帶來沉痛的災難。

星宿有三顆星,主星叫“心宿二”,俗稱天蠍座,象徵帝王。

在地球臨近火星時,火星由順轉逆,華麗的轉向過程中運行速度變緩慢,逗留在天蠍座旁邊,也就是“守”在那裡。



熒惑守心的出現意味著帝王有難,為了消除,往往轉移到丞相身上,漢成帝就是這麼幹,直接遺禍給丞相,令人發笑,不到一年,漢成帝死了。反而什麼也不做的宋景公利用他的德行讓熒惑離星。



三叔小記


這個問題比較有趣,導致很多網友在回答問題都搜起了各種古籍。因為古代對宇宙的認識問題,使得古人(特別是標榜“天人合一、上天之子”的統治者)對天空上發生的(不常發生)天文現象比較敬畏,也就因此有了那麼多的軼事。


我也來說一個關於天狗食日——“日食”的事情,說出來大家也都在書上或其他地方聽到過。這次日食就是英國物理學家艾丁頓伯爵成功證明了恆星光線在時空中的彎曲現象,從而驗證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是正確的20世紀最著名的實驗(之一)。


愛因斯坦在1915 年底完成了廣義相對論,將太陽近旁光線的引力偏折角度從0.8角秒修正為 1.75 角秒, 即原先結果的兩倍。愛因斯坦認為,如果光線能夠在引力場中會偏折,那麼當一顆恆星出現在太陽近旁時,它的實際方位與我們看到表觀方位之間就會出現偏差。而這個偏差原則上是可以測量的,比較太陽不在視線附近時恆星的方位與太陽在視線附近時恆星的表觀方位之間的差異就能進行測量的。在1911年愛因斯坦完成俠義相對論時就是指明瞭通過日食想象驗證這一預研的可行方案。


(太陽近旁的星光偏折,A 和 B分別為星星的實際方位與表現方位)


這次日食發生在1919年5月29日。艾丁頓組織一個前往非洲的觀測小隊和一個前往巴西的觀測小隊,拍攝了日食發生時天空中恆星的照片。結果顯示觀測到的太陽周圍的恆星位置的確與星表中的標準位置相比發生了輕微偏離,並且偏離值與愛因斯坦理論的計算值相吻合。在愛丁頓等三人聯名發表在1920年《皇家學會哲學會報》的論文《根據1919年5月29日的日全食觀測測定太陽引力場中光線的彎曲》中這麼講到“索布拉爾和普林西比的探測結果幾乎毋庸置疑地表明,光線在太陽附近會發生彎曲,彎曲值符合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要求,而且是由太陽引力場產生的。”


(艾丁頓日食觀測實驗)


這次日食觀測和水星近日點進動、引力紅移等問題的解決,驗證了廣義相對論的正確性,使得廣義相對論進入大眾視野,成為新的物理學理論基礎並逐漸風靡全球,也使得人類對宇宙的認識從牛頓的絕對時空觀得以更進一步,進入愛因斯坦的相對時空觀。


南極觀星人


2017年8月21日在美國發生一件令全美都振奮的一件天文現象-日全食。在美國14個州特定的地方,月亮把太陽遮住,導致全美國一段時間暗無天日。

這是美國建國以來都沒有發生過的天文現像, 這樣的天文現象無疑使整個美國都振奮人心。一盒日全食的眼鏡更加是漲到天價100美刀一盒,要知道在此之前也才賣1.5美刀一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