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7 坚持治标与治本同向发力 纵深推进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

坚持治标与治本同向发力 纵深推进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

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明确指出,要深化标本兼治,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深化标本兼治,既是推进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方针,也是巩固压倒性态势、夺取压倒性胜利的根本方法。各级纪委监委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全面从严治党思想为指导,聚焦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准确把握治标与治本辩证关系,既要敢用治标利器,又要夯实治本基础,坚定不移纵深推进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

敢用治标利器,实施精准有序打击。深化标本兼治,基础仍然在惩,没有惩的威慑,治则难以见效。必须保持战略定力,以坚如磐石的决心、坚不可摧的意志,在正风反腐上树恒心、不松劲、再出发。“四风”冒尖就掐。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纠正四风不能停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重要批示精神,聚焦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紧紧扭住“四风”问题不放松,坚定一抓到底的勇气和毅力,保持露头就打凌厉态势,久久为功,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时刻紧盯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发信号、强监督、严惩治、防反弹,用真力整治形形色色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对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口号上对待中央大政方针落实、人民群众反映强烈、造成严重后果的敢抓敢管、坚决问责,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老虎”露头就打。坚定扛起深入推进新时代反腐败斗争的使命,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在始终保持高压严治中形成胜势。继续紧盯“三种人”,重点查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相互交织形成利益集团的腐败案件,着力解决选人用人、审批监管、资源开发、金融信贷以及公共资源交易、公共财政支出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腐败问题。把党章党规党纪和宪法法律法规“两把尺子”集合起来、统一起来、贯通起来使用,把纪委审查和监委处置衔接统筹起来把握,发挥纪法“双剑合璧”威力,不断强化不敢腐的震慑。“苍蝇”看见就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痛点问题,在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基层“微腐败”专项整治、“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强化监督执纪问责、监督调查处置,从解决人民群众最不满意的问题着力,一件事一件事整治,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对工作推动不力、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的严肃问责,对失职失责的党委和纪委进行“双问责”,真正将全面从严治党延伸覆盖到“最后一公里”。

深化治本内涵,着眼长远固本强基。深化标本兼治,关键在治,重在清除病根、固本培元。各级纪委监委在保持严惩高压态势不松劲同时,要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在思想建党、纪律强党、制度治党上同步推进,不断夺取全面从严治党更大战略性成果。突出政治建设“统领”。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是纵深推进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各级纪委监委必须履行政治监督责任,把维护习近平同志的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首要职责,重点监督检查十九大精神是否真落实、党章党规党纪和法律法规遵守是否真严格、“四个意识”强不强等问题,及时发现和纠正政治上的偏差,严肃查处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行为,严肃问责维护政治纪律失责的问题,为加强政治建设提供有力保障。盯住纪律规矩“底线”。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要把纪律挺在管党治党的最前面,把党规党纪作为各级党校和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必修课,开展正面示范教育和反面警示教育,使遵守党的纪律和法律法规成为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全面掌握“树木”“森林”状况,精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严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着力在第一种形态上下功夫,抓早抓小、动真碰硬、防微杜渐,时刻让党员干部感受到组织的关心、监督的存在、纪律的严明,不犯或少犯错误。守住典章制度“红线”。要注重从源头上有效防治,加强对典型案例的剖析,从中找出规律性东西,发挥纪律检查和监察建议书作用,督促相关领域紧扣实际需要,把那些经过实践检验、需要长期坚持的上升为制度固化下来。特别针对一些领导干部容易被“围猎”这个腐败“污染源”,通过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切断利益输送链条,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强化用制度管住人、管住事、管住行为,织密织细“不能腐”制度笼子。把住理想信念“高线”。引导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并自觉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守法治、讲政德、树正气,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与忠实践行者,推动解决“不想腐”的难题。

深化标本兼治,全面净化政治生态。紧盯管党治党责任“根子”。纪委监委作为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的专责机关,必须忠实履行党章和宪法、监察法赋予的职责,加强上级纪委监委对下级纪委监委的领导,担负起协助党委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用好问责利器,敢于问责、精准问责,强化党委主体责任,督促“关键少数”自觉担当领导责任和示范责任,坚决自觉地、主动经常地、全面具体地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看齐、向中央决策部署看齐,自觉为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履职尽责,切实发挥“头雁”正向带动效应。紧握党内政治生活“法宝”。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是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关键举措,要深入查找当前党内政治生活的薄弱环节,找准监督抓手和着力点,用《准则》和《条例》尺子规范党员干部的言行,及时纠正党的观念淡漠、组织涣散、纪律松弛问题,克服党内政治生活庸俗化、随意化、平淡化倾向。加强对各级党组织开展党内政治生活、党员干部参与情况的常态督查,特别是执行民主集中制、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三会一课”、个人有关事项报告等制度,抓在日常、严在经常,增强党员意识和党性原则,确保党内政治生态持续向好向上。紧抓协同联动监督“格局”。统筹协调各监督主体和监督资源,巩固既各有侧重又整体联动的监督局面,使监督目标更聚焦、发力更精准。健全主体责任人日常监督管理制度体系,推动各级党组织常念监督“经”,从具体问题管起,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突出政治巡察,擦亮“探照灯”“显微镜”,发挥利剑作用,推动巡察结果向全面从严治党成果转化。巩固扩大派驻机构改革成果,充分发挥“派”的权威和“驻”的优势。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发挥纪委监委合署办公、执纪执法相互贯通的体制机制优势,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严把选人用人政治关、廉洁关、形象关,以用人环境的风清气正促进政治生态的山清水秀。

(作者系承德市纪委书记、监委主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