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为什么汉皇帝的谥号都要是孝某皇帝?

如星之璧


由于在隋唐以前,没有科举制,选拔人才主要靠察举制,是一种由下向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一般称为举孝廉,被举人的资历,大多为州郡属吏或通晓经书的儒生,比如我们所熟悉的曹操,就在二十岁被举为孝廉,入洛阳为郎。不久,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因此,孝是汉朝为官所要具备的最基本的条件,因此汉代统治者都非常重视“孝”,开创了汉世“以孝治天下”的教化模式,比如汉文帝为母亲尝汤药还入选了24孝,这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周礼自春秋战国以来瓦解后的混乱秩序,因此正因为汉朝以“孝”治天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开创了一个强盛,且相对稳定长久的时代,所以后来的历朝历代,都拼了命地自认以“孝”治天下,比如清朝皇后的谥号也都会加一孝字(最著名的如孝庄太后,她的谥号就是“孝庄仁宣诚宪恭懿翊天启圣文皇后”)

总之,因为汉朝号称以“孝道”治天下,所以死后,谥号前面均加一个“孝”字,以彰显大汉朝的功德(除了开国皇帝刘邦意外,其余都加了)。

最后奉上两汉汉所有帝王谥号、庙号

西汉

刘邦:庙号高祖,谥高皇帝

刘盈:庙号无,谥孝惠皇帝(汉惠帝)

刘恒:庙号太宗,谥孝文皇帝(汉文帝)

刘启:庙号无,谥孝景皇帝(汉景帝)

刘彻:庙号世宗,谥孝武皇帝(汉武帝)

刘弗陵:庙号无,谥孝昭皇帝(汉昭帝)

刘询:庙号中宗,谥孝宣皇帝(汉宣帝)

刘奭:庙号高宗,谥孝元皇帝(汉元帝)

刘骜:庙号无,谥孝成皇帝(汉成帝)

刘欣:庙号无,谥孝哀皇帝(汉哀帝)

刘衎:庙号元宗,谥孝平皇帝(汉平帝)


东汉

刘秀:庙号世祖,谥光武皇帝(汉光武帝)

刘庄:庙号显宗,谥孝明皇帝(汉明帝)

刘炟:庙号肃宗,谥孝章皇帝(汉章帝)

刘肇:庙号穆宗,谥孝和皇帝(汉和帝)

刘隆:庙号无,谥孝殇皇帝(汉殇帝)

刘祜:庙号恭宗,谥孝安皇帝(汉安帝)

刘保:庙号敬宗,谥孝顺皇帝(汉顺帝)

刘炳:庙号无,谥孝冲皇帝(汉冲帝)

刘缵:庙号无,谥孝质皇帝(汉质帝)

刘志:庙号威宗,谥孝桓皇帝(汉桓帝)

刘宏:庙号无,谥孝灵皇帝(汉灵帝)

刘协:庙号无,谥孝献皇帝(曹丕给他上的)

汉朝还有数位夭折的皇帝,没有谥号

比如烧帝刘弘、刘恭(汉惠帝之子,死于吕后之手)

海昏侯刘贺(被霍光拥立,又被霍光废黜)

刘辨(汉献帝哥哥,被董卓杀死,死时十五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