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1 微學堂|樂之交響:蝶舞琴絃,聽聽小提琴版的《梁祝》

1959年,陳鋼、何佔豪創作小提琴協奏曲《梁祝》,由當時在上海音樂學院上學年僅18歲的俞麗拿演奏而一舉成名。

微學堂|樂之交響:蝶舞琴絃,聽聽小提琴版的《梁祝》

陳鋼

微學堂|樂之交響:蝶舞琴絃,聽聽小提琴版的《梁祝》

何佔豪

小提琴協奏曲《梁祝》以浙江的越劇唱腔為素材,按照劇情構思佈局,綜合採用交響樂與中國民間戲曲音樂的表現手法,深入而細膩地描繪了梁祝相愛、抗婚、化蝶的情感與意境,用奏鳴曲式寫成,取材於民間故事《梁祝》中的“草橋結拜”、“英臺抗婚”和“墳前化蝶”三個主要情節分別作為樂曲的呈示部、展開部、再現部的內容。其美妙旋律與忠貞的愛情故事,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現。

微學堂|樂之交響:蝶舞琴絃,聽聽小提琴版的《梁祝》

俞麗拿

俞麗拿演奏的小提琴協奏曲《梁祝》唱片發行量多達一百多萬張,是中國器樂唱片發行量最多、影響面最廣的唱片,為此她獲得了中國首界金唱片獎,為中國作品演奏風格的研究做出了傑出貢獻。

該曲首演後曾得到音樂界一致好評,並在世界各國及香港、臺灣等地區廣泛演出。

微學堂|樂之交響:蝶舞琴絃,聽聽小提琴版的《梁祝》

《梁祝》創作過程照片

小提琴協奏曲《梁祝》的產生,是中國文化發展到了一定程度時的必然產物,是借用西洋樂器的優勢來表達中國古典樂曲的一次有利嘗試,它充分體現了洋為中用的可行性。此曲即發揮了西洋樂的優勢,又充分地發揮了中國古典音樂的特點,是有別於西方交響樂的。直到現在西方國家的一些著名樂團想把《梁祝》演奏得非常到位、非常得體也絕非易事,因為它是在西洋樂的框架下注入了中國文化的營養。

微學堂|樂之交響:蝶舞琴絃,聽聽小提琴版的《梁祝》

何佔豪、陳鋼、俞麗拿在《梁祝》50週年音樂會

這部絢麗多彩、真摯感人並帶有濃郁的生活氣息的交響作品,在民族化,大眾化方面,作了大膽的創新和成功的嘗試,被稱之為“我們自己的交響音樂”。在1960年第3次全國文代會上,與其他一些文藝傑作被譽為:“是一個階段,一個民族在藝術上走向成熟的標誌。”該曲成為中國現代民族化協奏曲形式中影響最為深遠的名作之一。

如今《梁祝》已飛進世界音樂之林,成為活躍在國際樂壇上絢飛的彩蝶。

老年開放大學視頻微課程——何佔豪、陳鋼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賞析

微學堂|樂之交響:蝶舞琴絃,聽聽小提琴版的《梁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