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5 我是這樣從抑鬱症中走出來的

我是這樣從抑鬱症中走出來的

因為看到周圍患有抑鬱的人太多了,很多人為此而煩惱,甚至嚴重的影響了自己的親人和朋友,對自己的生活質量也帶來了深重的負面影響。所以我把自己擺脫抑鬱症的困擾過程寫出來,希望患有抑鬱症的朋友或者身邊患有抑鬱症的朋友能夠理解,正確的認識和麵對這個疾病,幫助患者戰勝抑鬱。

我是這樣從抑鬱症中走出來的

網上有很多說法是患有抑鬱症的人大多是聰明人和性格內向的人。我倒是沒覺得我聰明到哪裡去,性格內向是有一些的。做事猶豫不決,膽子小,不願在公眾場合出現(主要是沒興趣),沉默寡言,對理想的期望值太高。後來分析分析,可能這些就是導致抑鬱的根本原因吧。

得病的過程簡單的說一下:2015年我辭退了工作,打算自己創業。可是在這個過程中我根本沒有體會到創業給我帶來的收穫,反而是一連串的失敗。這一連串的失敗不是每個人都能承受得了的。我開始失眠,體重下降,情緒變得急躁,莫名奇妙的發脾氣,腸胃也不好,心臟區域特別難受。

這個時期持續了兩年多,我不知道是怎樣堅持過來的。這是一個惡性循環,因為對未來的期望值很高,所以越想擺脫,病情就越加重。好像渾身被繩索鎖住了一樣,越想掙脫,反而受到的痛苦越重。關鍵的問題是身邊很多人不會理解自己。好在自己有一點慶幸,善於反思自己,這個對於我來說現在看來是一根救命稻草。

我是這樣從抑鬱症中走出來的

至於抑鬱症的種種症狀,相信大家只要網絡上搜一搜就能出現很詳細的解釋,在此特別提出的是:如果感覺自己抑鬱了,並且持續了一個禮拜以上,並且還失眠了,就要引起警惕了,這時你就應該找專業的心理諮詢師或者心理醫生尋求幫助。如果自我感覺很嚴重了,及時就醫,很多患者在接受治療之後是有明顯效果的。

在這裡,我把抑鬱患者分為有自我反思能力和無自我反思能力。

當我去醫院心理科診斷後,被診斷為中度抑鬱,醫生給我開了一些藥。對我來說效果不是很明顯,因為我這樣的人遇到事情願意反覆地考慮,這樣的性格不是一天兩天就能解決得了的。所以反思開始了,我查找這方面的書籍,總結為一條就是,順其自然。告訴自己這個病不過是神經的反應而已,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細分為以下幾點:

1、面對。面對就是不要去逃避這個問題,越逃避越想掙脫,反而會加重。順其自然。

2、接受。接受就是不要去對這個問題有太多的糾結,不要去對抗,告訴自己允許這個病症的出現,和病症做朋友。這個病就是神經性的反應,不會對身體造成實質性的傷害。煩惱是每天都會有的,沒什麼大不了的。睡眠不好的時候,越想睡越睡不著。

我是這樣從抑鬱症中走出來的

3、飄然。飄然的意思是飄然而過,自然而然的度過難關。該幹什麼幹什麼,轉移注意力,一定要有事情做。在你事業不順的時候,總結失敗的教訓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不要在一個地方糾結,是人都會犯錯。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所以在不如意的時候,要多想那一兩個快樂的事情。

4、等待。很多人沒有耐心地等待。這個的確不容易做到,朋友的幫助在這裡顯得很重要。病情有時反覆,而抑鬱的病人本身就有焦慮因素,所以樹立堅定的信心是必須做到的。

如果說我個人來講的話,就是告訴自己不要跟身邊發生的事情對抗,順其自然。大多數事情不是我們能夠改變得了的,試著對每一件事情說“Yes”和“允許”。我覺得對我最大的改變就是對未來的事情說:我允許。允許事情順其自然的發展能讓你保持良好的心態,這個是很多人沒有體會到的。道家崇尚順其自然,天人合一,就是這個道理。再者就是轉移注意力,轉移到你感興趣的事情上來,去做事,忘掉自身的煩惱。

基本上就這些了,據說中國有近10%輕重度抑鬱患者,門診的就診數量每年遞增已達到20%,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幫助到你,也希望各位健康的朋友多留心身邊的朋友。身心健康,才能社會和諧。不光是身體,心理上也要健康。

我是這樣從抑鬱症中走出來的

推薦:專業抑鬱症自測(付費)

抑鬱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使用簡便,並能相當直觀地反映抑鬱患者的主觀感受。請根據你過去一週的實際情況作答。

本測評是臨床上評定抑鬱狀態時應用得最為普遍的量表,多方面評估抑鬱症狀表現及程度。並針對症狀程度提供指導建議,幫助你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走出抑鬱症的困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