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0 “美丽河北最美医生”事迹展示

“美丽河北最美医生”事迹展示

“美丽河北最美医生”事迹展示

刘荣格

女,44岁,汉族,民革党员,副主任医师,邢台医专第二附属医院呼吸内科主任。

二十年的工作历练中,她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相结合,无数次拯救被病痛折磨的患者和濒临绝望的家庭。近年来,在国家级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论著5部,参与科研8项,第一作者科研三项,分别获邢台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多次荣获医德医风先进个人、年度优秀及先进个人、岗位能手、河北省技能大赛奖。

从一名普通的医生到带领团队的科主任,无论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早到晚退、查房问诊就是我每天的必修课,假期值班、定时回访就是生活的主旋律。2018年的除夕,她正在准备一家老小的年夜饭,突然手机的铃声响起,“好的,我马上到”,爱人接过了她手中的锅铲,这些年的节假日,爱人早已习惯每一次的“突发事件”。这一晚,会诊的是一名重症病毒性肺炎、呼吸衰竭的患者,看到患者喘憋难耐、生命垂危,刘荣格当机决定立刻将患者转入呼吸科,假期值班人手不够,他们就一人多职、胆大心细,无创辅助通气、抗病毒抗炎治疗、提高机体免疫力等一系列抢救措施,终于换来了综合监护屏幕上生命体征数字的逐渐好转。事后,家属含着眼泪说:以为这一次就是生死离别,是你们的努力,让他获得了新生!

身着白衣那日起,她就是一名捍卫生命的战士,她时刻准备着带领呼吸内科这支能打仗、打胜仗的团队,更好的守护邢襄百姓的“呼吸安全”!

“美丽河北最美医生”事迹展示

李二生

李二生,主任医师,教授,邢台市第一医院放射科主任。从1986年至今从事影像诊断及介入治疗工作,引进、开展介入新技术40余项,参编专著3部,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篇。2005年-2010年连续六次荣立三等功,获得邢台2014年度群众满意的好医生,2015年医德先进个人。

用最简单安全、最经济有效、最科学先进的技术治病救人一直是李二生多年来在行医道路上孜孜追求的理想,也是他一直以来渴望达到的最高目标。李二生所带领的介入团队博采众长,以中晚期恶性肿瘤的综合介入诊治为特色,主攻消化道实体肿瘤的介入化疗和消化道管腔内支架治疗,开展了多项介入治疗新技术。1997年在邢台市率先开展食管、气管、胆管的支架放置术,至今已完成千余例支架放置手术,填补了全市该项技术的空白,提高了肿瘤病人的生存质量。

邢台作为我国食管癌的高发地区,如何最大程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就成为关键,针对此,李二生及团队通常采取介入治疗通过放置食管支架来解决,整个手术过程约3分钟,术后患者马上就可恢复正常饮食,大大减轻病人的痛苦,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2012年,李二生率先在我省引进肠梗阻导管技术,并创新开发了通过狭窄部再回拉导管的新技术,应用于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中,使众多患者解除了病痛,受到了临床的一致好评。

身在放射科,必定长期与射线打交道,辐射必不可免。据李二生介绍,他完成一次介入手术所受到的X射线辐射剂量,相当于从事普通放射投照工作一年的剂量。由于长时间直接接触X射线,李二生身体不免受到影响,神经衰弱、皮肤黑斑、偏头痛、消化不良等随之而来。“既然选择了这一行,就要接受它的所有,当然也包括伤害。”谈及这些,李二生如此坦然。

“美丽河北最美医生”事迹展示

孟凡哲

他是清河县人民医院胸痛中心技术总监;他是邢台市胸痛中心联盟理事、河北省卒中学会心血管分会委员;他曾于卫生部北京医院、北京安贞医院、河北省人民医院进修学习。发表医学论文数篇,参加省级课题两项,并多次填补院内技术空白。更多时候,他奔波在临床一线,一次次将患者从死亡的边缘拉回来;

他就是清河县人民医院内一科副主任孟凡哲。

从学校毕业后来到清河县人民医院,孟凡哲从事内科临床工作20余年,在他的工作岗位上辛勤耕耘着、奉献着、收获着,将一个个急危心脏病患者从危险边缘拯救回来,获得重生,给一个个家庭带来了幸福。“做一名让群众满意的好医生”是他一生的追求。孟医生的住所与医院一墙之隔,遇到急危重患者,值班医生总是第一个与他联系。

2010年11月的某个夜晚,一个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突然加重,出现呼吸、心跳微弱,值班医生打电话,孟凡哲没来得及从小区正门去医院,直接翻过小区墙头,一路小跑,赶到医院病房,正赶上患者发生室颤,立即给予心脏电除颤,患者心跳恢复正常,经进一步生命支持,患者康复出院,受到患者及家属的好评,获得患者信任。

2017年,一位贫困住院患者治愈出院后,抓住对孟主任的手诚恳的说:“孟主任,这么几年来,给你添麻烦了,每年夏天冬天都来找你,不管什么时候,你不嫌麻烦给我查体看病尽心尽力,刚得病的时候,我心里想不开,负担重不配合治疗,你还经常来劝我开导我,这些年多亏你啊!一次次把我从鬼门关拉回来。家里过得紧,你主动还帮我垫付住院费。谢谢你了孟主任!你真是我的大恩人啊!”

“医生不单是医疗技术的把握者,更应该是做人的榜样!”这始终是他为医的座右铭,他用自身兢兢业业的模范行动践行了一名医生的风采!

他在日常工作中任劳任怨,态度严谨,不怕苦,不怕累,一心一意为患者着想,为病人排忧解难,这种工作模式已经成为一种工作常态,一种工作习惯。

“美丽河北最美医生”事迹展示

许爱玲

女,本科学历,1991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沙河市人民医院党总支委员,沙河市人民医院产一科主任、妇产科副主任医师,邢台医学会会员,邢台市医学会第一届妇科肿瘤学分会委员,邢台市医学会第一届不孕不育学会委员。

许爱玲深知精湛的医疗技术是医生立身之本,更是一名医务工作者的敬业之本。1991年从河北医学院邯郸分院毕业后,先后到河北医科大学、河北大学学习深造。2001年又到北医大人民医院妇产科和不育不孕科进修两年。许爱玲不仅在学习中收获了知识,提高了技术水平,也对自己的专业工作有了切身的体会和心得,许爱玲认真汇总归纳,先后完成《妇产科疾病临床研究》、《妇产科疑难杂症》两部著作,以及十余篇刊登在国家级、省级等医学刊物上的专业文章,受到业内人士的关注与好评。

羊水栓塞是产科公认的“死神”,这是只有几万分之一的得病概率、死亡率却高达60%以上的病症,是分娩中能够遇到的最危险的情形之一。面对危急重症病人,许爱玲不会急于下结论,而是对于每一个具体的病例,都会仔细研究,反复论证,力争找出最合理、最科学的救治方案。2015年11月,王姓产妇二次生育,产检结果一切正常。11月9日夜间七点左右,孕39周的她进入产房开始备产,生命体征稳定正常。但是晚上八时刚过,产妇反映觉得自己有点冷,刚说完产妇就开始寒颤,助产士发现产妇突然头往旁边一偏,失去了意识。随即,产妇出现了面色青紫、呼吸困难、呼叫没有反应的情况,而胎儿的心率也立即出现骤减。

为了确保孩子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成功娩出,许爱玲立刻下达命令,采取胎吸助产的方式,帮助孩子顺利出生。20点10分,孩子成功娩出,但是产妇突然出现心脏骤停的情况!许爱玲立即判断为羊水栓塞,需要马上开展抢救。

在许爱玲现场指挥下,一系列指令下达及时到位:抗过敏、给氧、纠正呼吸循环衰竭、抗休克等治疗原则;监测生命体征,建立产科大量输液输血方案,尽可能保留产妇子宫;专人负责做好医患沟通工作;记录抢救过程、录入抢救医嘱、追踪各项化验指标......各组医护人员在许爱玲的分工协调下忙而不乱,井然有序。

经过持续近8个小时的多学科通力合作,凌晨三点,产妇的血压开始平稳,产道出血量减少,凝血指标逐渐改善。最终,母婴平安。

从医二十多年来,许爱玲正是凭着对医学的执着和对生命的尊重,赢得社会各界的好评和各种荣誉,多次被评为“新长征突击手”、“青年岗位能手”、“沙河市三八红旗手”、“沙河市先进工作者”、“沙河市巾帼建功先进工作者”,沙河市巾帼建国标兵”“沙河市人民医院优秀科主任”等荣誉称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