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2 毛泽东诗词——毛泽东的七绝诗: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

七绝·观潮

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

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

毛泽东诗词——毛泽东的七绝诗: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

1957年9月11日毛泽东在杭州视察工作时,适逢是钱塘江传统的观潮节,毛泽东及其随从人员到盐官镇镇郊七里庙附近观潮。这天天气晴热毛泽东在警卫人员临时搭起的小帐篷内小憩。钱塘江涌潮时毛泽东就步出帐篷眺望。只见涌潮汹涌海塘相撞层层浪花仿佛千堆雪。毛泽东凝神沉思直到江面渐渐地平静他又才回到椅子上,问警卫员潮水是怎样形成的,又将月球潮汐的理论向他们讲了一遍。并且说“南宋的时候钱塘江可直到杭州那时我们可以站在吴山上观看了。现在钱塘喇叭口因为泥沙堆积变小了,所以就要跑到海宁,再过几百年海宁也要看不到潮了。”后来他又面对钱塘江凝视、思考吟成了这首《七绝·观潮》。

《七绝·观潮》从头至尾气势如虹,不仅写出了钱塘潮的气势,也写出了诗人自己内心的一贯的气势。内气与外景同时耦合可谓真正的天成。江山的大气碰上了一个真正能理解它的知音当然这个知音胸中的风云也只有万里江山才能容纳。

七绝·为女民兵题照

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毛泽东诗词——毛泽东的七绝诗: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

该诗通过对女民兵军事训练的勾画,描绘了中国妇女前所未有的飒爽英姿,赞美了她们“巾帼不让须眉”的英雄气概,颂扬了新中国妇女崭新的时代精神风貌和随时准备保卫祖国的不平凡志气。

这首诗是毛泽东1961年题赠给在身边工作的一位姓李的女机要员的题照诗。当时,由于国际形势很紧张,中央号召大办民兵师。一天早晨,那位姓李的女机要员到毛泽东的菊香书屋去送文件,将离去时,毛泽东问她有没有参加民兵组织,她回答说参加了,还从随身带着的笔记本里拿出一张自己在民兵训练之余持枪而立的照片给毛泽东看。毛泽东看了很高兴,沉思片刻,他顺手拿起一本自己读过了的介绍地理常识的小册子,翻到有空白的地方,用铅笔龙飞凤舞地写下了这首诗,送给女机要员,并对她说:“你们年轻人要有志气,不要学林黛玉,要学花木兰,穆桂英噢!”

这首诗最早发表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六三年十二月出版的《毛主席诗词》。

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毛泽东诗词——毛泽东的七绝诗: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

这首诗通过对劲松和仙人洞生动的描写,歌颂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了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而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

1961年8月下旬至9月下旬,中共中央在庐山举行工作会议,讨论工业、财贸、教育、科技等问题,以便深入贯彻“调整、巩固、充分、提高”的八字方针,是国民经济走出困境。由于时处“三年困难”时期,一方面有国际反华势力对我国的封锁及施加压力,另一方面由于作者本人在前一时期的失误,作者此时的心态较为复杂,处境也想当困难。作诗之日,是作者引以为豪的“秋收起义”三十四周年纪念日。因此,作者此时心中虽有忧愤苍凉成份,但更多的却是作者性格中的坚韧自信及不畏压力的奋争精神。

本诗写于1961年9月9日,首次发表于1963年12月版《毛泽东诗词》。

七绝·戏改李攀龙《怀明卿》

豫章西望彩云间,九派长江九叠山。

高卧不须窥石镜,秋风怒在叛徒颜。

毛泽东诗词——毛泽东的七绝诗: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

此诗不是毛主席的原创之作,而是改写明代李攀龙《怀明卿》一诗而成。李攀龙,山东历城人。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进士,历事嘉靖、隆庆两朝、官至河南按 察使,明代著名文学家,“后七子”的领袖。原诗如下:“豫章西望彩云间,九派长江九叠山。 高卧不须窥石镜,秋风憔悴侍臣颜。”李攀龙写此诗时已谢病辞官家居,此诗是他因怀念远在江西的吴国伦而作的。

毛主席对李攀龙这首诗最后一句作了改动。诗的最末一句,当时毛泽东念罢,顺口将“侍臣”改为“叛徒”,并且说将此诗送给林彪是最恰当不过的了,那意思是借助比兴来说:愤怒的秋风横扫了叛徒的嘴脸。

“高卧不须窥石镜,秋风怒在叛徒颜”,后来人们认为这是毛泽东送给林彪的挽诗,也是给林彪的一幅绝妙画像。

毛泽东诗词——毛泽东的七绝诗: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