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為什麼西晉統一三國後,又迅速分裂了?

用戶87570116395


一統西晉滅亡、偏安東晉再建,實屬自毀與無奈。280年二月,西晉攻滅孫吳、統一三國,實現了中國自秦、西漢、東漢後又一次大一統。那麼,這個僅僅穩定了十年、立國方五十二年的統一王朝是如何迅速走向覆滅的呢?原因無他,是司馬氏親手自掘墳墓,埋葬了自家的西晉政權。

司馬氏集團是一個腐朽的統治集團。司馬氏的起家者、奠基人是司馬懿。249年正月,裝病臥床的司馬懿突發兵變,誅殺曹魏領軍人物大將軍曹爽,全面掌控朝政。司馬懿死,子司馬師、司馬昭相繼接班掌權;其父子兩代三人利用曹氏式微,專擅朝政十六年。為了固權,殺奪與濫賞是司馬氏兩大手段,司馬氏屠殺了大批擁曹士族,同時用高官厚祿誘招那些一心想往上爬的中下級士族,故其集團少有正直忠誠之士,多寡廉鮮恥之輩。每個階級都有自己的道德觀,封建統治階級當然也不例外;但司馬氏集團充滿了統治階級的所有齷蹉,封建道德完全被拋到腦後。這樣集所有惡質於一身的腐朽集團雖能得勢於一時,卻很難持久。

晉武帝司馬炎功成而志頹,居治而忘危,充其量算是個中才之君。一個新興的政權,必定具備很高的政治能力,可司馬氏晉政權除外。司馬炎能滅掉東吳,是因為孫吳更加腐朽沒落,是歷史的大趨勢。司馬炎屬於“權三代”,繼父祖之成業,行禪代而建國,滅東吳而一統,成輝煌之霸業。然晉武帝卻因此而心生驕泰,無心治國,專心享樂,後宮粉黛過萬,專注遍施雨露;國事置諸腦後,隱患潛滋暗長,禍根算是扎牢實了。最讓晉武帝頭疼鬧心的是皇位繼承人問題。按照儲君立嫡不立長的傳統規制,晉武帝冊立了嫡子(其次子)司馬衷為皇太子。然而司馬衷是個可憐的生理白痴,根本不具備君臨天下、決國策理萬民的治國能力。為了傻兒子將來能夠坐穩龍椅,晉武帝便將楊皇后的父親也就是國丈楊駿超擢為車騎將軍,意圖打造以楊氏為代表的士族勢力,同皇族勢力合成輔佐帝室之兩翼,以確保皇權無虞。290年四月,晉武帝死,皇太子司馬衷嗣位,是為晉惠帝。

倒行逆施,大搞分封制,埋下了司馬氏內戰禍根。晉武帝登基伊始,鑑於曹魏宗室衰微、帝室孤弱無輔、方使得司馬氏順利專權並篡奪皇位的歷史教訓,於是便恢復了封建制度,大封宗室子弟以為屏藩,以期拱衛中央政權,故而一下子便封了司馬氏二十七個“王”。諸王以郡為國,二萬戶為大國,置上中下三軍,衛兵五千;一萬戶為次國,置上下二軍,衛兵三千;五千戶為小國,置一軍,衛兵一千五百。諸王並不像漢代藩王那樣,遠離朝政到封國去享清福,而是就在朝廷任職,以輔翼皇室、鞏固統治。司馬氏大封同姓之時,也按五等爵號分封異姓士族,並實封土地,一時竟多至五百餘封國。高級士族得到實惠,那些士族中的大批失意者不免羨慕嫉妒恨,等待機會反抗高級士族。無法利益均沾,引發懷怨思變,也是隱患之一。

爭權奪勢,引發宮廷內亂,進而惡化為司馬氏內戰。將江山社稷交給傻兒子掌管實在是不放心,晉武帝臨終前,他擔心國丈楊駿擅權專政,遂派遣諸王假節鉞就封國,都督軍事,鎮守要害之地,居外而制內,藉以穩固司馬氏統治。晉武帝的初衷是不錯,皇族勢力與太尉楊駿領軍的士族勢力夾輔帝室,可相互制約制衡,確保皇權無虞。然設想往往落空,晉武帝死後將及週年,晉惠帝皇后賈南風突然發力,乾淨利索地除掉楊太后和楊駿;接著賈皇后又指使楚王司馬瑋(晉武帝五子)殺輔政重臣司馬亮(司馬懿四子),旋又殺司馬瑋,由此挑起“八王之亂”。300年四月,趙王司馬倫(司馬懿九子)廢殺賈皇后,專權;翌年正月,司馬倫廢黜晉惠帝,自立為帝。三月,鎮守許昌的平東將軍齊王司馬冏(司馬昭孫)、坐鎮鄴城的平北將軍成都王司馬穎(晉武帝第十六子)、駐守關中的平西將軍司馬顒(司馬懿侄孫)三王聯手起兵討伐司馬倫;四月,司馬倫兵敗被逼自盡。自此,司馬氏由宮廷內亂升級為同室操戈的戰亂:302年十二月,司馬顒起兵討伐執政的司馬冏,司馬穎響應之,在京的長沙王司馬乂襲殺司馬冏,自任執政;330年八月,顒、穎聯手討司馬乂,兵逼洛陽;來年正月,東海王司馬越(司馬懿侄孫)殺司馬乂,迎司馬穎入洛陽;四月,司馬越挾持晉惠帝“御駕親征”鄴城的司馬穎,兵敗,扔下傻皇帝逃走;幷州刺史東贏公司馬騰(司馬越弟)攻打鄴城,司馬顒助司馬穎,派部將張方率軍入據洛陽,司馬穎兵敗,挾晉惠帝逃往洛陽;十一月,張方脅迫晉惠帝遷往長安;306年二月,東海王司馬越再次起兵殺向關中,先後討平穎、顒,六月奉晉惠帝迴鑾洛陽,專政;十一月,司馬越毒死晉惠帝,另立皇太弟司馬熾(晉武帝第二十五子),改元“永嘉”,是為晉懷帝,專政。為期十六年的“八王之亂”結束,歷史復進入“五胡亂華”的“永嘉之亂”。歷史上哪有大一統王朝僅僅穩定十年便陷入二十多年的戰亂中,而且這場無休止的戰亂還是同室操戈自相殘殺,真是一群政治蠢蛋,司馬氏政權就這樣在自相殘殺中走向衰落以致滅亡。

316年十一月,漢(後改國號趙,史稱前趙)將劉曜攻長安,晉愍帝司馬鄴出降,凡四帝、五十二年的西晉滅亡。317年二月,晉宗室琅琊王司馬睿在士族的擁戴下,於建康自稱晉王;轉年三月,司馬睿稱帝,建立為期一百零四年的東晉政權,是為晉元帝。

司馬氏自奠基之時起,便失去了多數正派士人、士族的支持,麇集麾下的多為趨炎附勢、寡廉鮮恥之徒,這些宵小很難形成正能量,故而根基不正。晉武帝最多算中才,晉惠帝是白痴,宗室有野心而無大局觀,一旦打破夾輔帝室的均衡,便出現爭權奪勢的窩裡鬥;自家內鬥相殘戰不休,遂給了內附外族混水摸魚的機會,進而導致五胡亂華,西晉走進了自掘的墳墓。


風光藝境


西晉,是司馬炎替代曹魏建立的王朝,也是在西晉時,司馬炎滅掉了東吳,完成了三國的統一,但西晉統一之後,沒過多久又迅速分裂了,這是為何?

西晉的內亂對西晉的分裂有重大影響。我們都知道司馬衷是個傻子皇帝,處理不了朝政,西晉的大權都把握在皇后賈南風手裡,而賈南風掌權後,擾亂朝政,引起了朝廷的動盪,這就引起西晉各諸侯王的不滿,他們便紛紛起來爭權,這就是西晉的八王之亂,正是這次內亂把西晉的有生力量都消耗殆盡,使得西晉面對胡族入侵時無可奈何,這是西晉分裂最關鍵的因素。、


還有個因素就是少數民族的入侵。當時,西晉內遷了不少少數民族,可西晉沒有給予好的民族政策,引起了少數民族的不滿。北方的少數民族一看西晉大亂,有機可乘,加之氣候變冷,少數民族為了生存,便南下入侵西晉,而經歷過八王之亂的西晉還沒有恢復元氣,面對虎視眈眈的五胡聯軍自然沒有辦法,在五胡鐵騎下,西晉與五胡建立的國家對峙。

而把西晉摧毀的是永嘉之亂。劉淵之子劉聰即位後,對西晉一直是垂涎三尺,便派石勒、王彌、劉曜等率軍攻晉,在寧平城之戰中殲滅十萬晉軍,殺晉太尉王衍及諸王公。隨後又攻破晉都洛陽,俘獲懷帝,殺王公士民三萬餘人,西晉正式滅亡。

歸根到底,西晉不能長久還是在於一場八王之亂,把西晉送入了火葬場。


歷史百家爭鳴團隊成員:小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