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9 看完这本书,我开始痴迷于历史

整理:紫翘书桌(ID:jxylsy3377)

看完这本书,我开始痴迷于历史

最开始是因为喜欢看寻秦记,喜欢帅哥,看古天乐一脸正经的搞笑,看他若有似无的戏弄古人,然后才想到要看黄易的原著。

结果这一看,不得了,对作者的想象力佩服得五体投地,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看了好几遍,还是爱不释手,慢慢就开始好奇黄易怎么能写出这么真实而又惊险的小说,于是又开始去看战国史。

还好,幸好翻开的不是小学的历史教科书,而是《话说中国》系列的《列国争雄》(我读史书极少纯属误打误撞),看着那些人物事迹活生生的在我眼前鲜明起来,才发觉原来历史是这么的有趣,中国的历史文化是这么的丰富。

于是这股热情一发不可收拾,陆续买了秦、西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和这本关于大唐的《天可汗:唐太宗李世民》。

首先要表示一下对这本书的无比喜爱,说个比较夸张的话,无论谁只要开始看了,就会很高兴的想要继续看下去,当然,如果你有很重要的事情的话,暂时搁在一旁也不关我事。

这本书与传统的什么“正说历史”系列不同,但并不表示它就胡说八道,就我的理解来看,虽然我没有经过考证,但是我还是相信作者考证过很多的史书,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下的结论,虽然这些结论与我们往常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印象有些不同。就比如李世民,我也通过此书才知道原来李世民除了是一位名君外,继位之前还是一名难得的将才。

看完这本书,我开始痴迷于历史

这么能打的武将,后来统治天下又这么有条不紊,也许就是因为他的“文治”光芒掩过了他的“武功”,所以在后来的演义小说中才把他写得弱不禁风。但正如作者所说:“胡适先生曰: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一家之言又未必不行。又跑题了。

好了,终于说到重点了,我喜欢这本书,是因为这是我读过的最有趣的历史书,作者把对历史的见解用诙谐幽默的字句描述出来,很难想象作者还是一位女性,在我的脑海里,能和这样一位聪慧狡黠的女性作朋友不仅需要智慧更需要幽默。好了,不奉承了,况且我也是女性,所以应该没有讨好之嫌吧。

看完这本书,我开始痴迷于历史

于是,就本书的可爱之处就举几个例子以为佐证吧:

乱世群雄——王世充

李世民围困洛阳,洛阳城中当然不好过,人口锐减,最后百姓甚至到了用泥混米来做成饼的地步。《围城》里有句话,“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用来形容当时的情形是最恰当不过了。洛阳城中曾有十三次阴谋献城的行动,都被王世充镇压住了,可见王世充的确是个厉害角色。

初唐大臣众生相:萧瑀

萧瑀的脾气是很别扭,不但李世民不喜欢,就是和同僚之间,也是常有冲突。看贞观二十年李世民贬谪萧瑀时下的手诏,其中提到“朕隐忍至今,瑀全无悛改......”这口气可是憋了有二十年啊,这次实在是忍不住了。李世民的特点就是“忍”,然而,面对萧瑀大人,李世民也有人不住的时候,可见萧瑀脾气的威力啊。

唐代的绝代双“娇”——长孙皇后和则天皇帝

长孙嫁给李世民的时候才十三岁,大概也就初一初二的意思吧,不过当时李世民也不大,是十六岁,最多高一。在现在来说可以算是“早恋”,不过在当时却是很正常的。只是有个问题,李世民的母亲窦夫人去世的时候,他好像也是十六岁。两件事那个在先已经无法考证了,推测应该婚事在前,否则不符合守孝的规矩。不过这一年李世民可真够忙的,据说雁门那次隋炀帝被围,十六岁的他就去雁门从军小路一手了......然而这件事的可信度却不高,但作为小说的素材倒是可以参考。

笑倚清风立秋水:诗人王维

传说王维有一次带着孟浩然到了他办公的地方,正在海阔天空的聊着,忽然玄宗大驾光临,搞得二人手足无措,孟浩然只好钻到了床底下。于是王维赶紧迎驾。唐玄宗估计也是个“地下工作者”,居然早就看到了这些,于是问谁来了?王维说是孟浩然,玄宗倒是没有生气,反而高兴的说早就想见见他了。孟浩然顶着一脑袋土钻了出来。可他到底不是做官的材料,这么轻松得来的机会又轻轻松松的扔掉了。

《天可汗:唐太宗李世民》已全面上市,欢迎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