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三國時漢中張魯為何降曹不降劉?

生猛歷史


張魯被曹操攻破,逃入蜀中,閻圃勸他歸順曹操或者劉備。張魯說了句,寧願投降曹操,也不投降劉備。這裡,張魯這麼說,既有心理因素,也有政治利益的原因,也有一些恩怨上的考慮。果然,張魯投降曹操,成了投降曹操眾多軍閥中,算是最為得寵的吧,封了五子連同閻圃為侯。

(張魯佔據著漢中和巴西地區)

張魯早年跟著劉焉入蜀,後受劉焉派遣,連同張脩一起拿下漢中,隨後張魯殺了張脩,控制了漢中。劉璋繼位後,因為張魯不聽命令,於是殺了張魯母弟家室,又派龐義攻打張魯。所以,成都之地,也算是張魯的傷心地吧。後來,張魯又殺害馬超一家,害得馬超家室盡亡,而馬超歸順劉備,和劉備一起兵圍成都,成了劉備陣營裡的大將。如果,已經失去漢中的張魯,此時歸順劉備,資本和名望都不如馬超,而且又和舊主劉璋並蜀中的部蜀有舊怨,比如龐義。所以,張魯的日子恐怕不好過吧。



從政治上來說,曹操之前沒空顧及張魯,於是封了張魯“鎮民中郎將”,算是有恩寵於張魯。而張魯本來要漢中王的,後來也放棄了,沒給朝廷添亂。所以,曹操和張魯早就“眉來眼去”的。於是,曹操攻打張魯,張魯第一個念頭就是投降歸順,只是被弟弟張衛鼓動了下,在陽平關拒守。陽平關被曹操攻破,漢中丟失,張魯逃入蜀地巴中,最後還是歸順了曹操。這讓曹操一下子把兵峰插入蜀中腹地,成都一日三驚,幸虧後被張飛打跑。從這點來說,張魯降曹,也是有功的。

(黃巾軍和太平道的領袖張角)

另外,東漢末年,三輔駱曜,東邊的張角,漢中的張脩都是用宗教控制民心(見《三國志.張魯傳》注引《典略》)。張魯殺掉張脩後,自然也用這套方法鞏固人心,何況他又是張道陵之孫,根正苗紅的。雖然張角太平道和張魯的五斗米道有流派的不同,但是根子都在道教。而曹操當年在轉戰中,得到原來張角的黃巾軍幾十萬大軍,號稱“青州兵”。這些人願意歸順曹操除了軍事上被動,糧草已盡的因素外,還有一個因素是,他們對曹操有“好感”。這是因為曹操在當濟南相時,毀壞神壇,做法和太平教的黃巾軍類似,所以,他們對曹操是有好感的(見《三國志.曹操傳》注引《魏書》)。所以,張魯和黃巾雖流派不同,但是一些做法是類似的,再加上曹操陣營裡有很多原來的黃巾軍,說明至少曹操是有包容性的。所以,這應該也是張魯也比較認同投降曹操的因素之一。


大飛熊騎士



對三國故事比較熟悉的人,應該都知道,在赤壁大戰後形成了孫劉聯盟和曹魏政權相持的形勢。後來劉備集團據有荊州,西進巴蜀,北奪漢中,和曹魏政權展開了漢中大戰,取得了勝利,達到鼎盛。在這一進程中,漢中原有的割據政權——張魯政權可是起到了重要作用。


漢獻帝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率大軍西擊張魯。張魯本來打算舉漢中投降,但其弟張衛堅決反對,率領數萬人據關堅守。關破後張魯又打算投降,但在部下勸說下逃入巴中,說“今之走,避銳鋒,非有惡意”。此後張魯雖然落魄巴中,卻斷然拒絕了劉備招撫,說“寧為魏公奴,不為劉備上客”。那麼,張魯為何堅持降曹不降劉呢?



電視劇《三國》中的張魯形象


這要從張魯本人的信仰談起。據史書記載,張魯為漢初留侯張良後裔,是赫赫大名的道教始祖天師張道陵之孫、嗣師張衡之子。他在漢中自稱“師君”,發展道教正一盟威道(簡稱正一教,又稱天師道),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割據政權。


但是張魯政權並不是家族傳承。張魯母親與益州牧劉焉關係密切,因此他能獲得劉焉信任,被任命為督義司馬,與別部司馬張修一起率軍擊殺漢中太守蘇固,後截斷斜谷道,殺害中央朝廷使者。劉焉去世以後,其子劉璋成為益州牧,張魯便自行割據漢中。

道教祖師張道陵天師是張魯祖父


張魯本人信仰道教正一道,是正一道天師,其政權也是政教合一政權。在道教宇宙觀之中,漢家政權早就失去了存在的正當性,漢家應該順應天命,建立“黃天”或“黃家”新政權。這種思想傳播影響極大,甚至東漢末期幾位皇帝都信仰這種思想。故而張魯的信仰決定了他絕對不可能投降推崇漢室的劉備集團。

張道陵《老子想爾注》是正一道最重要的經典,也有人認為其為張魯著作


相反,曹操信奉黃老道教,一直以道教“真人”自居。在張魯看來,曹操正是他一直所期望的“黃家”和“黃天”。所以在張魯投降後,曹操拜張魯為鎮南將軍,封閬中侯,食邑萬戶,又封其五子為列侯,還與張魯成了姻親。曹操對張魯授以高官厚祿,又結為婚姻,將原巴蜀、漢中地區的大批教民遷往中原,這無疑也是希望通過籠絡張魯來彰顯自己的宗教和政治地位。


參考文獻

姜生:《曹操與原始道教》


生猛歷史


張魯降曹不降劉,主要原因是:曹操已經擊垮張魯精銳,大軍就在門口,張魯只能選擇投降或死戰到底,如要降劉,不確定性太多了。

據《華陽國志·巴中志》載:建安二十年,曹操討伐張魯,魯弟衛抗曹敗北,張魯奔巴中。劉備曾經讓人去勸張魯入蜀,張魯卻說“寧為曹操奴,不為劉備上賓。”


這一說法也是本題來源所在。我們可以分析張魯當時降曹前的心境。

兵臨城下,心理崩潰。

張魯割據漢中時,以五斗米道教化人民,建立了短暫的政教合一的政權。

張魯採取寬惠的政策統治漢中,“民夷便樂之”。對來學道者,初稱“鬼卒”,受本道已信,則號稱“祭酒”,各領部眾;領眾多者為“治頭大祭酒”。不置長吏,以祭酒管理地方政務。繼承其祖的教法,教民誠信不欺詐,令病人自首其過;對犯法者寬宥三次,如果再犯,然後才加懲處;若為小過,則當修道路百步以贖罪。又依照《月令》,春夏兩季萬物生長之時禁止屠殺,又禁酗酒。他還創立義舍,置義米肉於內,免費供行路人量腹取食,並宣稱,取得過多,將得罪鬼神而患病。

可以說,在三國時期,對人民來說,張魯統治的漢中堪稱是世外桃源。

而張魯並不是軍閥,而是教主,他對土地的渴求,遠不如對信眾的渴求。

曹操進軍漢中時,張魯可謂是屢戰屢敗,在心理上已經被曹操的強大武力征服,心理已經徹底崩潰,投降已是時所必然。

在張魯眼中,曹操實力遠勝劉備,且代表正統。

1、儘管在赤壁之戰後,曹操實力大損,但總體實力仍然優於劉、孫。

2、曹操名義上代表正統,此時名義上還是漢帝劉協的天下,降曹等於向皇帝投降,在名義上並不丟人。

3、就投降時的情況來看,曹操對投降的主公,一貫採取優待政策,如張繡、劉琮等,雖然失去軍閥權力,但總歸還能保全性命,還能享受高官厚祿。

4、曹操對叛軍的政策較寬鬆。

曹操對黃巾投降後,不於屠殺,而是收編為自己的軍隊,加強了自己的力量。曹操還到處收生活無著流散的流民,組織他們屯田,使得他們生活安定下來,政府也得到了屯田的收入,足夠糧食的來源。三國時期,沒有一路軍閥具有曹操這樣好的政治,許多軍閥只有破壞性,沒有任何建設性。

5、張魯投降曹操以後,攜帶大量的信眾來到長安、洛陽和鄴城三地,利用曹操對張魯的優待,或明或暗的向社會的上層和下層傳播五斗米教。經過曹魏時期和西晉的發展,到東晉時,五斗米教取得了很大的發展,勢力已經擴展到了北方和中原地區,就連大書法家王羲之都是五斗米教的信眾。

在張魯看來,劉備不能容納投降的主公

1、劉備初定漢中,人心不穩,在張魯看來,就像暴發戶一樣,內心有些鄙視。另外,劉備輕鬆奪取蜀地,也是撿了張魯攻打劉璋的便宜。虎口奪食,豈能無恨。

2、劉備當時實力不強,一旦曹操控制漢中,極有可能繼續進軍蜀地,張魯可能面臨二次投降。這就和後來劉禪在考慮投降西晉還是逃亡到東吳一樣,最後劉禪選擇直接投降西晉。

3、劉備對前來投降或投靠的主公,不太客氣。參見劉琦、劉璋的下場。

4、投降曹操等於投降政府,從情感上容易接受,而劉備雖然託名皇叔,還是有點玄乎的。

5、如果張魯到了劉備那裡,劉備的人比較少、地盤太小,難免受到劉備的猜疑,五斗米教的傳播也就無從說起了!


散仙讀史


曹操是誰?劉備是誰?

曹操是當朝宰相,雄據北方九州之地,即便赤壁大戰輸了,依舊是天下最有權勢,最有力量,定鼎江山式的人物。簡單說就是,曹操出身世家,有人有錢、軍隊強大、有最大地盤、還有大義名份。

劉備在北方也就短暫獲得徐州兩三年,北方世家豪傑誰承認劉備?到荊州才依靠江東力量向西吞併劉璋。在張魯這種地方軍閥,豪強眼中,劉備毫無道義,又是地位低下的草莽,完全就是暴發戶。

而且,看看劉璋及劉琦的下場,劉備與曹操有可比性嗎?

所以張魯才說,寧為曹公奴,不為劉備客。


四川達州


劉表二公子劉琮投降曹操善終,劉表大公子跟著劉備結果呢?張繡宛城之戰殺了曹操兒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大將典韋。投降曹操一樣善終,曹操怕張繡忌憚還和他結為兒女親家。而劉備呢,呂布轅門射戟救了劉備一命,平日裡跟呂布稱兄道弟,關鍵時刻落井下石。呂布確實人品不好,但是關鍵時刻捅刀子也非君子所為吧!再來劉璋一口一個同宗兄弟,都是漢室宗親,劉備下手一個比一個狠。


東紅西黑南媽北獸中白


這種問題還需要問?別忘了他是幹嘛的,他起家都是靠張修的五斗米教,殺了張修,接管了他的五斗米教,利用宗教快速收攏人心,他才能割據一方,而且他早就想投降曹操了,他抵抗就是為了獲得談判的籌碼而已。而且曹操代表朝廷,投降了可以獲得朝廷傳教許可證,那可是官方的,而且曹操地盤大。方便傳教啊。跟著劉備有什麼用,地盤就那麼點,一旦劉備哪天被滅了,自己被打入邪教行列不就慘了(最早東漢時都叫米賊,本來就已經是邪教了)永遠別想洗白了。


o小爺他爸


張魯和益州劉焉有仇,所以一直都是對立狀態,換言之自然和益州本土勢力也是對立的。劉備佔據了益州依舊重用益州派,所以張魯不可能投降劉備。

其次曹操當時天下勢力最大,如果挾攻下漢中之勢頭繼續攻擊益州,未嘗不能滅了劉備,自然挑勢力最強的投降。而且張魯的手下張松,閻圃等也傾向於投降曹操,不聽估計會被殺,再則萬一投降劉備再被滅了,又投降一次,如此反覆只能死路一條。


oo淰舊


因為劉備在益洲,橫徵暴斂,殘害百姓。把男人抓來當兵,女人為前線運送物資。還有,劉備製造了(直百錢),廢掉(五株錢)。此舉讓劉備發了橫才,更讓百姓掉進了火坑。別說,張魯為何不投劉備,在益洲老百姓都拼著行外跑!這就是最真實的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