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的張魯是個什麼樣的人?他的漢中是個什麼樣的政權?

童嘔霸


在三國時代,是男人的天下,女性們沒有尊嚴與人權。熟讀三國時會發現,馬超很悲劇,本來有著不俗的戰績,可是遭到了滅族之禍,又在小陰溝中帆船了。最後不得不投奔劉備,可是一腔熱情卻沒有揮灑的平臺,鬱鬱而終,生命結束在47歲那一年。

不要為他感到悲哀,因為馬超的結果,都是咎由自取。為什麼遭遇滅族之禍?還不是他為了保全自己的勢力,不顧及老老小小兩百多口人,直接發動了潼關之戰。後來的各種遭遇,也是因為他的野心太大。他不值得可憐,真正可憐的是他的家人。尤其是他的庶妻董氏,被丈夫牽連,一生很悲慘。

據說,當時馬超到了漢中,在張魯手下討生活。本來張魯想讓他做自己的女婿,可是發現此人的人品不行,也就打消了這個念頭。在歷史記載中,馬超在漢中有家室,董氏為他生了兒子。可是後來馬超發現張魯沒有什麼大作為,就偷偷給劉備寫了請降書,並且偷偷帶走很多部下。他沒有舍下自己的部下,20歲卻拋棄了董氏與孩子。這是不負責的男人,沒有想過自己的背叛會牽連這對母子嗎?

開始的時候,張魯沒有因為馬超的背叛而遷怒他的老婆與兒子,反而覺得他們是孤兒寡母,給予了很多照顧。可是,曹操來到了漢中,張魯投降了。因為曹操與馬超有一些陳年的恩怨,對他的家人也不會客氣。那年她25歲,曹操硬生生逼張魯殺掉了她的兒子,想想一直相依為命的兒子被人殺害,作為母親該有多痛苦?

痛苦的遭遇沒有結束,董氏長得不錯,自然沒有逃過曹操的魔掌。不過曹操沒有將董氏囚禁在自己的後宮,反而將其賞給了張魯的手下,令這位可憐的女子成了玩物。

有人說,她為什麼不反抗呢?在男權時代裡,弱不禁風的女子如何反抗?別說曹操與馬超有舊怨,即使沒有,董氏也逃脫不了做玩物的命運。就連孫夫人都是這樣,自幼被家人捧在手心裡,可以隨意的舞刀弄槍。可是依舊擺脫不了為政治犧牲的命運,在花兒一樣的年紀裡,嫁給了四十多歲的劉備。還有義士臧洪的寵妾,被剁成肉羹,十分殘忍。這就是舊時代的落後,女人只是犧牲品!


智在三國


張魯在三國中算是一個非常特殊的人物,說他特殊,是因為既是三國時期道教中唯一一個稱霸一方的諸侯,更是眾多諸侯中唯一自封天師的諸侯,赤手空拳起家,通過五斗米教來控制和教化民眾,割據漢中20多年。

一是發跡之路

比較另類張魯的身世比較特別,他是大名鼎鼎的祖天師張道陵的孫子,“嗣師”張衡的兒子,五斗米道的第三代天師(稱系師)。他還有另一更特別的身份,據傳是西漢留侯張良的十世孫。張魯的從政之路也是非常特別。根據劉焉傳和《後漢書》記載,張魯因其母與劉焉的關係,被封為督義司馬,掌兵攻打漢中後,脫離劉焉,擁兵自立,張魯是依靠五米鬥教教眾的支持,逐步在漢中站穩腳跟。朝廷對張魯割據的漢中鞭長莫及,不僅沒有徵討他,反而封張魯為鎮民中郎將,領漢寧太守,允許他向朝廷進貢,成為稱霸一方的諸侯。

二是治國方式非常奇特。張魯是“三國唯一實行社會主義制度的軍閥”,他在漢中搞政教合一,自稱“師君”,以黃老無為之策統治漢中。他不置長吏,以祭酒管理地方政務,所有前去找張魯求道的人,一開始都稱為“鬼卒”,成為中層骨幹之後稱之為“祭酒”,到了祭酒這個位置就可以領導一些部眾,更頂層的就是“治頭大祭酒”。他創立義舍,置義米肉於內,免費供行路人量腹取食,並宣稱取得過多會得罪鬼神致病,對犯罪的人三次寬恕,如果還未改正才會增加懲罰,如果是小過錯,就懲罰修路百步。還要求春夏兩季不能屠殺和酗酒。在當時戰亂的三國,漢中儼然成了漢末動亂年代中的一個世外桃源。毛主席評價說:漢中有個張魯,他搞過吃飯不要錢,凡是過路人,在飯鋪吃飯吃肉都不要錢。他搞了30年,人們都高興那個制度,這有種社會主義的作風,我們的社會主義由來已久了。

三是人生結局很是圓滿。張魯在漢中統治了20多年,這期間,雖然北有韓遂、馬超,南有劉璋這兩個強大的鄰居,都經常不時的派兵騷擾,但憑藉地利天險,以及轄內民眾的團結,也算是穩固。但後來曹操滅了韓遂、馬超,劉備滅了劉璋,張魯的麻煩就來了。這新來的兩位實力更強大,哪一個張魯都惹不起。建安二十年,曹操征討張魯,一直攻打到了陽平關。張魯知道在劫難逃,想投降曹操。

但其弟張衛不聽,率數萬人馬堅守陽平關,為曹操所破。有人勸說張魯投劉備,張魯氣憤地說:寧為曹公作奴,不為劉備上客”張魯於是採取不抵抗政策,棄城逃往巴中地區,將倉庫裡的金銀財寶都留下,用這種方式側面告訴曹操歸降之意。曹操到達南鄭後,讀懂了張魯的心意,對張魯以客禮相待,接受張魯的歸順,封他為鎮南將軍,閬中侯,食邑一萬戶,張魯的五個兒子也封為列侯,同時和張魯結為兒女親家。張魯投降曹操後,大量徒眾跟隨他北遷三輔(長安、洛陽、鄴城),
使五斗米道的勢力發展至北方和中原地區五,取得了很大的發展。後來元朝追封張魯為“正一系師太清昭化廣德真君”。


以業餘視角品讀歷史,用淡泊心態談笑古今,掌心讀歷史歡迎關注點評。


掌心讀歷史


張魯是五斗米道創始人張陵的孫子自稱是留侯張良的後人。張魯的母親"有少容,善鬼道"。也就是說他的母親是個女巫,喜歡搬神弄鬼招搖撞騙一類的構當。古時候人都比較迷信。她經常往來益州。益州牧劉焉是當時皇帝權父看到漢末天下亂於是通過關糸來到-益州割據自保。張魯的母親和劉焉搭上關糸後把兒子張魯介紹給他。劉焉任張魯為司馬與別部司馬張修帶兵攻打漢中太守蘇固。蘇固死後,張魯又殺死張修奪了他的兵馬在漢中自立,然後截斷斜谷道殺漢使節斷絕漢中和益州的對外聯糸。劉焉死後他的兒子劉璋劉季玉代他職務,劉璋能力低下張魯不願服從他。劉璋殺了他的母親和兒子派兵攻打,張魯打敗益州軍隊正常式自立。張家創"五斗米道”發展會眾,張魯是第三代傳人。他在漢口自立後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權這是張魯不同於其他割據軍閥的一地方。由於曹操無暇西顧給張魯鎮民中將頭銜答理漢中。當時中原和關中大亂,有教萬戶來到漢中,凡入教、者須交五斗米故名。入教者稱鬼卒由祭灑管理地方,教民要誠信不欺詐。對犯錯誤的人原諒三次再處罰,犯小錯的人修路百步贖罪。創義舍,置米肉供人食用,吃多的得罪鬼神得疾罪。張魯依靠五斗米道在漢中經營漢中巴地三十多年。建安二十年曹操率十萬大軍伐漢中。張魯的弟弟不願投降率軍抵抗失敗。張魯封好府庫財物避難巴地。曹操對張魯做法非常欣賞。這個時侯張魯成了香餑餑,劉備和曹操都派使節和他聯繫糸。張魯權銜利蔽說⺀"寧為曹公做奴,不為劉備做上客。”率眾投降曹操。曹操大喜封張魯鎮南將軍,閬中候,食邑一萬戶,五個兒子皆為列候,並和曹操結成兒女親家。張魯率數萬信徒到達長安,洛陽和鄴城,利用和曹家的優待和良好關糸在社會上下層傳教。經魏西晉到東晉,五斗米道在北方和中原地區得到傳播。因此張魯早年是一個披著宗教外衣的軍閥,降曹後成了五斗米道的教主師君。





關東俠客


張魯在三國時期,特別是管理漢中時期。的確有著值得令人稱讚的政績。由於蜀主劉焉跟張魯的母親關係曖昧。致使張魯惱羞成怒,將漢中獨立了出去。張魯治理漢中時。使用了神學。他自己自稱為教主。哦,是五斗米教主。從某一方面來說,張魯在漢中的治理過程中,跟共產主義還有那麼一丁點的相似。比如,他會在道路的交叉口處設立供人們休息的房舍,裡面準備有柴米油鹽。供過路的行人乞丐免費使用。可以這麼說,張魯治理下的漢中,國富民殷,路不拾遺,夜不閉戶。也正因為如此。富足的漢中引起了兩頭餓狼的注意,一個是曹操,另一個則是劉備。面對曹操和劉備的脅迫。張魯揀選了曹操,他把漢中的倉庫府庫一股腦上鎖。然後把鑰匙和自己一併交給了曹操。曹操得了漢中,劉備便不爽了。所以,兩家為了漢中的歸屬。打得頭破血流。


風雨中的梅雲


張魯這個人大有來頭。

據說他是漢初名臣張良的後代,祖父是道教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張陵。張陵是五斗米道的創始人,以張天師之名聞名天下。張陵在川蜀鵠鳴山學習道術,據說他寫了一本《老子想爾注》,收受門徒時,門徒要敬獻五斗米,故而稱為“五斗米道”。張陵死後,他的兒子張衡(非天文學家張衡)成為第二代天師,後來張魯繼承其業,成為第三代天師。

張魯不僅是個宗教領袖,也成為重要的軍閥頭目。在劉焉主政益州時,張魯受其重用,開始登上政治舞臺。後來劉焉任命張魯為督義司馬,與別部司馬張脩一起發兵奪取漢中。張魯頗有野心,襲殺張脩,奪其部眾,盤踞漢中,成為割據一方的軍閥。劉焉死後,劉璋繼任益州牧,由於張魯不願歸順,劉璋大開殺戒,把張魯孃家親戚都殺掉。

張魯建立了一個政教合一的政權,與中國其他各地政權完全不同。不置長吏,各部首領都是宗教大頭目,稱為治頭大祭酒。初學者者叫“鬼卒”,而信教者則稱為“祭酒”。這種特殊的政權模式,在中國獨樹一幟。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平定涼州後,下一個目標,便是盤踞於漢中的張魯。

漢中之戰打響。

鑑於此次戰爭的重要性,曹操決定親征。

當曹軍抵達陽平關(陝西勉縣)時,漢中宗教領袖張魯惶恐不安,打算舉旗投降。張魯的弟弟張衛不以為然,認為陽平關依山伴水,山勢陡峻,萬夫莫敵,豈能輕易拱手讓出呢?他拒不投降,沿著山嶺修築堡壘,綿延十餘里,氣勢頗雄。


起初曹操以為陽平關可輕而易舉地拿下,到關口親自偵察後,才懊惱地發現根本不是那回事。還能怎麼辦呢?只能硬著頭皮上了。

山地戰不同於平原戰,高山峽谷是天然的防禦工事。張衛還是有兩把刷子,營壘佈置無懈可擊,曹軍仰攻,山勢太陡難以攀爬,每前進一步都困難重重。張衛居高臨下,箭矢如雨,擂木巨石從山頂砸下,曹軍傷亡慘重。一代兵神曹操也要望山而興嘆了,前進不得,後勤運輸也跟不上,眼看軍中糧食一天天少了,纏鬥下去,不是辦法。

曹操自我解嘲說:“此妖妄之國耳,何能為有無?吾軍少食,不如速還。”在諸割據政權中,只有漢中是以宗教立國,故而曹操稱之為“妖妄之國”。曹操打起退堂鼓,令夏侯惇、許褚等將領召回山上的部隊,打算開溜了。

戰爭的魅力就在於有無限可能性,一個偶然事件,居然令曹操反敗為勝。這個事情說起來十分蹊蹺,山頂的曹軍部隊奉夜撤退,豈料山路曲折,竟迷了路。這支部隊就在山裡頭轉悠著,誤打誤撞,闖入張衛的一個營壘。這個營壘估計比較隱蔽,守兵沒料到大半夜的曹軍會殺到這裡,根本沒有任何防備,在曹軍的突襲下,竟然潰不成軍,陣地輕而易舉地丟失了。

曹軍付出慘重傷亡強攻卻毫無進展,誤打誤撞竟無意中撕破敵人堅不可摧的防線。幸運女神對曹操可算是眷顧有加!

隨軍同行的侍中辛毗、主簿劉曄非常興奮,馬上差人火速通知夏侯惇、許褚說:“我軍已佔領賊人重要據點,賊兵已經潰逃。”夏侯惇、許褚聞訊,不相信,天底下哪有這麼好的事情!該不會是端掉敵人一個小據點,誤以為是要塞吧。為了一探究竟,夏侯惇馬上出發,結果讓他大為驚喜,從此他相信天上真的會掉餡餅了。

戰場形勢發生變化了,曹操自然不撤退了,果斷從突破口發動反攻。失去天險的張衛如何抵擋,防線全線動搖,兵敗如山倒,他自己也匆匆逃去。

天險陽平關失守,張魯洩氣了,他放棄漢中,退往巴中。臨走之前,府庫裡大量寶貝沒法帶走,他把府庫封了,留給曹操。曹操入南鄭(漢中治地)後,見到府庫中的財物完好無損,羅列整齊,就明白張魯並沒有頑抗到底的決心。他甚至還派人前去慰問張魯,這是感謝他為國家保存許多物資。

在曹軍強大軍事壓力下,與張魯結盟的蠻族首領樸胡、杜濩、任約等先後歸順中央。盟友投降後,張魯已成孤家寡人,孤掌難鳴,權衡利弊後,決定放下武器,向朝廷投降。因為張魯撤退時把府庫財寶完好無損留給曹軍,曹操對他有好感,遂授予他鎮南將軍之銜,封閬中侯,食邑萬戶。張魯的五個兒子以及部下閻圃也被封為列封,算是風風光光了。以前投奔張魯的關中將領程銀、侯選以及馬超舊將龐德也一同投降,曹操同樣優待有加。


君山話史


從當時區域講,張魯是整個中華地區政教合一的第一人,而且也是當時以至後來的唯一一人。

從執政理念講,以教治國,小康社會、世界大同、分級管理的思想顯而易見。

從理念來源講,他是中華本土產生的,根植於中華、實踐於中華的理念。一一張魯偏居漢中,估計沒有受外來思想影響。

對宗教影響講,影響了道教的發展,第一次有了大規模的社會實踐,並且獲得了階段性成功。張魯離開漢中後,後來者沿用他的思想,傳說影響漢中60多年。並且道教以他為天師(好像是第六代)

對當地影響講,產生了佛道融合之勢,影響當地人思維方式、生活方式:

一是漢中前廟後道的建築特多。這在其他地區基本上沒有。

二是百姓佛、道同拜,普通人基本分不清廟或道觀、和尚或道士的區別,以及分別供奉誰。

三是崇從自然、小富即安。開疆拓土、奮力打拼的思想基本不會長久,去外地打工、工作的人也不是很多。

四是百姓純樸善良,相互幫助,一般沒有害人甚至沒有防人之心。這一點隨處可見。

五是自然生態保護良好,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自然環境優美。

個人看法,僅作交流,不一定正確。


大山江南岸


張魯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建立政教合一政權的人,並且是五斗米道的第三代天師,可以說他弟是繼方的軍閥,又是一個宗教派別的領袖。在陳壽所著的《三國志》中,對張魯有如下的記載:

五斗米道,天師傳人

張魯字公祺,是沛國豐縣人。祖父張陵,客居蜀中,在鵠鳴山中學道,編寫道書來蠱惑百姓,凡是跟從他學道的人都交五斗米,所以世人又稱之為米賊。


張陵死後,他的兒子張衡繼續實行他的道法,張衡死後,張魯又繼續實行。因此,張魯是五斗米道的第三代天師。

張劉交惡,政教合一

益州牧劉焉,任張魯為督義司馬,與別部司馬張脩率兵進攻漢中太守蘇固。張魯便襲擊張脩將其殺害,奪取他的部眾。

劉焉死後,他的兒子劉璋接替他的位置,因為張魯不順從,便把張魯的母親及全家宗室全部殺掉。張魯便割據漢中,用鬼道教化民眾,自己號稱師君。

御民有術,漢中大治

那起來學道的人剛來的全都稱作鬼族,接受道教並堅信不疑的成祭酒。祭酒各自領其部眾,部眾多的稱為治頭大祭酒。對入道者全都教導他們誠信不欺詐,如果有病要先懺悔自己的過錯,這些做法大多與黃巾軍相似。

各個祭酒全都在自己的教區內新建義社,義舍如同今天的驛站旅館,又準備義米義肉懸掛在義舍中,過路人根據自己的飯量大小吃飽為止,如果拿到過多,鬼道就會讓他生病。入道者如果犯了法,先原諒他三次,再犯就要刑法懲治。教區內不設置縣令縣長,都由祭酒來治理,漢族和少數民族百姓都認為很方便,樂於接受。



張魯雄踞漢中將近三十年,漢朝末年沒有能力對他進行征伐,便派使者到漢中任張魯為鎮民中郎將,兼任漢寧郡太守,而張魯與朝廷的關係,不過是送一點貢品而已。

不戀虛名,以退為進

漢中百姓有人從地下挖出一枚玉印,下屬們想尊張魯為漢寧王。張魯的功曹巴西人閻圃勸張魯說:“漢水流域的民戶超過十萬,物產豐富,土地肥沃,四面屏障險要堅固。以此上可匡扶天子,可以做齊桓公、晉文公,其次像竇融那樣也不失享有富貴。如今你奉皇帝命令任命和設置官員,足以發號施令,不用稱王。希望您暫時不稱王,不要成為首先遭殃的人。”張魯聽從了他的話。韓遂、馬超作亂,關西百姓有數萬家從子午谷投奔張魯。



建安二十年,曹操從散關出武都郡征伐張魯,到達陽平關。張魯想獻出漢中投降,他的弟弟張衛不肯,率領數萬人憑藉陽平關拒守。曹操攻破陽平關,張為逃入蜀中。張魯聽說陽平關已經陷落,準備叩頭投降。閻圃又說:“如今因為迫不得已而投降,功勞必輕,不如先抵禦一下,然後投降,這樣功勞比多。”

歸屬朝廷,聯姻曹操

於是張魯便奔南山進入巴中。左右想把寶貨倉庫全部燒掉,張魯說:“我本來想投降朝廷,而意願還未能實現,如今的逃走,是躲避朝廷銳利的兵鋒,並沒有惡意。寶貨倉庫應該歸國家所有。”便把倉庫封好才離去。曹操進入南鄭,對張魯的行為特別讚許。又因為張魯本來就有歸降善意,派人對他進行慰問勸說。



張魯邊帶領全家出來投降,曹操親自迎接並任他為鎮南將軍,用客禮對待他,封爵為閬中侯,封邑一萬戶。又封張魯的五個兒子以及閻圃等人都為列侯。為兒子彭祖娶張魯的女兒為妻,張魯去世加諡號為原侯,他的兒子張富承襲爵位。

一個人的歷史,一家之言。


一個人的歷史


三國傳教士張魯先生

張魯是張陵之孫,五斗米道系師。在張陵死後,張魯父張衡繼行其道。張衡死,張魯繼為首領。 其母好養生,“有少容”,“兼挾鬼道”,白話一點的說,這位張魯先生就是五斗米道的所謂的首領,基本靠教義的忽悠,估計有點神乎其神的本事行走於亂世之中。(圖為張魯)

三國時期的政教合一的漢中政權

張魯襲取巴郡。 於是割據於漢中,以五斗米道教化人民,建立了短暫的政教合一的政權。張魯在漢中勢力範圍中,以五斗米教義約束百姓。教民誠信不欺詐,令病人自首其過;對犯法者寬宥三次,如果再犯,然後才加懲處;若為小過,則當修道路百步以贖罪。(整個一中國的真主安拉)在他的管理下,轄區內的百姓臣服於他的統治,也遵守他轄區內的規矩。(整一個和諧了得)而且他在他的漢中小區的內物業管理也不錯,各地百姓廣有來投。

張魯創立義米,不計報酬的給於過路的人糧食,這在東漢末年那個人吃人的年代中,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對周邊的少數民族也採取了寬鬆的民族政策,獲得了該地區百姓的鼎力支持,笑傲漢中二十年,後來曹孟德在建安十二年親起十萬精兵討伐張魯的漢中政權,雙方互有勝負,但是張魯急流勇退,在自己籌碼最多的時候誠意歸降了曹操,曹操覺得其人人品不錯,在曹魏股份有限公司給了張魯一個閬中侯(高管職位)而且要自己的兒子娶了張魯的女兒,結為親家。張魯死後諡號原侯, 葬於鄴城。(中規中矩)值得後人稱道。


獨霸藍星的兔子


三國動亂時期,主要有三種勢力。一是宗教勢力,二是山賊勢力,三是軍閥割據勢力。其中軍閥割據勢力危害最大,宗教勢力次之,山賊排在最後。張魯屬於軍閥加宗教勢力的典型,簡稱政教合一勢力。

在當時這樣的政教合一勢力有三股,

一是關中三輔地區的駱曜,他招收眾徒的手段是緬匿法,即教人隱身術。二是河中地區的張角,創立了太平道,也稱為黃巾軍,號稱“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三是漢中地區張陵(張魯他爺)創立的五斗米教。

這裡重點說五斗米教,五斗米教創始人是張陵(也稱張道陵),即《西遊記》裡哪吒對假牛魔王撒謊時,說張道陵問他年齡的那個人。張魯是張道陵的孫,而五斗米教傳到張魯這一輩已經發生了一些改變。

五斗米教教規和張角創立的太平道教規有些一樣,五斗米教入教必須交納五斗米,故稱為五斗米教。生病的人在治病時要向張魯懺悔,說出自己曾經犯過的過錯。張魯依據病人的姓名和經歷進行祈禱,做三通,一通天,二通地,三通水。使張魯的祈禱到達山川,病人的過錯埋地、沉水,從而得到神仙原諒,然後病人的病就好了。

相信五斗米教的人很多,當時漢中有從眾數萬人。而張魯和他的母親都是佈教之人。

張魯原來是益州牧劉焉的督義司馬,後來劉焉派張魯和別部司馬張修偷襲斬殺了漢中太守蘇固,隨之佔領了漢中地區。張魯和張修因為兵權問題發生爭執,張魯殺了張修,兼併了張修的部眾,後來張魯在劉焉的授意之下,殺害朝廷使者,在漢中稱霸,成為半獨立政權

劉焉具有益州和漢中後開始有稱帝的打算,舟車出行皆仿照皇帝樣式。後來劉焉居住的綿竹城遭到雷擊,一場大火燒燬了半個綿竹城,無奈劉焉將益州治所從綿竹遷到了成都。這場大火之後,劉焉背後生疽,病重而死。

劉焉死後,張魯開始慢慢的減少和益州的聯繫,逐漸擺脫了繼任者劉璋(劉焉二兒子)的控制。劉璋一怒之下殺了張魯之母,派龐羲攻打張魯,張魯多次擊敗龐羲,徹底扯出反旗,以漢中王的姿態獨立於天下。

張魯獨立後,開始廣泛的傳教,使得漢中地區及其附近的羌、氐等少數民族都紛紛歸附,部眾達到數萬人。

後來,曹操平定關中,計劃進攻張魯。曹操帶兵十萬,聲勢浩大,張魯畏懼,想要投降,被弟弟張衛勸阻。張衛認為漢中地勢險要,足可以防守住曹操。

其實張衛的話很對,曹操的十萬兵力根本拿不下漢中。當時張魯已經準備逃走,張衛據險守於陽平關。曹操多次派兵進攻陽平關,皆被張衛所敗。而從關中往漢中運糧極其困難,時間一長,曹操心生退意,於是撤軍。這時奇蹟發生了!

魏軍將領高祚率軍撤退,在夜裡迷路誤入張衛防守的山上,而此時山上不知道從哪裡跑出來許多麋鹿,這些麋鹿衝破了張衛設置的營寨。而魏軍也稀裡糊塗的跟著進入了張衛的營寨。於是一陣亂戰爆發了,張衛不知道發生了什麼情況,還以為發生魏軍主力趁夜襲營,自己又沒有準備,於是慌亂中投降了曹操,曹操隨之佔領了漢中,你說這叫什麼事?運氣好了,擋都擋不住!

夜有野麋數千突壞衛營,軍大驚。夜,高祚等誤與衛眾遇,祚等多鳴鼓角會眾。衛懼,以為大軍見掩,遂降。

張魯聽到陽平關失守,於是逃往巴中的山中。臨走之時將金銀財寶都封庫放好,等待曹操接受。曹操來到後看到張魯財物無所取,認為張魯有歸降之意,於是派人和張魯聯繫,張魯隨即投降了曹操。

張魯投降後被曹操封為鎮南將軍,善終。據《真誥·卷四·運象篇》記載,四十四年之後,張魯死而復生,大笑而亡。也許張魯和他的爺爺張道陵一樣,都成仙了。而這樣的三國人物還有關羽,死後也封神。因此不必大驚小怪!

最後正面回答問題,三國時期的張魯是五斗米教的教主,他盤踞於漢中創立了政教合一的漢中政權,是三國時期三個政教合一政權最晚倒臺的一個。張魯本可以在漢中繼續堅守,但是由於一場意外,陽平關失守,於是本有投降之念的張魯投降了曹操,後在洛陽善終。張魯死後,其人其名傳於後世,有成仙之疑!


每日趣評


與曹操和諸葛亮這些歷史巨星相比,張魯只能算一個小人物;與長安,洛陽,荊州這些歷史名城相比,漢中也遜色很多。但張魯及他所建立的漢中政權,在三國時期卻別具特色,而且在三國的歷史形成中,佔據相當重要的地位。

張魯的祖父張陵,在西川創立了五斗米教,三傳至張魯。五斗米教以《老子:五千言》為經典,創立道教,入教者,助米五斗,故號五斗米教,。張魯先依附益州牧劉焉,後在漢中割據獨立,自建政權。他將政教合一,建立了一套由低到高的宗教統治秩序,即一,不立官吏,而以大,小祭酒負責管理部眾;二,提倡誠信,不許欺詐;三,建立義舍,給過往者提供飯食;四,有犯法者,必恕三次而後施罰。當時天下大亂,獨漢中盆地如世外桃源,四方信道者或難民時或慕名而來,使漢中出現了"漢川之民,戶出十萬,財富土沃,四面險固","政通人和,民夷便樂之"的景象,如此"垂三十年"。

赤壁之戰以後,曹操,劉備,孫權三家,都把戰略目光投向了西蜀和漢中。劉備佔據蜀以後,漢中便成了魏,蜀爭奪的焦點。曹操先得,張魯降曹(得善終)。後劉備又趕走了曹操勢力,佔據漢中,稱漢中王。從此,三國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

歡迎點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