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2 學哲學:歷史的創造者是英雄,還是人民群眾

學哲學:歷史的創造者是英雄,還是人民群眾​首先,讓我們重溫毛澤東主席的詞《賀新郎.讀史》:

人猿相揖別。

只幾個石頭磨過,小兒時節。

銅鐵爐中翻火焰,為問何時猜得,不過幾千寒熱。

人世難逢開口笑,上疆場彼此彎弓月。

流遍了,效原血。

一篇讀罷頭飛雪,但記得斑斑點點,幾行陳跡。

五帝三皇神聖事,騙了無涯過客。

有多少風流人物?

盜蹠莊蹻流譽後,更陳王奮起揮黃鉞。

歌未競,

東方白。
學哲學:歷史的創造者是英雄,還是人民群眾

這是一代人民領袖面對歷史發出的深沉詠歎,更是對歷史發出的嚴正裁判,創造歷史的不是史書中連篇累牘,歌功頌德的所謂神聖帝王,而是那些奮起反抗"揮黃鋮"的廣大奴隸。一首詩詞,揭開了歷史的本來面目,讓歷史真相大白於天下,真是正本清源,扭轉歷史,重整乾坤。
學哲學:歷史的創造者是英雄,還是人民群眾​在馬克思主義誕生以前,歷代反動階級為了自己統治的長治久安,極力歪曲歷史,掩蓋歷史真相,把自己打扮成救世主和創造歷史的真英雄。英雄創造歷史的反動思想在中外歷史上不謀而合,一丘之貉。在德國,哲學家尼采公然宣稱,歷史的創造者是英雄人物,人民群眾不過是一片廢墟,一堆瓦礫場,是供少數偉大人物的試驗品。這種極端仇視人民的反動思想成為了法西斯納粹的思想動力,給世界廣大人民帶來了巨大災難。在中國,英雄創造歷史的觀念更是登峰造極,一部二十四史,就是少數帝王將相的表演史,人民群眾默默無聞。難怪毛主席痛斥二十四史:全是鬼話!在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中,作者作為封建文人,有著濃厚的英雄創造歷史的陳腐觀念,在書中,無論是皇叔劉備,還是漢賊曹操,都遠遠高於人民群眾,人民群眾在他們面前只有頂禮膜拜的份兒。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歷史的真正動力,馬克思主義真正發現了只有人民群眾才是歷史的創造者。


學哲學:歷史的創造者是英雄,還是人民群眾

那麼,英雄創造歷史的思想為什麼能長久佔據統治地位呢?一,認識根源,社會歷史呈現出來的面貌,往往是必然過程深藏於內,偶然情節顯露於外。如龐大的樂隊,多數深居樂池,指揮獨領風騷。製造蒸汽機的廣大工人默默無聞,而發明者瓦特卻名垂青史。這種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的表現形式掩蓋了人民群眾的決定力量。尤其是當人民群眾要求通過自己的英雄人物表達和實現自己的願望,偉大人物也確實能起到這種作用時,或者由於鬥爭的需要,或者由於敘述歷史的方便,常常出現對英雄人物的過分讚揚,這就更容易使人們停留在歷史的表面,產生英雄創造歷史的錯覺。二,社會歷史根源,在私有制社會條件下,少數處於統治地位的反動階級在政治,經濟上為所欲為,獨斷專行,似乎能夠隨意主宰力史,這就大大強化了英雄創造歷史的思想認識。三,階級根源,歷代剝削階級為了維持統治,歪曲歷史,百般吹捧自己的領袖人物和政治代表。秦朝李斯,在代表皇權的玉璽上刻下八個大字:受命於天,既授永昌。從此,天子成了皇帝的代名詞,君權神授使皇帝一人凌架萬民之上。漢帝劉邦,本布衣出身,但當上皇帝后,為了表示自己的不凡與英雄本色,竟編出了自己母親與大蛇交配才生出自己的彌天大謊,而廣大人民群眾在這些極少數帝王面前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人",長此宣傳的結果,使英雄史觀根深蒂固。


學哲學:歷史的創造者是英雄,還是人民群眾

英雄史觀表現為兩種基本形態。一種是唯意志論。它認為,少數帝王將相,英雄豪傑可以決定歷史的進程。二是宿命論。它認為,決定社會歷發展的是某種神秘的精神力量,如:上帝,天命,神,絕對精神,等等。而現實中的英雄人物則是上述諸如此類精神力量.的體現者或受託人。

馬克思主義的產生徹底終結了上述謊言,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一條顛撲不破的真理。首先,人民群眾是社會財富的創造者。人民群眾之所以是人類歷史的創造者,最根本的就在於,它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一一社會生產力的體現者,是推動歷史前進的最偉大的客觀物質力量。其次,人民群眾也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人民群眾的實踐活動,是一切精神財富的源泉。科學的產生和發展源於和依賴於勞動人民的生產經驗。《本草綱目》《齊民要術》《水滸傳》《三國演義》《浮士德》等,都是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口頭文學與民間傳說豐富發展的結果。最後,人民群眾還是變革社會制度的決定力量。縱觀歷史的長河,人民群眾,社會中大多數人的人心向背,始終是社會發展中經常起作用的因素。人心的向背,體現著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代表著每一個歷史時代的時代精神,預示著社會進一步發展的方向。得人心者昌,逆人心者亡,這就是歷史的真理。


學哲學:歷史的創造者是英雄,還是人民群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