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0 水煮旧闻|白菜股连板再现,低价为王策略何时更有效?

点击蓝字

水煮旧闻|白菜股连板再现,低价为王策略何时更有效?

关注我们

水煮旧闻|白菜股连板再现,低价为王策略何时更有效?

太阳底下并无新事,人性与周期不变。“水煮旧闻”选编金融投资类“旧新闻”,对照当下热点,并非扬汤止沸,未来或水落而石出。我读旧闻,君听新声;我弹弦歌,君知雅意,往事不只回味。

震荡行情中,久违的低价股群体站上“新风口”,狂掀涨停潮。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截至7月26日收盘,剔除未开板次新股,沪深两市上周共有25只个股出现了两连板以上的走势,其中有18只个股最新股价在10元以下,占比72%。

仅7月26日的61只涨停股中,有46只是5元以下的低价股。另外,连板的低价股中,不乏狂揽八连板、六连板、五连板者。可是,其中多家上市公司不仅业绩亏损,也没有出现基本面的好转,还存在高股权质押、高额债务、管理失控等问题。

虽然A股市场爆炒低价股的现象在历史上并不少见,但自2015年的牛市戛然而止后,大白马与低价股分道扬镳、分化演绎加速,前者业绩为王,接连创出新高;后者不断“沉沦”,今年以来“一元股”数量接连创出十年来最高。

如今,白菜股连板再现,低价为王策略又回归了吗?

数据告诉你 牛市要买低价股

以本轮牛市的起点,即2014年7月1日为起点,2014年6月30日股价最高和最低的200只股票分别作为样本,观察其在本轮牛市(截止2015年3月16日)中的表现可以发现,200只高价股期间平均涨幅为49.82%,200只低价股平均涨幅则为103.33%,而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涨幅分别为68.40%和63.66%。

上两轮牛市中,2006年1月1日至2007年10月31日和2008年10月31日至2009年7月31日,低价股的表现均远远优于高价股,以及同期的上证指数及深证成指。

事实上,很多低价股公司的基本面并不理想,而之所以能在牛市中的某个阶段获得更高的收益,和牛市中新增中小投资者大量入场不无关系。

在牛市第一波,市场炒作的热点通常是具有政策刺激催化,或是基本面发生变化的板块,投资者相对经验丰富,也比较理性,对基本面比较关注。但随着行情的深入,股市赚钱效应开始吸引更多新增的中小投资者入场,市场逐步进入散户主导的第二波炒作浪潮。

以上一轮牛市2015年的第一季度为例,新增股票账户同比增长433%,达到795多万户。相对于第一波相对成熟或有经验的投资者,这些新增的中小投资者贪便宜、恐高等特点非常显著,风险意识相对薄弱,因赚钱效应进场,对基本面关注不多,相比估值已经相对高的白马股和业绩股,更倾向于去投资那些绝对股价低的公司,这也直接催化了牛市中期低价股的崛起。

另外,由于许多新增投资者的可投入资金不多,在购入同样股数的情况下,买低价股所需的资金会远低于高价股,因此对于可用资金较小的散户而言,低价股的买卖要灵活得多,低价股的交投也更为频繁。这也能解释为何A股的几轮牛市,低价股都会被快速消灭的情况。

水煮旧闻|白菜股连板再现,低价为王策略何时更有效?

“白忙活大半年”——炒低价股让股民财富大缩水

点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