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5 北京正在给来北京打拼的年轻人一种屈辱

正文共:2394 字,预计阅读时间: 6 分钟

北京正在给来北京打拼的年轻人一种屈辱

一直很不喜欢被人贴“北漂”这种标签,因为这个词所带的那种悲情气息。当人们讨论一个人是“北漂”的时候,似乎就是在形容这个人放弃了某种优渥的生活主动找虐,这种误解让人不适。对我而言来北京只是因为这里文化产业聚集,适合工作而已。

不过最近北京房租上涨的事情正在像海市蜃楼奇景一样,吸引着社会各界以猎奇的眼光了解来北京打拼的年轻人们,生活凄惨到多么匪夷所思的地步。

当看到有不少人在这类故事下面留言炫耀自己在老家工作,过着怎样安逸而又幸福的生活时,才明白过来:这件事对“北漂”们来说可能是切肤之痛,但是对有些留在三四线城市工作的同龄人而言,大家正过着他们想象中“北漂”应有的生活,并且被他们同情。真的,这种被同情的委屈有时候比被人嘲笑还让人难过。

以前围绕“到底是留在家乡好,还是去大城市打拼好“有过各种各样的争论,但双方基本势均力敌:大城市有大城市的资源和眼界,小城市自有小城市的洒脱和自在。不过这次北京通过房租让“北漂”都哑口无言,毕竟这些心比天高想要做点什么的人,不仅没有感受到诗和远方,甚至连基本的生存都变得艰难。不管双方是否屑于做这种比较,各个层面上确实非常悬殊。

北京正在给来北京打拼的年轻人一种屈辱

北京正在给来北京打拼的年轻人一种屈辱

三年前我在爱奇艺参与《大牌对王牌》的宣传,有次录制完是凌晨快3点,打车遇到的司机长得文文弱弱,说话有点腼腆,聊各自的工作来,得知他是山西人,在机场附近租农民的自建房住,每个月房租400,缺点是交通不方便,没有马路直接通到住处,每天晚上下班要从一片菜地开过去,所以第二天早上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从菜地开出来之后,拿抹布把车上的土擦一遍,“乘客看到干净的车子心情也会好”。

我很意外的是这么晚下班,一般碰到的司机都会用诸如“这么晚还在加班,够辛苦的”寒暄一下,但是这位腼腆的山西司机反而说:“其实我和你一样,虽然工作辛苦一点,但是劳动多少就有多少收获,北京是很公平的,所以我来这里跑快车,养活一家人,你看我加班到这么晚,但我的心情是很踏实的”。

我很惊讶他用“也”字,就好像知道我的想法一样,也很惊讶他对工作的态度,以前觉得这种话像是电影里才有的台词,但是他的腼腆和敏感让我能感受到这是他的真实想法。后来聊到北京人经常嫌外地人抢了他们的资源,司机师傅给我讲了个故事:

有一次我接单碰到一个女顾客,北京人,上车就开始数落外地人有多讨厌,说都怪我们全跑到北京来,才害得他们做什么都要抢。她讲完后我问她:“您家住几环啊”,她说在五环和六环中间,我跟她说:“作为一个出生在北京的人,你有这么好的资源,还没有凭借自己的努力奋斗到三环以内,就说明自己能力不行,把自己拿来和一无所有来北京打工的外地人比较,还比不过,您说说是自己本事不够,还是怪外地人?”

他颇有些得意地说:“我说完这通话她就再也没吱过声了”,过了一会又若有所思地说:“其实有的北京人让人看了也挺不忍心的,北京的物价太高的,运气好的都拆迁了,但是那些农村的人,有的甚至要靠捡垃圾,在工地上搬东西、看大门赚一点钱,因为他们也没别的技能。”

那还是我刚来北京不久的事情,不知道为什么,一直对那位腼腆又心思细腻的快车司机印象深刻。当时快车还没有“京人京牌”的限制,后来出了新规,好多像他那样来北京跑快车的人自然是不能继续过“即使晚上3点还在拉活,依然开开心心,因为觉得能凭自己的努力能养活一家人”的生活了,他们已经和那些非京牌车辆一起,从北京消失了,不知道现在去了哪里。

那时候虽然有“地域歧视”,但是就像那位司机一样,因为知道自己处在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里,即使辛苦,依然可以凭本事得到相应的报酬,所以大家乐观并充满希望,享受着心安理得的尊严感。不过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在持续高涨的房租下面,那些承受能力相对有限的人,当然也会识趣地从这里消失,比起地域歧视,更有效果的从来都是价格歧视。

北京正在给来北京打拼的年轻人一种屈辱

北京正在给来北京打拼的年轻人一种屈辱

对于选择留在家乡过安逸生活的人来说,也许不容易理解为什么有人会选择去北京,或者说一线城市“受苦”。我今年以一次错误的尝试知道了答案:北京有全世界最好的年轻人。

因为这些年轻人比谁都活得用力,比谁都活得认真。选择来北京工作,就等于选择了今天不努力,明天就有可能没饭吃、被房东扫地出门的生活,因为已经釜底抽薪,所以每天都是背水一战。

过按部就班的正常生活多容易啊。但我总想起《飞越疯人院》里的麦克墨菲,麦克墨菲在尝试无数次叛逆计划失败之后,想鼓动病友们一起搬动那个大理石台子,他使劲抱住那个台子运劲,没搬起来;他再次用力,还是没搬起来,于是只好退下,突然他恍然大悟大叫起来:去他妈的,我总算试过了,至少我试过了!总该有人试试不在被设定好的轨道上走会发生什么。

北京是有可怕的堵车和拥挤的地铁,但是共享单车从兴起到衰落在北京上演了好几轮,有的地方却自始至终从未出现过;在北京大家谈论哪个初创公司要敲钟了,哪位明星现身三里屯了,什么店铺最近成为网红了,在小城镇人们谈论哪家婆媳吵架了,谁家的小子快30了还没结婚,哪个小区的物业又被业主集体赶走了,两者的区别大概就像:一个供应珍珠奶茶,一个有咖啡、果汁、茶水……

水当然无高低贵贱之分,哪种水更好喝也是因人而异的事情,唯一不同的是,选择后者,那么你的一生里至少品味过几种不同的味道,知道存在什么样的区别而已。人的寿命都是有限的,其实何必那么畏惧辛苦和困难,忙碌一点,体味到的东西也更多一点,生命的层次也更丰富一点。

其实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会越来越少去反思为什么要活着,活着越来越多地成为一种责任,甚至只是本能。但是我所认识的那些在北京努力生活的家伙们,他们认真、热情、赤诚、敢爱敢恨、热爱生活,恨不能一天有25个小时可以使用。也辛苦,也忙碌,但是也饱满,也热烈,也真诚,那种青春逼人的气息让人迷恋。

我想这大概是很多人即使辛苦,依然选择留在北京的愿意吧。但是越来越高涨的房租正在让大家逐渐难以维持基本的体面,还有什么比因为这样的原因从北京撤退回家乡,被围观被议论被怜悯,更让人屈辱的呢?

北京正在给来北京打拼的年轻人一种屈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