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5 清,朱耷《秋林亭子图》(上海博物馆藏)

清,朱耷《秋林亭子图》(上海博物馆藏)

《秋林亭子图》轴,清,朱耷绘,纸本水墨,纵160.6cm,横78cm,上海博物馆藏。

《秋林亭子图》写秋数茅亭、地老天荒之景,笼罩着一派荒凉静寂、无可奈何的气氛,涵容了一种哭笑不得的枯索情味。画家以泪和墨,挥以秃笔,兼有豪情纵逸的雄健风格、朴茂酣畅的凝重情意和生拙涩秀的奇特韵味,明洁、单纯、修饰,然而虚淡中含意多,蕴涵深刻。

清,朱耷《秋林亭子图》(上海博物馆藏)

八大山人的山水画在数量上远不如他的花鸟画多,但所体现的孤寂清高的风骨品格,丝毫不比他的花鸟画逊色。八大山人山水画的成就,与其花鸟画及书法的修养分不开。与二者相比,山水画是八大山人最晚涉足的。因此,其山水画的章法、笔法和墨法都明显地受到花鸟画和书法的影响。

清,朱耷《秋林亭子图》(上海博物馆藏)

八大山人的山水画多为水墨,宗法董其昌,兼取黄公望,倪瓒、他用董其昌的笔法来画山水,却绝无秀逸平和,明洁幽雅的格调,而是枯索冷寂,满目凄凉,于荒寂境界中透出雄健简朴之气,反映了他孤愤的心境和坚毅的个性。他的用墨不同于董其昌,董其昌淡毫而得滋润明洁,八大山人干擦而能滋润明洁。所以在画上同是“奔放”,八大山人与别人放得不一样,同是“滋润”,八大山人与别人润得不一样。一个画家,在艺术上的表现,能够既不同于前人,又于时人所不及。他的花鸟画成就特别突出,也最有个性。其画大多缘物抒情,用象征手法表达寓意,将物象人格化,寄托自己的感情。清初画坛在革新与保守的对峙中,八大山人是革新派“四大画僧”中起了突出作用的一人。

清,朱耷《秋林亭子图》(上海博物馆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