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0 考研錄|關於新昌天台“浙東唐詩之路”旅遊開發狀況的調查及建議


考研錄|關於新昌天台“浙東唐詩之路”旅遊開發狀況的調查及建議


為貫徹落實年初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積極打造浙東唐詩之路”,近期,筆者對“浙東唐詩之路”精華路段的新昌、天台進行了調研,有關情況及建議如下,供讀者參考。

一、“浙東唐詩之路”路線的古今變遷

浙東唐詩之路是指唐代詩人穿越浙東七州(越州、明州、台州、溫州、處州、婺州、衢州)的山水人文之路,其中的主幹線是從杭州經蕭山進入浙東運河,經剡縣到達天台山。

在新昌、天台境內,將浙東唐詩之路物化成旅遊路線,有“水路”、“旱路”兩條並行路線,“水路”主要剡溪及其源頭支流,“旱路”主要是古驛道,見下圖。


考研錄|關於新昌天台“浙東唐詩之路”旅遊開發狀況的調查及建議


(一)在唐代,唐詩之路的路線主要是“水路”,當時的浙東沿海海平面遠高於現在,在新昌天姥山上是“半壁見海日”,在天台國清寺是“夜浪動禪床”。

今天的新昌盆地,在唐代叫“剡中”,當時是湖泊沼澤地,海拔高度與海平面相差無幾,李白遊天姥山曾賦詩“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天台山在唐代稱為“海山仙山”,國清寺門口就是海水,有詩曰“夜浪動禪床”,鑑真和尚就是從國清寺門口登船東渡日本。

唐代浙東唐詩之路的線路,主要幹線是乘船從錢塘江蕭山西興渡口進入浙東運河,經鏡湖入曹娥江,再入嵊州剡溪,在新昌的沃洲湖一路行舟,水盡則在天台的石橋村、慈聖村一帶上岸,直奔天台山。“石橋”是登攀天台山必經之路,孟浩然當下名詩“問我今何適,天台訪石橋”。

(二)在現代,由於海平面下降,剡溪等河流的水源不足,古代的水路已消失,如今的唐詩之路的路線主要是“旱路”——古驛道。

與唐代相比,現在的海平面已退到寧波,紹興鏡湖也水面大幅縮小,剡溪上游,古時從新昌沃洲至天台石橋村可通扁舟或“竹筏”,如今水源不足,河運功能消失,古 唐詩之路的“水路”已消失,只剩下古驛道“旱路”。這條“旱路”,從會稽山逶迤而來,從嵊州黃泥橋入新昌,再從新昌舊城東門直至天台縣界。此路是東晉末年大詩人謝靈運“嘗自始寧南山伐木開徑,直至臨海”,沿途的老百姓至今都能夠識別該道。

古驛道穿越新昌境內長約90裡,分西段、東南段兩段。東南段自舊東門開始,終端天台山關嶺,計70裡,保存相對較好,能看得見,還有部分驛站殘存。西段驛道,已悄然隱沒於荒草野地,無影跡可尋。

二、唐詩之路沿途重要節點的旅遊開發情況

(一)新昌的開發情況

新昌是最早開發唐詩之路縣。大佛寺、天姥山、沃洲湖等重要景點均被文人墨客寫入唐詩之路。研究表明,僅在新昌,可挖掘開發的唐詩之路節點就有16處,其中沿著古驛道就有9處,見下圖。


考研錄|關於新昌天台“浙東唐詩之路”旅遊開發狀況的調查及建議


1、已經開發的景點:大佛寺、沃洲湖、真君殿、司馬悔橋、斑竹村驛站。大佛寺,國家級4A旅遊景區,古代詩人們造訪天台的必經之地,唐代詩人劉長卿多年隱居之地。斑竹村古驛道,去年投入3000多萬元進行3A級景區村改造,已形成旅遊景點。

2、未開發、需搶修的景點:天姥山、沃洲山,小石佛、會墅嶺、黑風嶺、關嶺鋪等驛站。天姥山,因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別》名聲大振,但目前依然是一塊未被開發的旅遊處女地,其主峰還被改名為“北斗尖”。小石佛,是古驛道上一個集寺廟、茶舍與路廊合一的驛站,泥牆青瓦路廊,內設一佛龕,十分破舊。會墅嶺驛站,是觀賞天姥山之觀賞點之—,有一部分設電纜時被挖、被埋,亟需保護。

3、已沒落、需恢復的景點:古沃洲、天姥寺、古驛道及眾多驛站。古沃洲,1979年在沃洲山下建造長詔水庫,形成沃洲湖,但古沃洲及支遁精舍等文物被沉入湖底。附近有唐代高僧支遁的養馬坡和放鶴峰遺蹟。天姥寺,文革破四舊時被拆,無遺蹟。古驛道,古時是2公里一個驛站,如今絕大部分已經埋沒於荒坡野草之中。


考研錄|關於新昌天台“浙東唐詩之路”旅遊開發狀況的調查及建議


(二)天台的開發情況

天台是唐詩之路的目的地,李白曾賦詩“龍樓鳳閣不肯住,飛騰直欲天台去”。

1、已經開發的景點:國清寺、瓊臺仙谷、石樑飛瀑、花頂峰、寒山寺。2017年景區接待人次,石樑飛瀑10萬人,瓊臺仙谷15萬人,國清寺60萬人,華頂峰5萬人。

2、未開發、需搶修的景點:寒巖洞、太白讀書處、孟湖嶺等。天台龍溪鄉寒巖洞天,因唐代詩僧寒山子在此隱居70多年而得名。太白讀書處,位於華頂峰,李白遊天台時曾讀書於此。孟湖嶺,因孟浩然而得名的,相傳孟浩然在此嶺留下了七律《訪寒山隱寺過霞山湖上》。

3、已沒落、需恢復的景點:始豐溪古道等。裡石門水庫1978年蓄水後,原始豐溪沿岸的古道被淹沒。

三、幾個基本判斷

觀點1、唐詩之路已經提出27年,但在現實中的唐詩之路到底在哪裡?遊客不知道,旅行社也不說不清——在我省用“唐詩鋪就”的旅遊線路還沒有落地。

筆者沿著新昌沃洲湖的真君殿,到小石佛驛站,再到天姥山古驛道上的迎仙橋、司馬悔橋,再到新開發的斑竹古驛道,在沿途景點看到了唐詩走廊,但沒有見到一塊唐詩之路指路牌及標牌。在天台的情況也是如此,旅遊線路沿途也看不到唐詩之路指示牌。由於沒有唐詩之路標識,遊客即使走在唐詩之路上,也不知道哪裡才是真正的唐詩之路?天台山每年有超過100萬人次的遊客走在唐詩之路上,但訪談遊客,很少有人知道自己是走在唐詩之路上。

觀點2:在旅遊產品設計上,唐詩之路依然沒有引起現代大眾遊客的審美共鳴與碰撞——在我省唐詩之路仍然屬於“陽春白雪”高雅旅遊品。

1991年,新昌學者竺嶽兵首次提出唐詩之路,當年,紹興、寧波、台州、舟山四市政府就提出要對唐詩之路進行實質性的研究開發,聯合打響這一品牌。


考研錄|關於新昌天台“浙東唐詩之路”旅遊開發狀況的調查及建議


圖中為竺嶽兵先生

1999年1月,省旅遊局還特地組織了一支由專家和旅行社組成的考察隊伍,研究設計旅遊產品和旅遊路線,共推唐詩之路的旅遊開發。但27年過去了,唐詩之路依然沒有轉化為旅遊產品、沒有形成規模性旅遊。究其原因,一是今日的旅遊,大多停留在走馬觀花看風景,而唐詩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及意境,一般遊客品味不了。二是旅遊產品缺乏遊客可參與的載體,沒有讓靜態的唐詩“動”起來,刻在石頭上的唐詩,很難與現代遊客的審美要求產生碰撞。三是標識標牌、新媒體傳播等相關旅遊設施未跟上,旅行社很難向遊客推介。

觀點3:為宣傳唐詩之路,中央電視臺和浙江省電視臺拍攝了專題紀錄片,但旅遊市場對此反因不大——唐詩之路與大眾遊客的心理距離依然較遠。

為展現和宣傳唐詩之路,以記錄和視覺的方式,2001年浙江電視臺“風雅錢塘”系列拍攝了紀錄片《唐詩之路》,共分三篇,即《唐詩之路·新昌篇》、《唐詩之路·嵊州篇》、《唐詩之路·天台篇》。2011年, 浙江電視臺又拍攝了中華人文地理紀錄片《夢遊天姥——唐詩之路》;同年,中央電視臺“探索·發現”欄目拍攝了《唐詩之路》。歷經二十多年宣傳,但效果不甚明顯,特別是天姥山,至今依然是原生態純天然的“處女地”,依然還是一個需要夢遊的地方,旅遊開發還停留在規劃圖紙上。天姥山於2009年申報成功國家風景名勝區,2016年《天姥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2012-2030)》才通過國家審定,審批和開發速度較慢。

觀點4、圍繞唐詩之路商標權、品牌權,不正當市場競爭已經在“暗流湧動”——唐詩之路知識產權保護任重道遠。

2016年唐詩之路商標權的侵權就已經拉開序幕。為了保護自身知識產權,2005年6月新昌唐詩之路創始人竺嶽兵,向國家商標局申請了唐詩之路(39類)旅遊類商標。2016年12月,山東省的鮑慧珍以無正當理由連續三年不使用為由,向國家商標局申請撤銷竺嶽兵第3067186號第39類唐詩之路商標在“旅行社”等全部核定使用服務上的註冊。幸運的是,經調查審定,2017年8月,國家商標局駁回了鮑慧珍的撤銷申請,維護了竺嶽兵的商標權益。這個事件背後折射出的是唐詩之路沿線縣市對商標權的爭奪。


考研錄|關於新昌天台“浙東唐詩之路”旅遊開發狀況的調查及建議


此圖為調研途中

四、幾點建議

1、統一領導,建議在省旅遊局設立浙江省唐詩之路開發領導小組,著力解決各地“各自為政、零打碎敲”問題。自90年代開始,省旅遊局就已經組織各地開發唐詩之路旅遊資源,建議由省政府牽頭,省旅遊局具體負責,省文化廳協同配合,設立唐詩之路領導協調小組,協同推進相關縣市共同挖掘開發唐詩之路。下一步,要加快開展以下幾方面工作:一是儘快召開唐詩之路開發地區聯席會議,協同推進。二是儘快設計全省統一的唐詩之路旅遊路線。三是儘快研發唐詩旅遊產品,將唐詩轉化為旅遊產品,既體現現代人的審美,又體現唐代風情,將吃、住、行、購、娛等方面與“唐”字聯繫起來。四是儘快培訓唐詩之路詩路文化導遊。

2、統一行動,建議在全省開展一次唐詩之路摸底調查,制定唐詩之路名勝古蹟的“保護清單”和“開發清單”。唐詩之路的學術研究已經得很深,下一步要依託研究成果,要做好保護和開發的兩篇文章。

建議由省旅遊局牽頭,省文化廳協同,在全省組織開展一次唐詩之路摸底調查,摸清唐詩之路名勝古蹟底數,保護為先,開發並行,列出保護清單和開發清單,旅遊部門和文物保護單位各司其責。

3、統一規劃,建議與全省大花園規劃對接,統籌制定唐詩之路建設規劃方案。唐詩之路由於路線長,景點分散,又跨越幾個市縣,需要統籌規劃,優勢互補,統一開發。另外,唐詩之路是大花園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需要統籌規劃。建議由省旅遊局在綜合各地摸底情況的基礎上,將各地景點由“點”串成“線”,規劃打造一條全省統一的、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的唐詩之路旅遊路線。

在旅遊產品設計上,要更加註重體驗式唐詩旅遊,增加志願者講解和現場朗誦,開展佛道與唐詩之路等專題講座,以傳說故事、吟詩體驗、詩詞考據等形式,讓遊客在參與中體驗感悟到詩路文化。

4、統一標識,建議強化唐詩之路知識產權保護,遵從市場原則,擴大唐詩之路商標及品牌的共享範圍。唐詩之路的品牌知識產權屬於創始人竺嶽兵,唐詩之路概念系新昌原新昌縣旅行社經理、風景管理辦公室主任竺嶽兵獨創,既是商標,亦是著作權客體,國家商標局也授予了他商標權。目前,將該商標授權於“新昌縣唐詩之路文化有限公司”及“新昌浙東唐詩之路研究社” 新昌縣假日旅行社有限公司法人使用。所以,要尊重知識產權,按照市場原則,使用唐詩之路商標權和品牌權。

(辛金國,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教授;範煒,浙江省政府研究室產業處處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