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1 “GDP6%+浮動匯率”可行嗎?

“GDP6%+浮動匯率”可行嗎?

冉學東

原央行行長周小川近日在接受境外媒體採訪時稱:“以每年經濟增長6%加上浮動匯率,中國經濟有能力抵禦外部衝擊。”

周小川作為著名的市場派高管和著名學者,這次談話談到了中國經濟發展的兩個最為關鍵的環節,一個是經濟增速,一個是匯率戰略。兩個關鍵點合在一起就是未來中國經濟的戰略選擇,周小川給出的這個組合就是戰略選擇之一。

可見在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金融風險高企,資本市場長期熊市,資產泡沫嚴重的當下,高層都在思考未來中國經濟的戰略選擇,周小川的這句不經意的發言值得重視。

就我國經濟增速而言,目前GDP連續12個季度保持在6.7%—6.9%的增長區間,上半年的經濟增速是6.8%,下半年普遍預期是6.7%。這是由於對房地產持續的調控,其作為經濟發展動力的作用已經減弱,消費也出現疲軟,而特朗普發起的貿易戰對中國經濟的增速必然有較大影響。所以前幾個月通過刺激基建投資來維持經濟增長的政策出臺了不少,顯然這次是保6.7%增速。

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到目前的中高速增長,前幾年從“保8”到“保7”,整個過程是有序撤退的過程,是政府爭取以時間換空間的過程,不希望硬著陸的過程。但是經過多次的政府刺激,目前經濟體內部槓桿過高,債務高企,政府通過基建投資刺激經濟的空間已經不大。

周小川此次提出6%的經濟增速,就是在此背景下提出的,本質上就是在較低增速但是較低債務,和較高增速較高債務之間進行選擇,顯然周小川選擇的是前者。

較低的增速可能會讓就業率下降,產出下降,居民收入下降等,但換來的是債務率降低,泡沫降低,金融風險降低。顯然周小川的經濟增速相對比較保守也穩健。

周小川對內設計的經濟增速是保守的,但對外的匯率戰略上實施的卻是激進的政策,那就是浮動匯率制。作為中國匯率政策的奠基者,中國匯率制度的決策者,兩次匯率改革方案的制訂者,周小川對人民幣匯率的思考必然具有相當的權威性。

所謂的浮動匯率制其實就是由市場供需決定匯率的制度,匯率是國內貨幣的價格,而國內貨幣本質上是國內商品和服務的價格,那麼匯率也間接地反應了國內的商品和服務的價格。它本身是市場最關鍵的要素,但是由於攸關金融命脈,一般發展中國家都想政府自己控制匯率,以防發生風險,但往往風險就是由於固定匯率而引發的。

固定匯率制度最大的問題是消耗外匯儲備,因為要保持匯率,必須通過買賣外匯儲備干預市場,而一國的外匯儲備決定於對外貿易,往往都是有限的,一旦外匯儲備消耗完畢,就可能引發風險。

固定匯率第二個問題是貨幣政策不獨立,為了維持固定匯率,央行必須保持境內外利差在一定的區間,如果持續小於增額區間,必然資金就會外流,而這就綁架了國內貨幣政策不能實行寬鬆的貨幣政策。比如近幾年,隨著美聯儲持續加息,新興市場國家必須加息,不然就會發生大規模資金外逃,但是加息又扼殺了經濟增長。

如果採用浮動匯率制度,匯率會隨著對外收支和市場的供需而浮動,匯率的浮動會自動消除國際收支失衡,不用擔心外儲不足。

由於匯率可以自由浮動,國內的貨幣政策可以更加傾向於經濟增長和通脹,可以相對自由的加減息等政策,以刺激經濟增長或者遏制通脹。

當然浮動匯率的缺點也很明顯,比如匯率過大在市場上形成預期,可能發生踩踏,導致資金大規模外流,並引發資產泡沫破裂等等。

所有政策都不可能十全十美,都要付出代價。中國當前最重要的是認清自身形勢,不能以債務膨脹和房地產泡沫換來經濟增長。應該是自動放慢經濟增長,在控制了債務和資產泡沫的基礎上,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可以消除國際間金融風險的傳導。

從最近幾年幾個發生匯率危機的國家來看,正是由於他們實行了浮動匯率制度,才阻止了匯率風險向實體經濟和金融市場的進一步傳導,從而並未發生大規模的經濟危機,這是需要認真研究借鑑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