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2 陸家巷住過一位狀元,可惜

陸家巷住過一位狀元,可惜

陸家巷傳奇

舊時,龍游古城有陸家巷,可尋遍全城,卻無所獲。查閱《龍游縣地名志》知,已改為九曲巷。

陸家巷北起太平路,南至縣學街西端,何時改名已無從查考,或因引堰入城濠水穿巷而過入泮池,九曲十八彎,才改之。

陆家巷住过一位状元,可惜

陸家巷由北至南,不足200米,巷的東南首是鳳梧書院的舊址,解放後,龍游法庭、派出所也曾在此辦公。而今,巷前的濠河已淤塞多年,但西南角有一排古民居依然豎立在風中,彷彿在向行人訴說著曾經的輝煌。

龍游古城的街巷主要按位置、坊名或家族姓氏三種形式命名,陸家巷之名,與陸氏有關。餘、方、祝、陸乃龍游古城望族,其中陸氏便是指城南陸家巷一支。此族奉唐代陸贄為始祖,傳至元時陸世傑,自衢州至龍游城南陸家巷為始遷祖。城南陸氏,累世相承,聞人輩出,明代陸佐、陸瓚、陸世彥、陸長卿等皆為後裔。

陸家巷最有聲望者有陸佐、陸瓚倆兄弟。兄佐,此人剛介雅正,富有才氣。嘉靖二十六年進士,選桐城縣知縣。當時桐城素有“七省通衢”之稱,但供需仍很艱難。陸佐為民興利除弊,抄沒豪強所侵吞賦稅,得千餘串錢解決了郵驛之難,而剩餘的則分與貧寒人家。陸佐官至潮州府知府,看到郡城傾倒,便浚濠修堞不遺餘力;遇到流匪之亂,他都力所平定,後因積勞成疾,死於任上,老百姓對他感恩戴德。

陆家巷住过一位状元,可惜
陆家巷住过一位状元,可惜

弟陸瓚,嘉靖三十二年進士。當時陸炳掌管錦衣衛,權傾朝野,貴盛罕比,但陸瓚卻並不攀附,不折氣節,陸炳記恨於心。陸瓚廷對時本是狀元,但陸炳藉機誣陷他,借首輔嚴嵩之手從中作梗,改為二甲,授工部營繕司主事。

陸瓚為官清正。督管大內時,核查匠役支付,錢財一分不少,每年節省下的錢財累以萬計。嘉靖四十一年又任雷州府知府。任期中,陸瓚對百姓寬簡仁厚,特別敬重守節之人。朝覲皇帝時,按照慣例應有馬車等供備,他予以免除,還廢除了用錢贖罪的制度。陸瓚在雷州府為官三年,不攜家屬,離任之日行李簡便。據《廣東通志》記載,郡北十五里有泉清冽,人以泉比之,立碑在旁稱陸公泉,可見其為官清正。後來他又轉任山東按察司副使,巡視海道萊州。隆慶二年,升遷四川布政司參政,所到之處,惠民愛民,民懷其德。

陸瓚年四十即請求歸養,後居陸家巷三十餘載。瓚為人長厚恬淡,無貴顯容,鄉人對他極為敬重。當時,人們評價佐“有為”,瓚“有守”,並稱二陸。

陆家巷住过一位状元,可惜

陸氏後人,也大多有為有守。陸佐子陸大受,誠敬世其家;陸瓚子世彥,萬曆十九年舉人,以博雅稱,醇謹有文譽。

陸佐孫長卿,幼時好學,神儀明秀,不蔽外物。二十歲時,為文沉博絕麗,登順治十八年進士,授江華縣知縣。當時江華苗民雜處,夙稱難以治理,但長卿治理得當,長治久安。後遇吳三桂犯亂,有人想汙衊他是偽官,長卿矢志不從,投河自盡,家人救起時,折傷左足,竟然因憂憤而卒,足見其高風亮節。

另有後人陸仁、陸維斗、陸大剛在舊志中均有記,著作等身。

陸氏後人有好施之德,其中陸孔熙,景泰四年捐粟三百五十石;陸仕齡,成化元年捐粟二百五十石;陸球,萬曆元年捐粟二百斛;陸大本,萬曆二十七年捐谷三百石。他們居家孝友,待物仁恕,持己謙和,為後人樹立了榜樣。

陆家巷住过一位状元,可惜陆家巷住过一位状元,可惜
陆家巷住过一位状元,可惜陆家巷住过一位状元,可惜

陸家巷不僅有男丁功成名就,女流也不讓鬚眉。陸靜專,陸家巷名門之後,父親陸順中,有《西岑堂集》六卷傳世。陸靜專自小聰慧,深為父親喜愛。靜專後嫁蘭溪舒大猷,夫婦倆閨閣唱和,考古證今,不異良友,可比當年李清照、趙明誠夫婦。

舒大猷遊學餘姚,靜專居家侍奉婆婆,備極孝謹。大猷中舉人後進京應考,其母忽患危疾,靜專服侍湯藥,衣不解帶,婆婆病癒,靜專卻因過勞而疾早逝,年僅34歲。

陸靜專雅擅文藝,善鼓琴,每自制新曲譜之,箏笳之類也精。所作詩文博雅俊逸,著有《蘭雪齋稿》30卷。又喜讀史,撰《讀史評》多卷,於古今疑義多所闡發。上述著作不幸毀於火災,後經其孫子舒士麟多方搜求,編成《焚餘稿》1卷。

民國《龍游縣志》載有她題為《閨詠》詩四首。其中一首:

清宵香霧冷花間,風靜垂楊翠縷閒。

淮水月明芳草綠,客船應逐晚潮前。

雪滿春寒滾素塵,憑欄一望淚盈巾。

園林凍重紅猶淺,獨折寒枝憶遠人。

楊柳青齊鎖畫臺,西園風暖百花開。

梅英零落幽期遠,雕棟空憐社燕回。

東風吹雨亂絲斜,簾外輕寒遍落花。

獨倚高樓思萬里,晚煙春水繞蒹葭。

餘紹宋在按語中不無婉惜地寫道:“詩稿已佚,僅存此四章。清新俊逸,固自可傳。”對她評價甚高。

陆家巷住过一位状元,可惜

陸家巷西南的城角坊曾建有陸家宗祠以溯本源,陸家宗祠是城內數一數二的大祠堂。陸氏後人的成功離不開祠堂族規中宗法色彩的倫理準則和道德規範。而在興龍南路,原糧食大廈以南,沿著引堰之濠兩旁,曾有許多大墓,這個區域也稱為官山,是陸氏先祖百年後的安身之所。以前住著幾戶陸氏後人,他們守著陸家的榮耀,守著先祖們的孝悌忠信禮義廉恥。

陸氏始遷祖是有遠見之人,或許他想學“孟母三遷”,陸家依縣學而建,巷之南便是崇儒裡,此處相當於現代的學區房。陸家人耳濡目染,世代受儒風浸燻。而他們學成之後,又廉潔奉公,有為有守,建功立業,造福一方。

一條老巷,一個傳奇,可留給我們的又何止這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