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3 明朝亡于万历一说,拨开历史迷雾,前尘往事孰是孰非?

前段时间在其他自媒体平台上看过一篇文章“明非亡于万历”,文中借用了新中国成立后对定陵的考古发掘,指出万历帝有腿疾、驼背、坏齿,以此来解释了万历数十年不上朝的理由。要知道他死时,快已经差不多60岁了,老年人驼背和腿疾难道不正常?如果是他年轻时就这样,恐怕他父亲(明穆宗)也不会把他当做继承人选,而改换朱翊镠为继承人。另据传开挖定陵时出了一系列的怪事,参与考古挖掘的工作人员无一善终或断子绝孙。

明朝亡于万历一说,拨开历史迷雾,前尘往事孰是孰非?

在我个人的看法中,其实明朝是一个很奇怪的王朝,其中包含了奇葩的皇帝(英宗、武宗、世宗、神宗、光宗、熹宗)经典的书籍(如金瓶梅、西游记)

今天就只讲万历皇帝朱翊钧(庙号神宗),提起明神宗我不由得想起了另外一个也拥有神宗庙号的人宋神宗(赵顼),我把这两位皇帝相互比较了一番,发现了一些共同之处。

明朝亡于万历一说,拨开历史迷雾,前尘往事孰是孰非?

  • 一般来说皇帝的庙号只有一个字,是由后世继任者或大臣对先帝一生功过的评价,比如太、文、武、高、仁、宣、世、圣、玄、孝、殇、哀、废、熹、宪等等,能用“神”这个字的在我个人的看法来讲是明褒暗贬的意思,综合这两位皇帝一生的事迹来看有一点非常相似:
  • 这两位皇帝在执政的初期都很勤勉,然而中道崩途,最后妥协退让,不了了之。不仅皇帝相似,连他们的首相王安石和张居正都相似,都是当朝的改革家。

1、明神宗皇帝数十年不上朝把原因归功于有腿疾的话是站不住脚的,你走路不方便可以叫人抬啊,是不是?我想他不上朝的真正原因还是因为在立太子的事情上和大臣们的较量,众所周知明神宗特别钟情于郑贵妃,还有和她的孩子朱常洵(福王),但大臣们一致支持皇长子朱常洛,乃至于君臣失和,一气之下就数十年不上朝。

2、虽然不上朝但还是在积极处理政务一说,这一点也是站不住脚的,回顾他爷爷(明世宗)嘉靖帝一生来看,虽然他爷爷也长达二十多年不上朝,但他爷爷可是在内阁和司礼监之间把这些大臣玩得溜溜转,可以说把权利制衡得相当完美,国家大事在他的道观里一览无余。(注:明世宗钟爱修道飞升),我对明世宗的评价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但明神宗赶他爷爷差远了,国家大事只关照就那么几个人,在我们现在的说法是:大老板神出鬼没很正常,他也管了事,但从没关心过基层干部的大老板也干不了什么大事。这种做法导致他失去了同盟者。

明朝亡于万历一说,拨开历史迷雾,前尘往事孰是孰非?

3、明神宗皇帝沉迷后宫酒色一说,我比较赞同,虽然他一生独宠郑贵妃,不算是滥情之人,但历史上的商纣王独宠妲己,周幽王独宠褒姒,唐玄宗独宠杨贵妃都造成了王朝覆灭的影响。我的评价是:郑贵妃带给了明神宗无限的快乐也带给了他无限的烦恼,国家大事仅仅是夫妻之间和极少数大臣的商量下定论的,没有章法。郑贵妃还不断的为其家族和儿子敛财,朱常洵在洛阳的封地就有两万倾官田,王宫建造花费了三十万两,然而这一切明神宗都是默许的。据传在他死后没多久,明朝被李自成覆灭,这位他曾经最疼爱的儿子还被活煮了。

4、强征矿税,明光宗即位后便下令罢免全国范围内的矿监、税使,停止任何形式的的采矿活动。矿税人们早就所深感厌恶,所以这个诏书一颁布,就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支持乃至于欢庆,这说明了什么?明神宗强征矿税是不得民心的。

明朝亡于万历一说,拨开历史迷雾,前尘往事孰是孰非?

综合评价:在明神宗统治的48年里,在当时的社会出现了近代的气息,如果加以引导和改革可能出现另一番盛世景象,然而在皇帝和臣子的争斗中,为了各自的利益抹杀了这千载难逢的机遇。明神宗一朝三大征耗尽了国家的库存,因立太子事件(反抗祖制)和群臣对峙数十年不上朝,对宠爱的郑贵妃和儿子他们疯狂敛财和搜刮民脂民膏的行为视而不见,虽初期有张居正辅佐出现了万历中兴的局面,终究是昙花一现。

明神宗一朝姑息了女真族爱新觉罗氏的崛起(建国后改为清),在他临死之际,最终惨败于萨尔浒之战,敲响了明亡的丧钟,仅仅在他死去24年后,他的孙子明思宗在国破家亡之际就上吊自杀了。明朝这样最后一个由汉民族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至此灭亡。可能也是他看不到、猜不到的结局吧。所以明亡于万历一说,我是认可的。

本文在此结束,著名的历史人物会招致后世不同的看法,本文也仅仅代表个人的观点,各位看官也可以不认同,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严禁搬运仿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