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 陕西日报:陕西省教育厅包扶子洲县阳湾村纪实

《陕西日报》2017年5月22日(记者 王雄 通讯员 袁鸿儒 杜娜)题:脱贫攻坚好故事 阳湾村省城“结亲” ——省教育厅包扶子洲县阳湾村纪实

4月28日,省教育厅为子洲县三川口镇中心小学带来了一份特殊的“礼物”:总价值40万元的45台一体机电脑和7块教学电子白板,让三川口镇中心小学的老师人人都有了办公电脑,让该校每个班级都实现了电子化教学,也让全校80多名学生都享受到了和城里孩子同样的教学条件。这是省教育厅在子洲县阳湾村开展“两联一包”扶贫工作以来的又一暖心举措。

2013年,在省教育厅新一轮“两联一包”扶贫工作中,子洲县三川口镇阳湾村被确定为省教育厅的对口包扶村,从此攀上了脱贫致富的“好亲戚”。

为了帮助该村完胜贫困,省教育厅厅长王建利及各级领导先后数次深入该村了解情况,从调研村情村况到了解发展建设,从询问收入水平到查看问题短板,为全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选派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优秀干部组成工作组,到该村蹲点扶贫。截至目前,省教育厅先后选派3批6名干部在村里开展帮扶工作。

阳湾村位于子洲县城西北13公里处,共有170户、516人,是三川口镇政府的所在地。为了充分发挥阳湾村的区位优势,省教育厅帮扶队为阳湾村确立了“拉大框架、完善功能、提高品位、树立形象”的发展思路,将村民脱贫致富的产业锁定在商贸服务业上。先后帮助村里实施了河堤工程、移民搬迁工程、市场改造等一系列基础建设工程,实现了阳湾由农村集贸市场向现代化小城镇的华丽蜕变。

“从2013年起,省教育厅每年给村上安排5万元的扶贫资金,主要用于村上硬件设施的维修和管护,包括村级环山道路的管护,村委会办公室的维修等等。截至目前,已有20万元。”阳湾村党支部书记刘锦峰介绍说,今年村上将用该项资金建设一个红白喜事办事处,方便群众办理家中的大小事务。

2014年,省教育厅首批驻村工作队来到阳湾村,当了解到村上的百姓还在挑水吃的时候,决定投资打井彻底解决人畜饮水问题。驻村工作队当即联系专业勘探队勘测打井,联系专业水质检测机构检验水质,多方筹措资金20万元,启动饮水工程建设。经过紧张的施工,当年底,水塔建成投入使用,管网铺设进村到户,村上500多名群众饮水困难的问题一次性得到了解决。

今年44岁的曹小艳是阳湾村典型的贫困户。爱人因长期患有精神分裂症,没有劳动能力,3个孩子分别上大学、中学和小学。靠打零工为生的曹小艳一家,每个月的收入仅有1000元。

2017年1月,省教育厅第三批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长仵军仓和他的队友进驻阳湾村,开启了新一轮的帮扶工作。面对像曹小艳这样的贫困户,尽管仵军仓有心理准备,但曹小艳的贫困程度还是让他震惊。

“今年,省教育厅将安排28名处级以上干部,对阳湾村2016年底建档立卡的28户贫困户实行‘一对一’帮扶,实现贫困户对口帮扶全覆盖。”刚刚做完胆结石手术不到15天的仵军仓满脸倦容,但一说到村里扶贫的事,目光立即炯炯有神。

仵军仓介绍说,目前,阳湾村共有2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去年,通过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精准扶贫,28户贫困户全部达到了“两不愁、三保障”要求。为了将贫困户“扶上马,送一程”,确保他们稳定脱贫,省教育厅对村里的贫困户实行“一对一”帮扶措施。

“我们厅里的帮扶干部正在与贫困户对接协商制订详细的帮扶方案,找准脱贫着力点,因户施法、因人施策,在技术扶贫、智力扶贫和产业扶贫上下功夫,解决贫困户首要的应急需求,铺平贫困户长远致富的道路,并做到不脱贫不脱钩。”仵军仓对阳湾村的脱贫工作成竹在胸。

截至目前,省教育厅干部已先后捐资8万元,走访慰问了村里的贫困户及60岁以上的老人。两次为村上的贫困户和困难户送去了衣服被褥。在今年春节期间,省教育厅为全村154户常住居民,每家每户送去了米、面、油等慰问品和慰问金,总价值3万余元。

(信息采集:薛晓强 审核:刁巧燕)

扫一扫分享本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