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太仓有可能成为上海的一个区吗?

云南戴普军


苏州S1线和S2线均有到太仓的规划。其中S1线支线规划到太仓科教新城铁路南站,S2线规划经太仓市区到太仓港。目前S1线主线到昆山花桥已经进入招标设计阶段,预计于2018年正式开工。另外上海11号线嘉定北站、7号线美兰湖站几乎就在太仓边境线上,这两条线延伸到太仓陆渡与浏河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关于地铁的问题后文再讨论,进入正题要紧。

太仓的未来发展取决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内部因素,一个是外部因素。所谓内部因素,就是地方决策层对太仓自身的发展规划和定位。目前来看,太仓的定位是打造一个现代化的田园城市,重点扶持绿色环保产业、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生物医药产业、汽车产业及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等。可以看出来,地方政府是想把太仓变成一个宜居的绿色城市。

说实话,单从这一点来说,笔者并不是非常看好太仓的发展。不能说建设现代化田园城市这一定位有什么问题,而是太仓不论在软硬件哪一方面,都还有不少欠缺。另一方面,太仓的管理者们所做的各种努力虽然有目共睹,但还远远不够,或者说还有极大的改进空间。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交通运输

太仓的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是其短板,虽然太仓的道路整洁度放在全国都能排在前列,但太仓没有铁路,没有机场,没有地铁,没有高架快速路,等等种种都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这一点我们拿近在咫尺的昆山来对比就清楚了,昆山与太仓行政地位差不多,但昆山的经济总量、知名度都远超太仓,很大的差别就在于昆山有铁路。沪宁线、京沪线都是中国铁路最繁忙的路段,昆山坐拥铁路之便,可谓得天独厚

。另一方面,昆山中环快速路的贯通,更是让昆山的交通状况得到极大的提升,城市档次也节节攀升,只能让太仓望其项背。可惜的是,太仓方面似乎无动于衷,眼看周边的常熟、张家港都在造高架,太仓却连个靠谱的规划都没有。要致富,先修路,这个道理不管放在哪里,不管在任何时候都是正确的。太仓应该立即着手建设高架快速路,打通204国道、339省道 、338省道、东亭路等主要干道,改善通行效率,对促进制造业、物流业甚至是旅游业的发展都至关重要。太仓的机动车保有量一直在快速攀升,等哪一天处处都是拥堵的车流再想到建造高架快速路就为时已晚了。

铁路方面,非常幸运的是,太仓目前已经确定有两条铁路会经过,一条是建设中的沪通铁路,另一条是即将建设的南沿江铁路。铁路的贯通对太仓的发展可以说是一剂强心针,而太仓在铁路方面的一大优势就是太仓站将是进入上海之前的最后一站。众所周知,上海的各个火车站都已经饱和,要想在寸土寸金的上海扩建或者新建火车站,难度和投资都是非常巨大的。而太仓应该在这方面做好文章,积极与铁路部门及上海方面合作,争取把更多的铁路引进太仓,把太仓站打造成一个枢纽站,起到“上海北站”的功能,将会是一个多赢的局面。上海在2016-2040年城市规划中,明确期望在太仓建两条过江通道,特别是其中一条为北沿江铁路,这些都是太仓方面应该尽力争取的。

再说地铁方面,前文已经说过,苏州S1和S2线都规划经过太仓,但短期内都不会开工。从S1线原规划主线到太仓南,支线到花桥变更为主线到花桥,支线到太仓南可以看出,苏州方面在轨道交通连接太仓这一点上,还是比较犹豫的。究其原因是太仓与苏州市区并不接壤,相当于是一块飞地,而太仓与上海却是密切相连,也就是说,苏州并不热衷于建地铁到遥远的太仓,而太仓也并不是很稀罕苏州的地铁,反而更希望能与上海的11号线与7号线对接。

但实际上与上海地铁对接是跨省的买卖,太仓一个县级市与直辖市行政地位相差太悬殊,即使太仓和上海你情我愿,也要经过苏州、南京到中央的层层审批,可谓困难重重。另一方面,沪通铁路的建成,实际上已经打通了太仓与上海之间的铁路连接,相比之下,地铁的对接反而没有那么迫切了。不过,作为太仓的决策层,还是应该看得更远一些,要尽可能和打通与上海和苏州之间的轨道交通,多多益善,才能让太仓有更长远的发展可能性。

二、教育问题

太仓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搞的是外向型经济建设,在引进外资的同时,也积极引进人才。遗憾的是,太仓在人才引进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并不乐观。太仓的薪资水平不高,很难吸引高层次人才。要想改变这一局面,当然最重要的是改变太仓的产业结构,抛弃各种低端的劳动密集形企业,引进高新科技、电影动漫、金融、生物医药、互联网、软件、大数据等高端企业,把太仓打造成一个高精尖产业基地,提高太仓的整体薪资结构,才能更好的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另一方面,在吸引外来人才的同时,太仓也应该想办法培养和留住本土人才。每年从一流大学毕业的太仓本土学子可以说是凤毛麟角,但几乎清一色的选择了出国发展或者留在大城市,极少有人会选择回太仓创业和发展。太仓的教育成果一直不尽如人意,可以说在太仓,整个教育事业都有严重的问题。

每年太仓有约5000人参加中考,但能考上重点高中继续深造的只有不到2000人,高中升学率不到40%。其余的学生基本上都进入职业学校继续学习或者直接就业,这就造成了大量的太仓学生最后的出路都是成为低层次的职业工人。而不到2000人的高中生,又有多少能考上名牌大学?每个人对家乡都是有感情的,培养出越多的高层次人才,这些人才留在家乡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所以,在吸引外地人才的同时,同时也要抓好本地的基础教育,多培养本土人才,才能在太仓的发展和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政府应该多办高中,让更多的学生可以进入高中学习,再而进入大学深造。有的人会说,既然连现在的重点高中都考不上,建再多的高中有什么用?这种说法实际上没有找到问题的本质,一是许多上不了重点高中的学生通过其它途径比如出国留学,不少都能进入国外一流学府,说明并不是所有考不上本地重点高中的学生将来都没有前途。二是为什么只有不到2000人能上重点高中,为什么剩下的学生成绩会这么差?很大一方面的原因,还是太仓的基础教育还不够优秀。

教育是百年大计,一流的城市自然有一流的教育环境和学习氛围,不注重教育事业的城市显然都是落后的,没有前途的。太仓自古以来就是书香城市,文人墨客数都数不清,希望太仓能够秉承这种优良传统,做好教育事业。

三、产业结构与环境保护

很多人都知道昆山的台资企业多,是台商根据地,但谁又知道,太仓引进台资企业要比昆山早得多。太仓从一开始就是个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城市,早在元代,太仓是漕运中心,有六国码头之称。明代郑和七下西洋,都是从太仓起航,更是让太仓成为全国最大的贸易港口。改革开放后,太仓也是积极引进外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功引进了一大批外商企业,形成了良好的产业结构与创业环境。

但有句话说得好,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太仓在经济建设方面,还是有许多的文章可以做,否则就很难有很好的发展,会被周边的几个经济强市远远地甩在后面。一是要继续扩大外资合作,以德企为例,太仓现在与德国之间的贸易合作非常顺利,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喜悦之余,也要看到这后面隐藏的危机,太仓在中德合作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但德国毕竟是世界级的经济强国,而太仓只是中国东部一个不起眼的小城市,随着两国合作的深入,许多德国企业把工厂开到了其他城市,甚至直接把总部设立到了北京和上海。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给他人做嫁衣的事情,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太仓在交通、环境及产业链打造方面还有许多短板,只有充分提升太仓的方方面面,才能更好的留住商业伙伴,才能吸引更多的外资投入。

二是要鼓励本土创业。说实话,太仓在鼓励本土创业方面做得还很不够,似乎决策层更喜欢资金大,见效快的外资企业,而对资金小,见效慢的中小企业,特别是初创企业不是很感兴趣。尽管现在也有一些大学生创业园、孵化器,但显然力度还不够。要知道创业是全民的事情,并不是只有一流大学的人才和留学生才能创业,任何人不论是外来的还是本地的,不论是高材生还是农民,都有可能希望得到政府及资金面的支持,支持他们创业和发展。

另外太仓在创业支持方面的格局也太小,比如“天镜湖电竞小镇”计划,就是一个不错的项目,但在宣传方面,应该弱化“小镇”两个字,强调“天镜湖”这个品牌。谁都知道好莱坞、横店、硅谷和光谷,但有多少人知道,它们只是洛杉矶、东阳市、旧金山和武汉东湖的小镇而已。在参加什么全国电竞小镇评比之类的活动时,可以打出“电竞小镇”的名号,但更多的时候,要打出“天镜湖”之类的符号,要让这个符号成为某个产业的代名词,就像好莱坞于商业电影,硅谷于高科技一样,才是正确的发展方向。

三是港口的发展和环境保护。港口对于一个城市来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放眼看去,国内外有几个特大型城市离得开港口。太仓港的发展对于太仓来说至关重要,港口发展得好,城市自然财源滚滚。太仓在港口建设方面取得了卓著的成就,但还是需要加快、加大力度,争取把太仓港建设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一流的贸易港口,重回昔日六国码头的辉煌。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太仓特别是港口地区,还是有不少污染企业的存在,这些污染源严重影响了太仓的经济建设和发展,应该尽快淘汰。虽然短期内淘汰污染企业可能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但长远来看,这些损失都是值得的。

四、文化旅游业

说句难听点的话,太仓在文化及旅游业方面的成果实在是低得可怜。并不是说没有在文化和旅游方面投入足够的资源,其实上太仓绝对是比较重视在文化和旅游方面建设的城市。比如太仓有放在全国都还算可以的图书馆、博物馆以及大剧院,许多民间文化活动也开展的如火如荼。但很可惜,太仓在文化旅游方面的发展潜力还远不止这些,手中握有无数王牌,却一张也没有打好。

昆曲牌。太仓是昆曲的发源地,明代魏良辅改良昆山腔为水磨腔,让百戏之祖得以在全国流行。现在人都知道昆曲起源于昆山,却有几个人知道中国第一支完整的丝竹乐队、昆曲班社是在太仓产生的。昆曲和丝竹都是世界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坐拥如此宝贵的资源却没有发扬光大,实在是可惜之极。打造昆曲品牌并不一定非要让游客来听昆曲、学昆曲,毕竟让现代人接受这些古老的事物还是有难度的。但可以通过昆曲这个媒介,来提升太仓的格调。举个例子,远的在日本,近的在台湾,许多地方城市建设并不是很现代化,甚至在一些偏远的农村设施非常原始,但为什么还是有很多游客喜欢去日本和台湾,就是因为人家“逼格”高,虽然不繁华,但是很干净整洁,虽然很原始,但是处处都体现着古老文化传承与底蕴。

美食牌。大闸蟹,又是一个被昆山抢得先机的商业素材,大闸蟹大闸蟹,又有多少人知道中间这个“闸”字指的是太仓浏河的大水闸。太仓肉松,著名的土特产,曾经获得巴拿马国际金奖,但在央视负面报导之后就一蹶不振,为什么不想办法让央视来一次正面报导呢?太仓糟油,极鲜美的佐餐调料,慈禧太后都喜欢吃的东西,没有充分的市场化动作,几乎无人问津。长江四鲜,太仓的招牌美食,宣传力度也远远不够,离声名远扬还有十万八千里,还有太仓的特色农产品,比如芦粟之类的都是上不了台面的东西,实际上真的是这些东西上不了台面吗?当然不是的,是缺少包装而已。太仓的管理者们,应该聘请一些专业的营销团队,包装打造出太仓的美食品牌,只要有一项成功了,对太仓的发展都是功不可没。

古镇园林牌。明清时期,太仓政治地位颇高,王锡爵、王世贞、吴梅村、陆增祥、毕沅、仇英等等名人数都数不完,精致私家园林更是随处可见,有园林之盛甲于东南之称。历史上太仓至少有几十座精美园林,可如今却十不存一。太仓的古镇也留存不多,沙镇古镇、三家市等古迹的商业化运作也可以说几乎为零。可以说,太仓要想在文化旅游业方面有所发展,应该要打好古镇园林这张王牌,可以适当重建昔日的经典园林,扩建和修善古镇景区并免费开放,吸引周边乃至全国各地的游客。另外太仓的各旅游景点太过分散,规模又太小,游客往往几分钟就逛完了,这对打造旅游品牌是极为不利的,应该想办法多建几个像金仓湖一样规模比较大的景点,最好是直接拿出一个镇的地盘,来打造成一个超大型的旅游主题公园。可以是集古装影视城、森林湿地公园、古典园林、绿色农业于一身的综合性景区,只要风格保持统一,包装宣传得当,还是大有可为的。

文化牌。除了上面说的这些,太仓还有无数的文化传承可以用来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比如牛郎织女起源地一说,要想搞好其实也不难,在新浏河两岸重建牛郎庙与织女庙,并大力宣传中国传统七夕文化与太仓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再比如麻将起源说,可以着重宣传麻将与太仓的各种传说,定期举办全国性,甚至是世界级的麻将邀请赛。又比如《红楼梦》与吴梅村,《金瓶梅》、《本草纲目》与王世贞,《清明上河图》、《品花宝鉴》与毕沅,《何典》与张南庄,娄东画派的兴衰等等这些话题都是可以拿来包装与商业运作的。还有昔日的孔庙被毁,也完全可以异地重建,打造孔子儒家文化及古代科举文化的旅游主题等等。更不用说太仓还是滚灯舞狮之乡、楹联之乡、桥牌之乡、武术之乡,可用的素材实在是太多了。

总之,太仓在发展方面面临的问题还有很多,需要方方面面和人才和管理者们包括普通太仓市民一起共同努力,才能建设出一个更新美好,可持续发展的新太仓。

至于影响太仓发展的外部因素,主要是来源于苏州和上海的影响。这里还要提一个昆山,昆山与苏州工业园区仅一墙之隔,很有可能会变成下一个吴江,并入苏州市区范围,成为昆山区。而太仓于苏州还是一块飞地,暂时还不用考虑并区的影响,但不排除今后并入苏州市区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几十年来坊间一直谣传太仓要并入上海,成为上海的一个区。从上海的城市规划来看,向外发展,辐射太仓、昆山及嘉兴湖州等地是必然的,并太仓入上海也不是什么空穴来风的事,但是否将太仓并入上海,这里面牵扯太多,加上不属于同一省份,也极难操作。不过世事难料,谁也不能保证太仓是不是第二个雄安新区,如果真有那一天的到来,那太仓的变化将是天翻地覆的。太仓并入上海对于太仓百姓来说可能是各有优缺点,但这种级别的行政区划改变都是大神打架,不是普通百姓可以操作的事情,也就无需杞人忧天了。

最后不得不再提一下昆山,昆山与太仓可以说地域相近,语言相通,两者市区仅相距15公里,完全可以算是一个城市。从昆山的种种规划来看,其发展趋势也是向上海和太仓方向挺进,也就是说,在某种不可预知的情况下,说不定昆山就和太仓合并了,成为一个新的地级市,那对太仓来说也是不亚于地震级别的变化与新的发展机遇。

不管怎么说,相对于这些外部不可控制的因素,太仓的决策者们,还是应该从自身做起,把太仓建设成为一个真正繁荣、宜居的美丽城市。


泼猴改装


周末的时候坐在金仓湖边,突然来了一群骑车的年轻人。从口音和言谈上可知是从上海骑车过来的。

太仓距离上海的确很近,周末骑行锻炼都可以骑到太仓跑一圈的。这曾经是太仓发展的巨大优势,太仓最早修建的公路,就是通向上海的。和上海的联系紧密了,太仓的经济也就有了“通道”。


不过,此一时也彼一时也,在缩小城乡差别的口号不怎么喊了的时候,其实城乡差别真地就缩小了。尤其对于太仓这样县域经济排名在全国都很靠前的地方,不论是生活水平、社会文明状态都与大城市无异,与上海的区别似乎也就仅仅是口音上的差异了。

而且太仓还有上海所没有的优势,那就是没有那么多高楼大厦,人口不那么密集,基本不堵车,环境好,空气质量佳,人们的总体素质高;比之上海那样的太大的城市太漠然的人情来说,太仓还葆有长期安静生活而养成的普遍善意。

从交通上来说,上海地铁已经逼近太仓,太仓自己的火车站也正在紧张的建设中。未来江苏的城际铁路系统逐渐建设完善以后,与上海的对接也应该是题内之意。行政区划的统一与否,并不妨碍交通的互联互通。

划归上海唯一的吸引力似乎就只剩下了上海户口。很长时间以来,一纸上海户口都是最现实的包括婚姻和工作等在内的很多事情的重要障碍。如果解决了这个问题,对于很多人的工作婚姻甚至购房等等或者都有帮助。不过,这是从居民个人角度说的,当然不会成为政府行政区划改变的原因。

从国际上先进国家的经验看,只要各地区经济发展均衡了,至少没有太过明显的经济文化沟壑与壁垒以后,靠改变区划来谋求发展的做法也就失去了内在的驱动力。当改不改都无所谓的时候,也就没有必要改了。


东方连话


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但不太现实。首先江苏不肯放,其次是上海要不要的问题,太仓13年工业产值2564亿,农业63亿,服务业218亿。可以看出太仓的经济主要是外向型的加工业。上海现在主要打造的是现代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和上海的经济结构不契合。同时太仓也没什么深水良港,对上海的港口运输业没什么帮助。当年松江嘉定崇明等并入上海的江苏区域主要解决上海市民的吃饭问题,但现在以强大的基建为基础建立的物流业根本就不需要就近的农业服务上海,上海现在90%的农副产品是外省市运入的。所以太仓并入上海没有实际的意义,上海更多的是做好长三角城市圈的联动和对长江经济带辐射作用。

观回复有感:

1,东京23区也没有把川崎、横滨、千叶并入,各大城市圈都是如此,行政区太大是不便于管理的。这只是一些房地产企业造的噱头。以上论点也只是本人自己的看法。

2,上海一直是服务于整个长三角地区的,江浙及长江沿线的外贸出口走的基本都是上海港。上海的金融中心也是以港口贸易为基础建立的(四大行只有交通总部在上海,同时政府严管的情况下实属不易)没有上海何来的苏州昆山?浙江为什么要从省委层面支持嘉兴全面对接上海?当然上海也得到了江浙两省甚至全国的大力支持。毕竟不管哪里的GDP都是中国的GDP!

3,请大家减少地域性的看法,上海人70%来自于江浙两省。(本人身份证籍贯是江苏泰兴,太太是浙江宁波)这里是你们的兄弟姐妹,相煎何太急。


Eagleyin


其实是不太可能成为上海的一个区的,为什么?

今年11月5日首届进口博览会上作出支持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这就意味着未来长三角的发展必定是一个区域合作的发展模式。根据经济联系密切的不同行政区间,加强在发展规划、基础设施、环境保护、市场准入、要素流动等方面的协调互动力度,以力求资源的合理配置,做到优势互补,从错位发展、协同发展、合作发展,最终实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更高质量的发展。


既然是区域合作就要跳出行政区域的划分,不能因为谁发展的快,对其他城市资源需求大,就将别的小城市纳入另一个城市,那到最后还能称为区域合作吗?

因此从这也可以看出,太仓是不太可能成为上海的一个区的,只能说是太仓凭借自己的优势依托于上海发展自己。这就叫区域的合作协同发展。对于太仓来说,就是授太仓一渔。如果仅仅是行政区域的归属,那只能是授太仓以鱼。

太仓要能发展起来,不是靠成为上海的一个区,而在于太仓市本身是否能做好顺应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发展的规划,进而更好融入上海,依托上海的优势而发展。

从当先的现状来看,太仓正在立足“以港强市、对德合作”融入上海,做好长三角区域合作的工作。

具体来说,在产业领域,每年都有一大批沪上项目落户太仓,2017年太仓市引进上海项目就达371个;太仓港与上海港实现合作共赢;积极打造临沪科创产业高地。与上海市嘉定区及昆山市共同打造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与上海宝山区政府、上海相关部门之间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沪太之间的协作。

如果感觉回答有道理,请点击关注我哦(中国智能机械云致力于专业精准机床工具供需对接的平台。)


智能机械云


您好,嗨住租房来回答这个问题:

太仓不管有没有可能成为上海的一个区,它本身的发展情况都是有目共睹的。在国家打造长三角一体化的国家政策之下,太仓是否并入上海其意义都差别不大。

这就好比实验班的吊车尾和普通班的第一名类似。太仓与上海各区相比不管在经济还是产业相对不占优势,但是太仓在江苏的经济发展程度却是身处前列。江苏省的重视程度也更高。

与其关心太仓是否会成为上海的一部分,不如关注一下太仓未来的发展空间。


全国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第六名

2017年全国首届中国县域经济高峰论坛暨《中国县域经济报告(2017)》在京发布。这一报告是从全国近两千个县区中筛选出400强样本县(市)然后再做详细的分析研究比较形成的。

三个基本的筛选标准分别是:地区生产总值超100亿、地方公共财政收入超过10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50家。报告主编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竞争力实验室副主任吕风勇。整体的权威性可信度客观度是可圈可点的。

江苏省的百强县占25席,太仓正是其中之一,并且在总排名当中排第六,虽然在江苏省内不是前三甲,但是在全国范围内都是位列前排的。足以证明太仓未来经济发展强劲的竞争力以及未来投资潜力指数水平。

下图为:2017年中国县城经济100强前10名名单。

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与生态环境

太仓作为距离上海最近的沿江沿沪城市,是长三角区域当中链接世界的纽带,不论是港口、水运、高速等应有尽有,交通四通八达。不仅如此太仓政府对高新科技的扶持力度强大,国家级的太仓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等都成为各类高新科技产业的发展基地。

也正因为如此,太仓成为长三角非常具有投资价值的县区。很多城市在发展进程当中都以牺牲生态资源为代价,但是太仓却实现了生态与发展并进的状态,城市当中绿化率达到42%,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常年保持在96%以上,非常宜居。

出行便捷,生态宜居的同时,优质的教学质量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太仓每年的教育经费正逐年增加,随着高新技术人才的引入,太仓对教育的关注度更是逐年增加。

日臻完备的人才吸引政策

太仓近几年的魅力不仅在于它不断发展的经济实力与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更在于它包容开放的心态,对优秀人才的吸引扶持政策。

年轻人在太仓的居住生活环境可能超过上海的舒适程度。毕竟相对来说,上海的生活成本要高的多,刚毕业的年轻人没什么积蓄的情况下,在上海的压力是比较大的。并且相比起上海控制人口的政策来说,太仓不仅鼓励本科生落户,而且对高层次的人才还享有医保倾斜。

很多年轻人会认为年轻时还是需要打拼,不在乎身在何处,因此北上广成为每年毕业季的热门城市。太仓临近上海的位置也成为一处可选择之地。但是不管落脚在哪里,安顿下来才是正事。

新到一座城市需要安顿下来,这个时候只要下载嗨住APP就可以将全城的房源一网打尽,帮助自己迅速在一座全新的城市当中立足。


嗨住租房


不要太仓成为上海一个区上海人太多了


良兄142932247


生活在太仓也很好,城市人口少,交通也很方便,城市卫生也非常好,治安方面乜特好,划不划上海我真的不太在乎。


水木年华216172684


上海曾经有很大一部分是太仓州的,也就是说孩子离开母亲和别人结合,发达了,他会要母亲过去吗?母亲(也不差钱)愿意去吗?母亲上面还有奶奶(更不差钱)呢。这么复杂的打了个比方,你说呢?


独家17频道


一般情况下不可能,昆山花桥也一样。省级区划调整牵涉的面太广,相似的问题,还有启东会成为上海的一个区吗?嘉善会成为上海的一个区吗?

十年之内均没有可能。


天袁地访


目前长三角深化合作,统一规划以得到国务院的批复,不太可能做行政区划的调整了。也就是说你想办什么事,通过长三角协同解决,不需要把哪一块区域划入来直接领导解决问题了。这个从洋山港开发就证明了,洋山港上海开发上海管理,浙江省吃一块干股,行政区划不变,因为人少,原籍人口愿意落户上海或者舟山都自由选择。现在网上流传的什么启东海门太仓昆山嘉善平湖等上海接壤地区并入上海的传言都是炒作房地产的人放的谣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