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5 贫僧自西天而来,要去往东土大唐取经之地


贫僧自西天而来,要去往东土大唐取经之地



达摩,本名菩提多罗,南天竺香至王的第三个儿子,姓刹帝利,自幼拜第二十七代佛祖般若多罗为师,得大乘佛法真传。

其师因见其对各种法道已经博通,便让他改号为菩提达摩(达摩为博通之意),全称为“菩提达摩”,成了西方禅宗的第二十八代祖。


贫僧自西天而来,要去往东土大唐取经之地



达摩在中国禅宗史上的地位十分重要,被世人推崇为禅宗初祖,主要宣扬二入四行禅法,达摩祖师的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极其深远。

他跋涉万里,从南印度(也有说伊朗)来到中国。在中国的岁月中,他为传播禅宗,历经艰辛,殚精竭虑,达摩的这种矢志不渝的精神,令人敬佩。


贫僧自西天而来,要去往东土大唐取经之地


历史上还流传下来不少关于达摩的故事,例如:一苇渡江、面壁九年、断臂立雪、只履西归等,而最令人感动的是达摩“面壁悟禅”。

相传达摩在嵩山西麓五乳峰的中峰上部、离绝顶不远的一孔天然石洞中面壁九年。他就在这个石洞里,面对石壁,端端正正的坐在那里,两腿曲盘,两手作弥陀印,双目下视,五心朝天入定。

时间一长连飞鸟都不知道这里有人,竟在达摩的肩膀上筑起巢来。开定后,他就站起身来,作一些径行活动,锻炼一下身体,待倦怠恢复后,又是坐禅入定。就这样进行了长达九年的修性坐禅。

贫僧自西天而来,要去往东土大唐取经之地


达摩餐草饮泉,礼佛忘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把禅定之法得到进一步提高。

在石洞里坚持不懈面壁九年,当他离开石洞的时候,他坐禅面对的那块石头上,竟然留下了个达摩面壁的形象,衣裳褶纹,隐约可见,宛如一幅淡淡的水墨画。


贫僧自西天而来,要去往东土大唐取经之地




面壁在于内心,其与外在形式,实无关系。

达摩一生与佛结缘,六根清净,心明如镜,没有任何的贪念和欲望。是因为他能清楚自己的内心,明确自己追求,明心见性。


贫僧自西天而来,要去往东土大唐取经之地


贫僧自西天而来,要去往东土大唐取经之地


原来一切的根本都在于心和性,心能生一切,心也能灭一切,从哪儿生就从哪儿灭。

当天花乱坠的杂念如天边烟云层出不穷的时候,如何守住这清净的初心呢?


贫僧自西天而来,要去往东土大唐取经之地


往期回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