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7 深度|寒冬已來,共享單車還有未來嗎?

深度|寒冬已來,共享單車還有未來嗎?

摘錄

被譽為“中國第五大發明”的共享單車,開創了共享經濟時代新紀元,而正是這個被潮流裹挾前行的創新行業。如今,大潮退去,摩拜賣身美團、ofo 負債累累深陷輿論漩渦,曾經被捧上神壇的共享單車夢還有未來嗎?

夢幻滅時,築夢者們如何再續夢境,讓人看見未來。

持續性擴張,膨脹後的小單車如何收場

自2015年共享單車誕生以來,隨著資本簇擁下一路高歌猛進,2017年達至歷史頂峰,“共享”成為這個時代延伸發展又一產物。

正是外部資金不斷加持造就了局部地區競爭上升到行業惡性循環競爭,催生出以資本為後坐力的“價格戰”,這一場面讓人們彷彿看到了共享汽車時期的價格貼現重現,資本的狂歡再度引燃共享領域。

深度|寒冬已来,共享单车还有未来吗?

據界面新聞不完全統計,共享單車項目所募集的資金已達到300億元人民幣的規模,其中將近80%的資金都流向了ofo和摩拜這兩大行業巨頭。據公開資料查詢,從2016年八九月份B輪融資開始,摩拜和ofo的融資步伐幾乎是同步節奏,雙雙完成E輪融資,累計金額近20億美元。

資本入駐加持造就了共享單車的盛世繁華一幕,然而隨著擴張步伐漸走漸快,目標也似乎漸行漸遠。

造車與修車成為平臺無法定性衡量的天平兩端,大街小巷充斥著小單車,有一部分地區甚至呈現出“單車墳場”景象,用戶在享受短途出行便利的同時,也開始反感社會進化階段帶來的超額負載,行業競爭、資本洗禮帶來的“需求過剩”將洞口越掘越大,隨著時間遷移,單車固定資產價值也逐漸減低。

事實上,無論是投資機構或是投資者們,都對“共享單車領域能誕生出下一個‘滴滴’”深信不疑,然而大部分人只考慮到商業模式可複製性,卻沒考慮到商業運營可行性。

相比於汽車出行領域,單車共享更考究人性,汽車共享只是共享部分使用權,而單車共享卻是共享“使用權”以及部分“所有權”

,既沒有合理法律法規作為支撐,又沒有嚴謹管理措施從旁協助,這也造就了資金擁躉後盲目持續性擴張的“衰敗場”。

平臺自救,重構用戶與平臺關聯關係

據統計,共享車輛損壞率高達30%,其中一大部分屬於人為造成損失。隨著破損率增高,共享單車越來越難騎,用戶與平臺之間的關係也開始陷入僵局。僅僅依靠單方面的道德約束已不足以避免車輛損壞,利益捆綁卻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消除“邊界成本”。

深度|寒冬已来,共享单车还有未来吗?

2018年11月23日,ofo在其App中發佈通知稱,ofo 99元押金用戶一鍵升級成為PPmoney的新用戶後,可實現永久免押金騎行。ofo意圖通過平臺捆綁而暫時緩解資金不足尷尬局面,同時也實現用戶與平臺之間的直接利益捆綁關係。雖被當即叫停,但卻是對自救以及新模式探索的一次嘗試。

共享單車屬於重運營產業,在無限制釋放權利以及無底線拓張領域,行業間的版圖與流量競爭加速了拓張步伐,同時也加速資本分化、用戶流失、股權消亡。

共享生態與激勵機制在行業競爭趨於理性之下應該達成某種共識,一方面,對行業競爭對惡意損壞、違章停靠、財產私有等事件制定措施,建立激勵策略重構用戶與平臺方之間的利益關係;

另一方面,行業之間停止惡性競爭,真正建立共享生態,在約束用戶行為的同時,也能夠約束平臺方無限制拓張,浪費公共資源。

對於目前形成的局勢,平臺逐步成為被動方,對資金、政策、流量的高依賴性決定了發展空間,重新構建起用戶與平臺之間的強連接,規範化運營規則,或才能再次扶起曾經席捲商業圈的共享單車。

寒冬降臨,共享單車還有下半場?

無論是深陷資金鍊斷層的ofo,還是已經賣身於美團的摩拜,亦或是第二梯隊的哈嘍、青桔單車,在資本寒冬下,人人自危,而未來是否還留有機會給共享單車?

預判一項新興行業未來升值空間,關鍵在於三點:是否改善生活現狀、是否覆蓋足夠多人群以及是否得到資本市場認可

共享單車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補齊了短途出行的空缺,對最後一公里問題提供瞭解決策略,在資本加持下,小單車們在全國各地瘋狂攻城略地,據《中國共享單車行業發展報告(2018)》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累計投放2300萬輛單車,覆蓋了200個城市,投資額超百億。

深度|寒冬已来,共享单车还有未来吗?

共享單車滿足生長所必須的天然土壤,目前階段“需求過剩”、“市場變冷”、“資本寒冬”都有可能將行業置於深淵,但出行剛需一直存在。

在經濟下行的大行情當中,沒有行業能夠置身事外,以單車為代表的共享經濟大退敗只是資本寒冬的一個縮影,低谷可能還遠未到來,大浪淘沙後存留下的企業,已經證明其價值所在。

新的行業洗牌大機率出現在寒冬時節,經濟縮圈帶來回滾效應,市場回暖後將重新樹立新格局,在資本浪潮中,能做的,只有靜默與堅守。

巨頭割據,兼併與收割或將成為終場

有人說,行業之間的遊戲,最終都會演變為巨頭們之間的遊戲。

2018年4月3日,摩拜股東會通過美團收購方案,美團以27億美元作價收購摩拜,包括65%現金和35%美團股票。至此,美團成為第一個共享單車領域正式控局的互聯網巨頭。

深度|寒冬已来,共享单车还有未来吗?

共享單車領域投入與產出是長期效益,在短時間內無鉅額資金維持,都難逃產業破裂宿命,相比於共享汽車領域,共享單車更注重於精細化運營、合理化規劃、嚴謹化管理。即便如美團一樣的企業進軍,也難以在短時間內完成業務上重組帶來營收,更別說孤立無援的企業想依靠一己之力維繫生存發展。

美團點評上市前提交的招股書顯示,在其收購摩拜單車的26天時間裡,該項業務收入共1.47億元,折舊和運營成本分別高達3.96億元、1.58億元,導致毛利虧損4.07億元。這意味著,摩拜平均每天虧損金額約為1560萬元,據此計算,其每年的虧損額度高達57億元。

實際上,美團在收購摩拜之前,虧損已在預料之中,之所以全資收購摩拜,是為了在出行領域尋找一個突破口,屬於戰略性收購,即便虧損,巨頭們仍能夠持續性輸出,畢竟盈利點並不侷限於單一產業上。

威脅不僅來自內部資金存續,還面臨著外部競爭對手侵佔市場,美團的摩拜、阿里的哈嘍、滴滴的青桔,對於ofo而言,擺在面前形勢越嚴峻,被兼併的可能性將越大,想持續在共享領域存活與發力,離不開背後資金維繫,站隊既是可選也是無奈之舉。

深度|寒冬已来,共享单车还有未来吗?

未來或將是大企業之間資金、運營、模式上的較量,局勢所迫,目前併入大體系維繫生存,或是最好的選擇。另外,在長時間難以清晰的盈利模式下,共享單車亦可能成為巨頭公司邊緣產業,只作為自建生態圈當中的接力補充,而不是著重發力點,畢竟,被納入體系的共享單車將喪失自主運營權,發展也將出現天花板。

無論是獨立發展自由版圖,還是被巨頭兼併成為生態一環,身處嚴冬之下,誰都不是第三者,這意味著共享單車將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命運也將交由時間來定論。

深度|寒冬已来,共享单车还有未来吗?

江湖老劉,TMT行業觀察者,知名IT評論員。曾幫助多家公司掛牌上市新三板。創新圖強的精神氣質、文節俱高的價值觀念、封閉內斂的行為模式、犀利獨特的TMT觀察,立志成為全面的、專業的、深入的、有獨立觀點的TMT行業觀察者。

他用專業視角解讀TMT,用科技創新服務行業,是TMT觀察網、百度百家、今日頭條、艾瑞、搜狐IT、砍柴網、鈦媒體、i黑馬、億邦動力、天極網、DoNews、雪球財經、南都自媒體、界面新聞、藍鯨TMT、一點資訊、鳳凰新聞、網易新聞、北京時間、5秒科技、天天快報、知乎、脈脈專欄、趣頭條、IT時代週刊、博客中國、網易新聞、UC自媒體、知道日報、百科TA說、東方財富網網、領英中國、潮起、Ofweek光電信息網、聯商網、簡書、WIFI萬能鑰匙、新浪看點、第一觀點、梧桐樹等專欄作者,各大專欄平臺粉絲覆蓋量超100萬。商務合作加個人微信號:lll95766966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