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4 社區團購融資持續加碼,誰將成為後“千團大戰”時代的美團?

遭遇經濟下行壓力,甚至是前所未有的資本寒冬,但是資本並不自甘寂寞,“資本家”們手裡的錢總是想著怎麼價值最大化,特別是對於一些私募基金來說,募集來的錢雖說一定要花好,但是,花不出去也是有責任的。

回顧近十年的創新創業熱潮,O2O、千團大戰依、互聯網金融、智能硬件、VR/AR、3D打印、新零售等等歷歷在目,團購最為慘烈,最後僅剩下美團一家。

總結來看,互聯網團購的失敗有幾個方面的原因:團購是一種限時的優惠模式,對商家來說是一種營銷。最開始燒投資人的錢搞地推拉平臺流量,有了營收繼續擴張,錢不停的少,資源不停的投入。從營收方式來看,團購網站賺的是抽成和廣告費,壓榨商家,當商家們的收入抵不上支出,做團購的意願越來越低,在品質上打折扣,最終客戶丟失,商家不樂意做團購,平臺沒有後續收入,資金燒光,一個個死亡,這就是一個資本遊戲。再有一個原因,就是公司迅速擴張背後的貪汙腐敗,和餐廳經理建立攻守聯盟。再就是,為了拉攏餐飲公司,大把的資金採取“包買包賣”,一次性購買餐廳上萬單,這是很多創業公司遇到的問題。

雖然讓業界對創業的期望值大大減退,但是,新技術和新模式的探索始終向前推進,比如,社區團購。

社區團購融資持續加碼,誰將成為後“千團大戰”時代的美團?

社區團購

IT大咖秀認為,社區團購模式是深入挖掘消費潛力,切換商業賽道的重要風口,原來超市可以解決一切,但是往往距離遠;後來電商可以解決一切,但是涉及到配送和收件的問題;社區團購則是把兩者進行了結合,消費者在自己熟悉的很短的範圍內就可以買到生活必需品,是一個很好的消費場景。目前,全國也已經有幾百家社區團購公司,雖然,地推方式上和團購有些類似,競爭非常激烈,但是遠不及千團大戰那麼血腥,僅剩下一支獨苗美團。

首先,從目前資本層面的反饋來看,非常積極,這是市場起風的信號。去年11月份,格家網絡旗下社區團購平臺“小區樂”近日完成了1.08億美元 A 輪融資,美團旗下社區團購平臺“松鼠拼拼”近日完成了 3000 萬美元 A 輪融資,在此之前,鄰鄰壹、考拉精選、呆蘿蔔、食享會、十薈團等眾多社區團購平臺都在近期內相繼獲得了風投機構的融資。還有生鮮 B2B 起家的“蔬東坡”也推出了社區團購 SaaS 系統,成為社區團購發展的支撐平臺。

其次,社區是消費端的神經末梢,市場容量巨大,特別是中國人都有家的情懷,家往往是一個長時間的棲息地,社區自然也就成為一個天然的消費場。由於社區人群相對固定,消費容量也相對固定,營銷獲客的方式也相對容易一些,只要長期守住陣地,提供一個好的長尾服務,一旦形成粘性,很容易提高客戶轉化率。

社區團購融資持續加碼,誰將成為後“千團大戰”時代的美團?

社區團購

而且對資本來說,這些市場規模是可以輕鬆算出來的,網絡上有一個推理算法,可以借鑑一下:假設一個小區月銷售額3-5萬,一個城市1000個小區,每年交易額4-6億,全國有上百個城市可複製,市場規模約在400-600億。而且從地推的打法上,一旦套路成熟,市場佔領的模式可以快速被複制,迅速擴張。當年的團購大戰就是地推模式的練兵場,現在的線下小區團購同樣需要快速地推覆蓋。

再有,雖然社區團購模式多點開花,但是,不得不說中國地域很龐大,民族多樣化,導致社區多樣化、人群屬性、生活習性也很多元,很難快速形成全國一家獨大的局面,這和互聯網沒有地域邊界之分,贏家通吃不一樣,社區是一個被切割、打散,分散運營最後形成供應鏈網絡的發展路徑,即便是遭遇直接競爭,也會出現服務體驗此消彼長,競爭穩定下來需要有一個過程。

社區團購融資持續加碼,誰將成為後“千團大戰”時代的美團?

社區團購操作模式

從具體的操作手法來看,目前大都是圍繞社區單元逐個滲透,不以社區店為依託,而是在各大社區尋找“寶媽”或者社區門店店主為“團長”,建立基於社區的微信社群,並將商品在社群內進行拼團預售,平臺根據拼團情況統一採購商品,再交給各團長,用戶自行提貨,進而實現整個交易流程閉環。社區團購目前基本上是預售,消費者喜歡什麼可以提前預售,而不是資本盲目燒錢。

最後,對社區團購來說,如果想要走的長久,必須要警惕腐敗,注意燒錢的節奏,控制好營收、資金消耗,避免成為“千團大戰”。另外,避免直接與傳統巨頭競爭。雖然當前的切入點大都是生鮮門類的創業企業,既然是一個巨大的市場,社區團購創業公司無一例外都會遇到零售巨頭們的下壓式競爭。比如,蘇寧未來將會開設25000家蘇寧小店覆蓋社區,京東也號稱要開100萬家,阿里線下店也在緊鑼密鼓地推進中。這些巨頭有的是戰略規劃藍圖、商業執行能力、資金實力、供應鏈管理能力,這都是社區團購創業公司要補課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