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任正非是如何管理华为的?

够不着51226137


华为总裁任正非在管理上一直很有方法,华为公司在他的带领下蒸蒸日上,成为全球五百强企业。华为公司的管理到底有什么秘诀呢?因为任正非本人是比较少接受媒体采访的,所以外界只能从任正非每隔一段时间就发出来的内部讲话或是文章来管中窥豹。

最近任正非接受日本索尼公司CEO吉田宪一郎的访谈,透露出不少华为在管理上的特殊之处。下面是任正非这次采访的精彩语录与观点荟萃:

1、企业组织一定要有方向感与活力。方向感包括客户需求的方向、未来技术创新的方向。而保持企业活力主要是要有危机感、保持谦虚的学习态度以及长远的视野,所以要敢于在内部进行人员的更新迭代。

2、客户需求是一个哲学问题,而不是与客户沟通的问题,不是客户提到的就是需求。不是让客户牵着鼻子走,而是想办法多路径、作战队列多梯次、根据不同场景来满足客户需求。

3、华为有个心声社区,外面的人都可以以游客的身份访问,公司员工也可以匿名发表不同的看法。有些不是反对意见,是对事情的认识,可能比我们还深刻。反对的人,也许有真知灼见的天才,容忍反对,才会人才辈出。

4、如果我们把眼光只盯着落后市场,成功以后再来盯发达市场,当你把农村做完时,就已经被时代抛弃了,因为时代发展太快。产品做好了,谁买就卖给谁。

5、人一成功后,容易被媒体包装他的伟大,它没看到我们鼠窜的样子。

6、创业时压力巨大,生存条件很差,完全不明白市场经济为何物,各种问题交集,完全力不从心,精神几近崩溃。2000年前,我曾是忧郁症患者,多次想自杀,每次想自杀时就给孙董事长打个电话。当时我知道这是一种病态,知道关键时刻要求救。

7、外界为了互联网的点击率,在描写时都想把我们神话了,其实我并不聪明。不可能一开始就梦想得很伟大,我们是走过非常崎岖的道路以后,才开始明确了自己的发展方向。网上别神话我,我也许是无能才这么开放。

8、我们选择通讯,完全是偶然,不是必然。我们当时认为,通讯产业很大,只要小小做一点,就能活下来。选择通信,不是英明,而是我们确实不知道这条路有多难。如果我们早知道通信如此之难,可能还要付出自己的生命代价,那时我们就不走这条路了。

9、公司早期,我们有一些员工并不能干,但为什么股票多,因为我没钱给他发工资,就给他发股票。我们就发明了一个方法,把股票分给大家,大家认为“长城”每一块砖都有他的份,走了就没有啦,所以大家都留下来了,同时公司通过股票认购也积累了一些资本。当时是一个权宜性措施,没想到后来成为一个机制。

10、什么叫领袖?在茫茫的黑暗中,发出一丝丝微光,照亮前进的道路,引导大家走出黑暗。

11、我本身不是学通讯,大学是学的建筑专业,所有电子技术都是我自学的。

12、品牌最根本是诚信,而不是宣传。(很少接受媒体采访)我主要是比较害羞,不敢出席大会,不善于接受媒体采访,可能镜头一对准我,我就傻了。我不善于系统性表达,点对点的提问回答可能还比较擅长。

综上语录,可以看出任正非是一个低调务实,目标打法很明确,作战思路很清晰,并且不断学习新知识的企业领导者。虽然他从44岁才开始创业,当初手头只有3000元,连注册公司的2万元都要找人去借,公司困难发不出工资,就给员工发股份。目前任正非只有华为公司1.4%的股份,但仍然是华为公司的精神领袖与总指挥。


互联网黑天鹅


任正非的管理之道我认为其中有一点非常值得借鉴:驭下先驭己,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而这一点恰恰就是任正非在华为被人信服的原因,也是管理华为这种巨头型企业的必备素质。

下面举例说明:

很久以前,在任正非的提议下华为公司曾修建过一栋小型建筑,而这栋建筑在建成之后不久就被华为内部审核团队在验收时被评为“规划失误的产物”。为此,决策人被处1000元罚金。审核团队事后才发现,决策人正是任正非本人,而任正非也是老老实实地接受了处罚。

这还不够,任正非在一次赴日本的出差公办中又被华为审计团队查出了虚报经费与不合规使用经费等“重大问题”。原来在公办酒店中本应自费的酒店洗衣费,被任正非一不小心连同其他公办费用一起申请报销了。这一事件被发现后,华为审计部门点名要找任正非谈话并要求其退款,任正非还因此写了检讨,全公司通报。

2018年3月,在华为心声社区中华为蓝军更是公开对任正非的不足进行了严厉批判,甚至余承东也参与其中,一起明确指出了任正非:对新生事物接受速度缓慢、管理理念太过中庸、不够重视技术专家等十项缺点。最后华为内部讨论决定:对公司主要领导人作出问责并全公司通报,作为CEO任正非被罚款100万元。任正非不折不扣地执行了处罚措施,对意见更是十分重视,并一一详细记录整理,以示警钟长鸣。

任正非作为当今华为一把手应该说是名副其实的实权派,要搞“一言堂”本不困难。但看完以上这些事例,大家不难发现任正非独特的管理之道,就是一开始所说:驭下先驭己,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军旅出身的任正非明白:不严格要求自己就没有资格要求下属员工,只有开放包容的心态才可以创造出一个人人都以身作则、甘愿冲锋的一流团队。


魔金石科技


华为是一家民营企业,作为创始人的任正非先生只有1.42%的股份。在华为不断增加的员工激励的过程中,不断增大的员工激励股份很可能还会在稀释。持股比例如此之低的任正非先生是如何控制着华为这艘航空母舰呢?

在以往阅读关于华为的书籍、报道邓资料中,我们会经常看到任正非先生亲自书写的文章。阅读着那些充满哲学思辨的文章,仿佛看到任正非先生威严地坐在会议桌上,用他带有贵州方言的口音,向华为人发出“狼性”指令,号召华为人冲锋陷阵。


掌管华为31年的任正非先生,不断检验着他自己的思想,学习着新鲜的知识。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批判,甚至推倒重来。

早期的任正非先生就是用内部文章、会议、《华为基本法》(企业文化)、华为特训、培训班、预备队、委员会甚至运动式、整风式的管理,控制着华为,控制着华为人的思想和行为。

但有着广阔胸怀和超人格局的任正非先生,强调狼文化,强调华为人要具有狼那样灵敏的嗅觉,狼狈协同,团队作战,强调纪律,强调执行力。


没有完美的文化,也没有完美的个人。他用一种简单的方式,管理18万华为员工,有运营,有研发、有消费者BG,有企业BG、有一线的,有后勤的。科技发展如此之快,员工数量如此之大,差异性如此之大,管理起来自然会出现各种问题。任正非先生经常提倡“批评与自我批评”,警惕华为出现的大企业病。

2018年4月4日,任正非接受媒体采访,称华为的“大企业病”很严重,要“先炮轰,然后一点点小改革”。

军人出身的任正非先生,经常运用枪炮理论去说明道理。这一次,员工们终于找到合理机会,把宝贵的“批评”献给任总。

剧本总是充满戏剧性。春江水暖鸭先知,与任正非先生工作配合密切,也饱受任正非先生日常管理困扰的“蓝军”——HR部门,勇敢地站出来了。

4月8日,华为蓝军面向华为全员发布了一份针对任正非的批判意见汇总,洋洋洒洒十大条。我阅读这些“批判”文字,太有意思了!简直是任正非先生日常管理的一面镜子!


有兴趣了解和学习华为管理的人都有必要好好读一读,好好对照思考。通过HR的“批判”,倒过来看和华为,也可以印证我上述的论证。如,

“任总的人力资源哲学思想是世界级创新,但有的时候指导过深过细过急,HR体系执行过于机械化、僵硬化、运动化,专业力量没有得到发挥”。

建议任总“不要过早否定新的事物,对新事物要抱着开放的心态,让子弹先飞一会儿”;

“不能基于汇报内容、汇报好坏来否定汇报人员或肯定汇报人员”。

等等。

一个世界级的华为,一个世界级的任正非先生,他在雷厉风行推动着华为砥砺前行,他需要碾压一切的霸气与勇气,他需要华为人“狼狈写作”的强大执行力,他需要跟时间赛跑,带领华为到达通讯行业的世界之巅。

面对科技的日新月异,面对多样的市场环境和员工结构,他强势、急躁、武断、保守、机械,他也会力不从心。他也确实需要一场反思,并让华为的团队、华为的专家和华为的年轻人在全球化的竞争中,在“无人地带”,搏击长空,鏖战世界。

我是太木哥哥,互联网科技观察者。文章定位于科技与财经之间的广阔地带,欢迎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