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4 電競該拒絕偶像套路!

電競該拒絕偶像套路!

LPL賽區的二號種子IG成功橫掃G2,向英雄聯盟全球總決賽S8的冠軍又邁進了一步。作為LPL賽區的頭號種子RNG,卻與G2鏖戰5場,鎩羽而歸。賽前被眾玩家稱為S8中“內定”冠軍的RNG,卻止步八強。

一時間全國的玩家都氣瘋了!“RNG輸了”,這幾個字當晚瞬間登上微博、知乎等各個平臺的熱搜第一,網播節目中也不斷飛著這句彈幕,讓很多不知所云的吃瓜群眾急忙腦補。

賽後,大批電競粉絲不能接受RNG的失敗,怒稱有黑幕。要說黑幕有些言重了,反觀RNG的商業運作,套路倒是不少。《偶像練習生》的成功營銷讓娛樂圈不斷複製“偶像養成”模式,屢試不爽。RNG的團隊也來照方抓藥,搞起了粉絲應援、粉絲互動、線下見面會、周邊衍生品開發、贊助商宣傳片拍攝等等。RNG瞬間變成了NINE PERCENT,偶像氣質爆棚。S8總決賽期間,比賽插播的廣告也幾乎被RNG霸屏。RNG還獲得了奔馳、凌仕等品牌的贊助,肯德基也為其量身定製了薯條產品。隊內核心Uzi更是簽約耐克,成為耐克在電競領域的第一位代言人。

作為RNG戰隊最火的選手Uzi,如今就像NINE PERCENT組合中的蔡徐坤一樣,C位出道了。各種宣傳海報上都是以你為核心(center),這沒毛病。但你能否真正起到另一個C(carry)的作用呢?在與G2比賽中,Uzi多次因為輕敵被抓死,這不是一位合格的ADC應該有的狀態。畢竟C位出道那是新藝人的生存法則,Carry才是電競根本。我不禁要問,號稱中國電競最強戰隊是應該粉飾成一群“小奶狗”的偶像,還是應該靜下心來多磨鍊自身技能呢?

在英雄聯盟裡流傳著一種說法,“歐洲戰隊是靠腦子打,中國戰隊是靠高強度訓練打。”雖然這話不夠準確,但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了中國電競團隊取得的成績與高強度訓練密不可分。作為競技類體育項目,本就需要靠大量時間訓練來保持頂級水平。但RNG接到越來越多的商業廣告代言,不斷出席商演活動,戰隊訓練時間越來越少,隊友相互之間默契程度也在降低。RNG從小組賽開始就出現了內部矛盾,據傳耐克找Uzi單獨代言是一個導火索。商業代言,人家只簽名氣最大的那個,對其他隊員來說,場外利益分配不公,心裡怎麼可能沒想法,沒怨言?他們又不是NPC。

曾經中國電競商業化不足,經過野蠻生長之後似乎失去了初心,瘋狂地包裝宣傳,造星圈粉,吸引流量,賺取粉絲經濟。在RNG俱樂部看來,“偶像養成”模式能吸引到更多的投資,能賺更多錢。但是,管理層可能忘了,戰隊最終是要在比賽中爭奪冠軍的。只有奪冠的戰隊,才能擁有更多的商業價值。一旦管理者不再重視戰隊成績,一味追求商業利益,只會使中國電競產業陷入惡性循環的怪圈。只有專注於戰隊,專注於比賽,才能夠獲得更長久的發展。沒有成績如何在LPL立足?RNG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中國電競產業也需要良性發展,少一些商業炒作的套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