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2 从“肠“计议 便后一个步骤发现肠癌 人人都能学会

近几年,欧美国家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但是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却在上升,这与肠癌筛查普及程度有关,也与饮食习惯有关。

肠癌究竟发生在哪里?

从“肠“计议 便后一个步骤发现肠癌 人人都能学会

笼统上讲,肠癌是指发生在肠道里的恶性肿瘤。

作为消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肠道分为大肠和小肠。食物从口腔进入,被嚼碎后依次进入食管、胃、小肠、大肠。小肠对食物进行消化吸收,再通过大肠把小肠没有吸收的水分和盐分吸收后,把食物形成大便,经肛门排出体外。小肠极少发生肿瘤,绝大多数肠癌发生在大肠,所以我们说的肠癌通常指大肠癌。

大肠里的直肠最容易长肿瘤,直肠癌的发生率占到整个肠癌的40%左右。其次,大肠癌还好发在乙状结肠,占到20%左右。还有一部分肿瘤易发生在起始部位——升结肠那里,占整个的20%到30%。横结肠和降结肠,肠癌的发生率相对少,不到10%。

所以按发生部位来说,大肠癌包括直肠癌和结肠癌,也因此合称为结直肠癌。

谁是肠癌高风险人群?

通常来说,肠癌的易患人群有这么几类:

从“肠“计议 便后一个步骤发现肠癌 人人都能学会

(1)老年人。

年纪越大,患肠癌的风险相对越高。我国肠癌好发年龄多在40-60岁,占90%左右,比国外提早10到15年。

(2)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的人

肠癌患者的家庭成员,患肠癌机会比一般人高,对于确诊为家族遗传性大肠癌患者的后代,要密切追踪随访。

(3)体检发现结肠息肉的

大部分肠癌起源于腺瘤性息肉,腺瘤息肉越大,形态越不规则,癌变机会越大。

(4)有溃疡性结肠炎或血吸虫病史,或出现便血和粘液便的

肠道慢性炎症和重症溃疡性结肠炎,要警惕癌变。肠黏膜上血吸虫卵长期沉积,可造成黏膜的反复溃疡、修复和慢性炎症病变,并在此基础上诱发肠癌。

(5)高脂低纤维素、红肉及吸烟饮酒者

总之,肠癌的发病是环境、饮食、遗传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是哪一个因素单独起决定作用。比如吃红肉、加工肉会增加患肠癌的风险,但并不是说吃了就一定会得肠癌。

便后一个步骤发现肠癌!

从“肠“计议 便后一个步骤发现肠癌 人人都能学会

肠癌早期没有明显症状,或者说症状不典型,需要大家仔细观察:一看排便习惯(大便时间、次数)是否改变,有没有出现便秘或不明原因的腹泻。

二看大便颜色或形状。

肠癌的患者大便次数可能增多,甚至有排便不尽的感觉。一些患者可能在便秘后出现腹泻,或反复交替出现便秘与腹泻。

正常的大便条呈圆柱形,如果肠道内长了肿瘤,压迫粪便,排出的大便形状可能呈扁条状、槽沟状、细条状等,有时变形的大便条上还附着有一丝血痕。

除了大便改变,身体还可能出现其他异常信号,一旦发现,就要尽早检查。

肠癌的诊断

便便有异常,并不意味着得了肠癌,要确诊必须经过专业医生的检查。具体来说有三种手段:大便潜血试验、直肠指诊、肠镜检查。

(1)大便潜血试验

如果消化道出血很少,混在大便里,肉眼观察不到,就采集少量大便标本进行检验。如果连续三次检查结果阳性,说明大便有隐血,就能早期发现胃肠道的器质性病变,再针对性检查。

(2)直肠指诊

医生带手套涂润滑油,进入肛门环形触摸,能摸到直肠的下半段部分,可以判断直肠壁是否光滑、有无新生物、出血等。

直肠指诊是一种有效筛查肠癌的基本手段,简单经济安全,还可以发现前列腺癌。肠镜检查容易忽视肛门口这个地方,所以直肠指诊还是有必要的。

(3)肠镜检查

相比前两种,肠镜检查是最直接、最准确、最推荐的方法。用一个带有放大功能的探头进入大肠,看有没有异常。推荐做可达回盲部的全结肠镜检查,相比直肠镜和乙状结肠镜检查,它能看到整个大肠的情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