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1 男版“老干妈”:60岁靠100元白手起家,竟将3元生意做到年销16亿


男版“老干妈”:60岁靠100元白手起家,竟将3元生意做到年销16亿

文 | 阿金 源 | 金融后花园

说起老干妈,我们都知道,它是“小商品,大品牌”,在中国民族品牌界可谓是引领风骚,深受大家的喜爱,但它并非唯一。

诞生于河南驻马店的王守义十三香,也属于同类型的企业:

32年坚守于一个产业领域,打假零容忍,管理架构扁平化,产品精益求精,不融资、不炒作、不上市、不贷款、不欠款,家族化运作。

与老干妈一样,它的“土”,与之媲美:土黄色扑克牌盒式包装,创始人王守义人物头像,手写体十三香字样,市场售价3元左右……

男版“老干妈”:60岁靠100元白手起家,竟将3元生意做到年销16亿

但就是这样一款每盒售价3元的调味品,被做到了年销量16亿,并且保持每年10%以上的增长率;也就是这样一件微利小商品,被塑造成了一个民族大品牌,成就了王守义十三香集团的企业传奇。

那么,他究竟是如何拼出这千亿商业帝国的?让我们一探究竟。

男版“老干妈”:60岁靠100元白手起家,竟将3元生意做到年销16亿

“十三香”的历史渊源

“十三香”起源于乾清年间,是王守义祖上开的药铺,兴隆堂推出的一种秘制调料。曾经因其性能独特而名扬东京,很快便被收入御膳,专供宫廷享用。

男版“老干妈”:60岁靠100元白手起家,竟将3元生意做到年销16亿

但是随着清朝覆灭,战乱四起,王守义随家人逃荒到河南,祖父临死前把从带出宫来的秘方交给了他,并嘱咐他好好保管,好在秘方被保存了下来。

1959年闹大饥荒,很多地方颗粒无收,人们为了生存只能吃树皮、野菜,甚至观音土。而王守义一家同样如此,孩子饿得前胸贴后背,嗷嗷直哭,情急之下的王守义突然想起祖传的调料秘方。

男版“老干妈”:60岁靠100元白手起家,竟将3元生意做到年销16亿

当时摆在眼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继续待在家,但无异于等死;要么出去闯闯,还有一线生机。

为了解决温饱问题,他毅然选择了后者。在原配方的基础上,他不断挖掘中国传统调味理论,将祖传的调料配方加以完善和改进,并开始沿街叫卖,并取名“十三香”。

那个年代没什么像样的代步工具,全靠一双脚,走南闯北,往北到石家庄,往南到驻马店,硬生生一步步走了下来。

男版“老干妈”:60岁靠100元白手起家,竟将3元生意做到年销16亿

为了赢得信誉,王守义还在每包调料上盖了“十三香”的四方印章,盖了印章就有了字号,不满意包退包换。再加上,每包“十三香”的售价很低,仅1角钱,本小利薄。

但通过这种经营方式,信誉慢慢建立了起来,十三香很快便受到了老百姓的欢迎。

男版“老干妈”:60岁靠100元白手起家,竟将3元生意做到年销16亿

1969年,文化大革命在中国发展的如火如荼,无人敢再经商做买卖,王守义无奈停止了十三香的加工出售。

直到改革开放后的1984年,随子女搬到驻马店定居的王守义已经60岁,在儿子王银良的软磨硬泡之下,他又重拾起了旧业 — — 父子俩申领了营业执照,从

起始资金100元开始创业,成立了家庭作坊式的十三香调味品厂,并取名“兴隆堂十三香调味厂”。

男版“老干妈”:60岁靠100元白手起家,竟将3元生意做到年销16亿

1985年设计包装、正式申报十三香调味品包装注册;1987年获取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颁发的注册证。

调味厂开起来了,但是全部员工只有王守义和3个儿子,但是王守义并不在乎这些,他认为只要童叟无欺,货真价实地做生意,这条路一定会越走越宽的。

事实证明,他的坚持是对的。

那时候,很多卖调味品生意的小贩都是逢年过节卖一阵子就收家伙不干了,但他不一样。

不论是寒风严冬还是烈日盛夏,他都每天早晨4时许起床,拉着那辆破旧的人力车准时来到市场,开始一整天的叫卖,哪怕只是卖出了1块钱,他依旧坚持着,一年365天从不间断地出摊。

男版“老干妈”:60岁靠100元白手起家,竟将3元生意做到年销16亿

长年累月下来,不仅是口味鲜美的调料赢得人们的口碑,人们更习惯了这种叫卖声,进而对他产生了绝对的信任感,就连周边村子的人也宁愿多走几里路要来他这买。再加上薄利多销的经营方式,让他的生意越来越红火。

那时的他,或许根本不会想到,眼前的“十三香”,竟开创了未来调味品的新潮流。

男版“老干妈”:60岁靠100元白手起家,竟将3元生意做到年销16亿

随着名声的逐步增大和生意的日渐红火,王守义适时扩大了规模。

1998年,王守义十三香集团公司正式成立,添置了机械和人手之后,仅一年时间,公司销售额就翻了百倍不止,达到4亿,要知道这一包调料的利润仅仅8分钱;第二年9月,公司就申请注册了“十三香”商标。

男版“老干妈”:60岁靠100元白手起家,竟将3元生意做到年销16亿

此后,生意更是成倍增长,畅销于中原地区的“十三香”也逐渐在全国各地打开了销路 — — 在30多个省、市、自治区设立了销售点,建立起了覆盖全国各地的销售网络。

从人力车到十三香集团,从豫南的街道小巷到红遍大江南北,从100元的起步资金,到如今年销售额达到20亿元,纳税3亿,员工2000多人的企业,他用了33年。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么一件不起眼的调味品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功,绝不是偶然。这一路走来,离不开王守义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与付出。

男版“老干妈”:60岁靠100元白手起家,竟将3元生意做到年销16亿

虽然企业越做越大,他却依旧坚持三餐粗茶淡饭,永远脚蹬一双老布鞋,拄一根手杖,身着朴素的他,站在人群堆里,也完全看不出是位身价上亿的老板。

因为知道赚钱的不易,所以才更加节俭。其实,这样的企业家还很多:

比如娃哈哈的创始人宗庆后,据说他一年一个人的花费不超过5万,还曾有网友拍摄到他乘坐高铁二等座出行;

比如李嘉诚,据说他的生活也极其简朴,一套西装可以穿18年,就连皮带坏了也不舍得扔,一块1000港元的手表,他戴了十多年,不浪费是他一直坚持的金钱观;

还有,“世界船王”包玉刚一张白纸五次用;吉利李书福很少穿500元以上的衣服,80元的皮鞋穿了很多年等等。

他们都是有钱人,但最可贵的是他们有钱却不炫耀,还能一直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

有句话说的好,“内心越是丰盈,生活越是素简。”

所以说,不要瞧不起身边的 任何一个人,因为真正的有钱人都是很低调的。

男版“老干妈”:60岁靠100元白手起家,竟将3元生意做到年销16亿

“十三香”的成功秘诀

探索“十三香”的成功轨迹,你会发现,它的成功离不开这四点:

第一,他定义、开辟了一个新的产品领域,并专注于此。

王守义父子申请注册了“十三香”和“王守义十三香”商标之后,又先后申请了46项外观专利,大力向市场推广,完全成了一类产品领域的代名词。

这种做法,不仅让让王守义十三香将市场上形形色色的“五香粉”、“八大味”等产品驱除,还形成了纯天然调味品的发展潮流,其他产品难以与之抗衡。

第二,他紧跟时代潮流,抓住了电视广告的黄金期。

在渠道为王的年代,王守义十三香以电视广告的形式在消费者面前呈现,除了在央视经济频道大打广告外,还在经济品牌的每天美食5分钟前滚动播出,以此普及十三香的产品领域及特点,让观众对其熟知。

男版“老干妈”:60岁靠100元白手起家,竟将3元生意做到年销16亿

第三,穆斯林教徒式的产品运作,即看重产品品质和诚信。

王守义是位虔诚的穆斯林,极为看重产品品质和诚信。

这些年,他一直坚持改进产品,融合国内各民族、各区域饮食的风味特色,使“十三香”的配方完成了专业调味的最终定型。

在“十三香”的原料里,其中花椒来自四川,白芷来自浙江,胡椒来自海南,草果来自云南,大茴、桂皮来自广西,砂仁、山奈来自广东,小茴来自甘肃,山楂产于河南……

据一位供货商透露,“厂家对提供的原料要求很苛刻,对供货商采取‘分承包方评定制度’,每年考核评审,只要不达标,就坚决取消供货资格。”。

而在集团内部,有一条自主开发的大型纯天然调味品加工生产线,在生产中,采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质量管理和生产动态质量监控。

男版“老干妈”:60岁靠100元白手起家,竟将3元生意做到年销16亿

第四,他倡导的企业文化,即像对待家人一样对待自己的员工。

在他心里,每一个员工都是他的孩子。

前几十年,他受了各种苦,不希望孩子们像他一样再遭一遍罪:

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亲自到市场上为员工采购新鲜蔬菜、时令水果;

职工到餐厅就餐,老人颤颤巍巍地为每个员工发筷子;

遇到员工加班,他就反复叮嘱炊事员,一定要员工吃上热菜热饭;

夏天酷暑的时候,老人就亲自给生产一线的员工送去清凉解渴的绿豆茶;

冬天严寒的时候,他就给员工发棉鞋、手套。

用他自己的话说:“公司的发展是每一位员工用心血和汗水拼搏出来的,挣的钱不往员工身上花往哪花?一定要让员工吃好、穿好、休息好,绝不能亏了咱工人。

男版“老干妈”:60岁靠100元白手起家,竟将3元生意做到年销16亿

去世的前几月,老人已经忍不住咳血,但还是不放心地挨着餐厅、厂区、车间转,生怕照顾不到哪个员工。

2003年,做了一辈子十三香的王守义,带着不舍离开了人世。即使这样,他一直坚持的慈善事业,却始终没有停止。扶贫、修路、建希望小学、资助贫困学生......光是捐出去的钱就超过了2个亿

身为企业的领导者,就必须赢得员工的尊重和信赖,在这一点上,他做到了。

他为人亲和、待人真诚,又信念坚定,厂里的很多员工,跟着他一干就是几十年,从小伙子干到不惑之年,但始终记得初到厂里的场景,微驼背的王守义用河南话说道:

进了十三香的门,我们就是一家人了。

男版“老干妈”:60岁靠100元白手起家,竟将3元生意做到年销16亿

“把每一位员工当成自己的家人”。回顾那些成功的大企业,无一不是做到了这一点。

当今社会,时代更迭太快,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一个企业要想在高压的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不再单单依托企业的硬实力,即产品的好坏、信誉的优良等来打江山。

企业的软实力也尤为重要。

每家公司想要长远发展,除领导卓越的决策力之外,还需要坚决的执行力,而让一家公司飞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就是每一位员工。

老板把员工当成家人看待,员工才会把你的企业当自己事业来做。简言之,企业与员工,相互制约又相互影响着。

男版“老干妈”:60岁靠100元白手起家,竟将3元生意做到年销16亿

一件小商品,却“隐藏”着一个大账本

令人惊叹的,除了他们现在的成就,更多的是企业自成立30多年以来,从未向外借过一分钱,外无欠款内无赊账,完全是靠自有资金发展。

即使有很多企业、银行都曾经向他们抛出橄榄枝,但是王守义十三香依旧坚持自己发展。就连2015年投资兴建新型现代化厂房和引进设备所需8亿元资金,也完全属于自筹。

从产品上看,1000克“十三香”调料利润为2元,每小盒十三香是40克装,相当于每盒产生利润仅为0.08元,它完全是靠着这每盒只有0.08元微利的调料产品在打拼;

从规模上来看,当时王守义十三香的总资产不到6亿元,员工数量1200多人,占地只有270多亩。

男版“老干妈”:60岁靠100元白手起家,竟将3元生意做到年销16亿

但若了解到王守义十三香的销售额、上缴税收、利润等财务指标,就会发现这家以小产品起家的企业,“隐藏”着一个大账本:

1998年集团成立时,注册资金为8000万元,销售额为4亿多元;2003年前后,销售额为5亿元;2008年,销售额为7亿元;

2011年,销售额、上缴税收、利润则分别达到了10.4亿元、8002万元、6923万元;2014年,这些指标已增长为15亿元、1.7亿元和1.2亿元,调料产量6万多吨;

2015年,销售额为16亿元,上缴税收达2.6亿元。

可以看到,王守义十三香的产值或销售额的年增长率都保持在10%以上,税收和利润增长率也达到20%以上。

男版“老干妈”:60岁靠100元白手起家,竟将3元生意做到年销16亿

现如今的王守义十三香已经发展成为以清真配方香辛料调味品生产、销售为主业,同时兼营彩印、包装材料等辅业的综合性调味品企业。

产品研发主要围绕十三香类、麻辣鲜类、鸡精类、干货类和其他类这五个类别进行延展。

男版“老干妈”:60岁靠100元白手起家,竟将3元生意做到年销16亿

从最初专一经营王守义十三香这一单一香辛料,到如今涵盖多种品类的系列调味品研发,王守义十三香正是凭借多品类发力的战略,成功实现企业全面发展与业绩的持续增长。

男版“老干妈”:60岁靠100元白手起家,竟将3元生意做到年销16亿

匠心精神,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实业企业家们常说的一句话是,“质量和信誉是企业的生命”。但是在企业快速发展中,很多人都会渐渐遗忘这一句话,可是王守义十三香没有。

2007年,王银良的侄子曾劝说他投资房地产。但是王银良却对他说“

你爷爷当年留过遗言,不准家人做房地产生意,挣惯了快钱,就不会再安心做实业了”。

王守义十三香就是这样从一而终,不忘初心,脚踏实地,坚持自身稳步发展,就连价格都没有调整过。

男版“老干妈”:60岁靠100元白手起家,竟将3元生意做到年销16亿

△王守义(右)

现在回头看看,他的企业版图已经不知不觉变得巨大。将许多一心谋求快速的发展的企业,远远摔在身后。

这,或许就是持久的魅力。

正好印证了那句话:“没有魔术让一个人一夜暴富,我们只要能踏实做事,消除掉浮躁情绪,成功就能唾手可得。

他靠着仅仅100块钱的起始资金,在一个毫不起眼的领域里默默深耕32年,并且专注于调味料这一个领域,硬是将3块钱的调味料,做到了年入16亿的大产业,并完全依靠自有资金滚动,打拼出这千亿商业帝国,成就了一个企业传奇。这样的匠心精神,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任何人做任何事,只有一步步脚踏实地,以耐心与执着之心,始终如一地付出努力,成功的路才会走得稳健而坚固。

只是,随着产能过剩时代的到来,在剧烈的市场竞争冲击下,企业的生存发展空间受到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尤其是“互联网+”变革浪潮的来袭,很多即使具备一定竞争优势的传统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也会遭受挫折,甚至被击垮。

在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主张“大道至简”的王守义十三香企业是否能在变革中保持基业长青,犹未可知。但王守义的匠心精神,却是值得每个企业家学习和借鉴的。


男版“老干妈”:60岁靠100元白手起家,竟将3元生意做到年销16亿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